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是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海关监管区域内,对未完税的进出口货物进行仓储、加工、转运、配送等物流活动。我国海关监管区域主要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海关监管场所。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为代表,海关监管场所以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代表。发展保税物流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的跨国流动,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使商品价格更接近其生产成本,增加国际贸易量。
一.海关监管区域及保税物流服务
B型保税物流中心作为公共型的海关监管场所,主要用于存放各类保税或者海关监管货物,是最基础的保税物流设施,为进出境货物提供储存、简单加工、发运等物流活动办理海关监管手续的场所,其设立需要经过国家海关总署批准。
2010年后,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逐步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主导形式,集中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多种保税功能。综合保税区除了保税仓储功能外,还包括保税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保税展示等更为全面的功能,这些功能是B型保税物流中心不具备的。
综合保税区自动具备口岸功能,设有常驻海关机构,集成了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的服务,货物可以直接在区内进行申报、查验和放行。B型保税物流中心不自动具备口岸功能,需要依赖附近的海关或其他口岸办理进出口手续。如果希望具备口岸功能,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
无论是综合保税区还是B型保税物流中心,口岸作业区或者海关查验区是海关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场所。综合保税区通常设立口岸作业区,负责货物的进出口通关手续和检验检疫工作,是综合保税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般设立海关查验区,是海关对货物进行检验检疫、暂扣、查封、鉴定等监管服务的场所。
二.自由贸易区(港)及保税物流服务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保税物流向更高水平的开放迈进,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加开放和便利的保税物流服务。自由贸易实验区除了享有与综合保税区类似的保税物流、加工贸易等海关监管优惠政策外,还包括投资、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优惠和开放,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来推动经济发展。
保税物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不少城市的综合保税区属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自贸区企业因此可以延缓关税缴纳时间,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增强国际贸易的便利性。
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关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贸易、投资、金融方面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其开放程度仍受到一定限制。海南自由贸易港则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升级版,以建设全球贸易、金融和航运枢纽为目标,吸引国际资本和企业。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仅关注货物贸易的自由化,还强调服务贸易、资金流动、人员进出等方面的自由化,具有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更加自由的市场准入、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更加便捷的通关流程。
在保税物流方面,自由贸易港比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更加简化和高效的“一站式”通关模式,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广泛的税收优惠和综合服务功能。
三.我国保税物流的优惠政策
海关监管区域及自由贸易区在促进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旨在简化进出口程序、降低企业成本、加快通关速度。
海关监管区域及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虽然海关监管区域及自贸区在国境内,但是货物进入这些区域后被视为出口,而从这些区域进入国内则被视为进口。对进出这些区域的货物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模式,即货物从境外进入海关监管区(即“一线”)实行简化管理,享受较高的贸易自由度,从监管区进入国内市场(即“二线”)则实施严格监管,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保税和出口退税是海关监管区域及自贸区基本的优惠政策。保税就是进口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后,暂不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延缓企业的税款缴纳时间,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出口退税是境内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或者自贸区后视同出口,企业可以及时办理出口退税,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财务成本。
和海关监管区域及自贸区相比,自由贸易港实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自由化政策。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企业,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不超过15%。在特定区域内对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大幅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四.我国保税物流存在问题和发展措施
我国保税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已设立了超过150个综合保税区,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接近30%。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不少地区的保税物流发展效果不尽人意。例如,一些地区的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过大,但实际需求并未达到预期,导致大量空间闲置。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贸区,也未能吸引足够的外国投资或贸易活动。
(一)保税物流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我国保税物流在各地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通关手续流程繁琐。尽管近年来通关速度有所提高,但通关手续仍然繁琐且耗时,货物需经过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的检查和审批,在通关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件。导致物流时间延长,增加了通关时间和成本负担。
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海关推行了一些信息化手段,但整体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数据共享不及时、不准确,影响通关效率,增加了通关时间。
通关设施陈旧不足。在一些综合保税区和自贸区,保税物流通关设施和设备陈旧,例如检查站、堆场、物流通道等设施的老化和不足,缺乏现代化的扫描设备和智能化的货物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快速、高效的货物查验和通关。
(二)未来保税物流发展措施
为了解决我国保税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致力于更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发展,探索新的物流业务模式和服务领域,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意识,提高保税物流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扩大支持政策。借鉴迪拜自贸区等的经验,需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业领域,力争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应出台更多的支持发展的政策,例如更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更多的投资自由度等。
简化通关手续。改善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统一审批流程,减少重复提交材料的需求。建设单一窗口系统,将多个部门的审批整合到一个平台,减少通关时间 。
提升技术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保税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保税货物全程跟踪和信息共享,提高物流透明度和效率。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保税信息的不可篡改和透明化,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监管效率。
改善基础设施。将综保区和自贸区的物流设备升级为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如现代化扫描仪、自动化仓储系统等,提升海关查验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