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理想汽车官宣,从今日起向全量AD Max车型陆续开启推送“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实现全球首家全量推送该功能。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功能成为行内热点,也被各大车企视为下一个高阶智驾功能落地目标。
所谓的“车位到车位”指的是车辆从起点车位到终点车位,从P档到P档,上车一键激活,顺滑无断点,实现全场景NOA领航功能开启。
而想要实现该功能,则需要智驾系统解决诸个场景断点难点。现实生活中一个相对完整的“车位-车位”,中间过程中可能会包含地下车库-小区道路-乡间小路-ETC收费站-上下匝道-隧道-高速快速路-匝道-城市道路-多层螺旋车库等全部路况,这不仅仅考验智驾系统成熟的高速及城市无图稳定通行、强大的行泊一体切换、还需要具备P档原地起步、识别闸机、收费站、上下坡道、极窄区域通过性等高难度能力。
显然,理想的“车位-车位”应对上述这些挑战早已不在话下。另外,理想NOA还支持自主进出环岛,本次更新同步上线全国首发、不限范围、无需学习的全国高速收费站ETC通行能力,支持全国上万个收费站。
根据早些时间广州车展公布,理想的“端到端+VLM”双系统智驾,率先将VLM视觉语言大模型首次部署在车端Orin-X芯片上,使车辆具备在物理世界中理解复杂交通环境和语义的能力,可以轻松解决环岛形式、主辅路切换、无保护路口左转、限时公交车道及潮汐车道识别等等极限场景通行。
VLM视觉语言大模型是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的一种简化,而接下来各大主流车企的高阶智驾都将VLA大模型上车作为目前的工作重心,帮助端到端系统实现快速能力进化,满足车位-车位等功能稳步落地。
那么,相较于理想,行业内其他对手的进度如何?
从已知官宣进度统计,华为、小鹏、理想三家属于已经正式发布车位到车位的智驾玩家,其中华为和理想都先后完成推送,小鹏已经开始用户先锋内测,计划在下一个OTA5.4.0向用户全量推送;
小米的端到端系统和车位-车位领航功能会在11 月 16 日开启定向邀请内测,12 月底开启先锋版推送;极氪的车位-车位NZP领航会从12月底开启分批内测推送;其余厂商对手们暂未公布明确计划时间表。
而从技术角度评价,目前业界的「车位到车位」大致有三种技术路线:
第一种,完全无图式的车位-车位,以华为为代表。原理大致与城市无图一致,即在地库乃至小区道路都采用无图方式,单纯依赖车端感知规控能力和基础SD导航地图信息。毫无疑问这是技术开发难度最高,也是一步到位的终极路线,但由于缺乏先验信息,在小区等封闭道路车辆行驶表现不稳定,很容易走错路;
第二种,城市无图+VPD代客泊车相结合,以理想、极氪为代表。这是无疑是技术难度稍简单,也是实现功能最快上车的方案,将VPD代客泊车和城市无图两者无缝衔接,做到体验顺滑流畅,同时由于具备车库和小区先验信息,车辆行驶更稳定。缺点就是需要车端或云端提前记忆好相关路线,并且对VPD代客泊车水平要求高;
第三种,AI代驾一体化,以小鹏为代表。小鹏在向城市无图进军的过程中,还同步推出了AI代驾,基于 AI 自主学习能力,用户只需要手动驾驶开一遍,智驾系统就会主动记忆用户的驾驶路径,24 小时内生成定制路线。并且,AI 代驾还会学习和模仿用户的驾驶习惯和风格,最多可记忆10条路线。
令人没想到的是,AI代驾还能有效帮助实现“车位-车位”,毕竟从体验上看也仅多了泊车一项。而且在AI代驾的加持下,用户体验无疑更加完美。
总得来说,“车位-车位”智驾功能背后能够实现的技术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无需过多纠结,拿最终体验说话才是唯一评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