经过此次高管人事更迭,接下来,李奇将成为中再寿险实际意义上的“一把手。
文/每日财报 栗佳
近日,中再寿险迎来了重磅人事变动:任职总经理九年的田美攀晋升为董事长,近三年连任三职的“80后”高管李奇出任总经理。与此同时,另一“80后”高管,现任该公司董事一职的翟庆丰,也将赴任中再资产出任总经理一职。
据公开信息显示,李奇已任中再寿险党委书记、拟任总经理。待履行完相关程序后,李奇将正式出任中再寿险总经理一职。
而在中再寿险人事变动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点。一是,调整动作比较大,董事长、总经理、董事职位均有重大变化。二是,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一直是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的组织结构,但中再寿险完全不一样,将两个职位分设,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党委书记、总经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掌舵者。也就是说,经过此次高管人事更迭,接下来,李奇将成为中再寿险实际意义上的“一把手”。
作为“保险的保险”,再保险可谓保险业发展的“稳定器”,对高管们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如风险管理、资本管理、投资管理核心能力等。与直保公司相比,再保险公司则具有不同的经营逻辑。作为“老中再”人,李奇和田美攀对于中再寿险的经营与发展无疑有更深刻的了解。
人事更迭的背后,中再寿险正面临不少挑战:对内,再保险业务呈现较大震荡之势,同时净利润也出现大幅波动。对外,中再寿险虽然目前仍占据再保险领域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可达到80%,但早已不是一枝独大的时代。与之同台竞技的还有不少内外资人身再保险公司,他们的实力和冲劲依旧不容小觑。
李奇执掌中再寿险后,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围?
李奇党委书记、总经理“一肩挑”
田美攀升任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81年的李奇,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及经济学硕士学位后,便加入了中再寿险,一直服务至今,同时还具有北美精算师资格,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拟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首席投资官,兼任中再资产董事、中国大地保险董事。
在此之前,李奇还曾历任过公司承保部副处长、高级经理、总经理助理,产品精算部副总经理、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信息技术部/大数据服务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中国再保经营规划管理部副总经理。
李奇不仅成长于中再寿险内部,而且在官网公布的最新高管人员信息中,现年43岁的李奇是最年轻的一位,另外两位副总经理翟庆丰、赵小京今年分别为44岁、53岁。而现任中再寿险总经理助理的敦浩、何瑛分别为52岁、45岁;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林蕊则出生于1977年,今年刚好47岁;董事会秘书、市场总监罗亚伟和审计责任人刘阳,两者年龄稍长些,今年分别为54岁、55岁。
李奇的晋升之路非常迅速,近三年连任三职,公开资料显示,其于2022年3月获批出任中再寿险总经理助理,不到一年半,2023年7月,其升任为中再寿险副总经理,而今,又在一年三个月后,又进一步擢升至中再寿险拟任总经理。
可见,李奇不仅在公司经历了多个重要职位的洗礼,而且近三年内更是实现了从总经理助理到副总经理,再到如今总经理的“三级跳”。这样的晋升速度显然是优秀且过硬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公司内长久以来的培养与信任。
再来看中再寿险原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美攀,经过此次职务调整后,拟任中再寿险董事长。此外,根据官网信息,田美攀还在中再集团担任多项重要职务,系集团总裁助理、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田美攀出生于1974年10月,经济学硕士,具有北美精算师及中国精算师资格。在加入中国再保前,曾任“保险重镇”南开大学保险系教师,加入中再后,一直在寿险业务部门工作,历任中国再保人寿险业务部干部,中再寿险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总精算师、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并于2015年9月出任中再寿险总经理一职,如今已9年时间。
中再寿险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多轮人事更迭,新旧交替。田美攀是为数不多的目前仍坚守在管理一线的初创者,且见证了中再寿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步步壮大发展全部过程。如此完整的履历,不管是在整个中再集团内部还是保险业,都是很少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般合二为一,从而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体系,有利于党建政策的上传下达。
而与其他诸多国企相同的是,中再寿险早就完成了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分设、总经理兼任党委书记的架构调整,也让外界对其发展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每日财报》认为,经过此次人事调整,由田美攀例行出任中再寿险董事长,而党委书记则由总经理李奇“挑担”,形成了良好的“总经理负责制”,这样有利于划分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层职责边界,使分工更加明确,还能降低内部沟通协调成本,提升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高管层执行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再保险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再保险也在加快自己的转型步伐。
那么,在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且竞争激烈的人身再保险市场环境下,作为国内再保险龙头的中再寿险,表现得如何呢?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3年,中再寿险分别实现分保费收入523.65亿元、554.36亿元、665.18亿元、693.02亿元、663.03亿元以及632.41亿元,期间同比增速分别为5.86%、19.99%、4.19%、-4.33%和-4.62%;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12.35亿元、21.38亿元、25.76亿元、26.66亿元、8.21亿元和11.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3.12%、20.49%、3.49%、-69.20%、38.49%。
可以明显看到,中再寿险近年的分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波动都较大,并不太稳定,尤其是近两年还陷入了负增长“泥潭”中。
具体拆分业务条线来看,《每日财报》发现,这些业务表现得非常分化。以最新的2024年上半年数据为例,当期取得的358.68亿元的分保费收入中,境内业务为核心主力,实现分保费收入336.98亿元,同比下降3.4%。
而其中占到中再寿险半壁江山的境内保障型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为141.73亿元,同比下降了8.9%,占比也有所下降,为39.5%。
为何作为该公司“王牌”的境内保障型再保险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滑坡?中再寿险在2024年半年报中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受行业转型、保障型新业务来源和需求的多重因素影响。
而面对国内保障型再保险业务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中再寿险提出了以下四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深耕重点领域,紧抓重点客户和主力产品机会,借助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推动产品迭代创新,有效控制风险,促成业务合作,实现与客户长期合作共赢。
二是蓄力布局长护险、失能险等新风险领域,积极打造一套可以向行业输出的闭环式承保解决方案,为助力养老金融夯实基础。
三是持续服务健康中国、普惠金融等国家战略,持续为惠民保、惠工保等特定人群保险提供定制化再保支持方案。
四是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围绕互联网门诊保险、特药、慢病管理等领域,开展创新支付合作,实现有效益业务常态化承保。
在创新驱动和严控风险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该业务质量稳定,公司整体短期保障型业务转分后综合成本率(剔除业务管理费)为96.60%,实现承保利润3.61亿元。
其次,中再寿险境内储蓄型再保险业务实现分保费收入103.99亿元,同比下降27%,占比降至29%,原因在于受去年同期大单业务达成、基数较高的影响。
再者,同期其境内财务再保险业务,在持续加强合规和风险管理,做好存量业务管理,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的助推下,该业务上半年分保费收入同比暴涨79.8%至91.26亿元,占比总分保费收入的25.4%。
不过,中再寿险境外业务却表现得并不如意,据悉考虑到境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业务成本持续攀升,为保障发展安全,中再寿险主动收缩了境外业务规模,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分保费收入仅为21.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36%,占总分保费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9%下降了2.9个百分点至6%。
10月30日,中再集团发布了旗下中再寿险未经审议的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再寿险实现分保费收入561.63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净利润9.8亿元,同比暴涨896.93%。
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源”,除了保费规模稳增长外,中再寿险前三季度也实现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再寿险投资收益率为2.78%,同比增长0.16个百分点;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42%,同比增长2.31个百分点。
二是“节流”,截至今年9月末,中再寿险营业总支出降至426.49亿元,同比压降了8.67%,其中占比较大的赔付支出和分保费用下降较为明显,报告期内赔付支出为183.86亿元,同比下降9.67%;分保费用为42.31亿元,同比减少24.31%。
偿付能力指标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再寿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7.0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6.46%,分别较上季度末提升11.02个百分点、14.77个百分点。
从今年前三季度经营表现来看,中再寿险业绩有明显的转好迹象,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新任领导层也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环境,新“一把手”李奇的上任,能否给中再寿险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业务创新,闯出一条适应现代市场的新道路,值得期待。
每财网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联系电话: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