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2024年第4期•理论研究|“狂士”的挣扎:论郑板桥矛盾心理与其书法变革

旅行   2024-11-21 16:20   江苏  



摘  要:郑板桥在文学史、艺术史上都留下了优秀的作品,但无论是诗词也好,还是书画也好,甚至是其“狂士”行为的表现来看,其实都是基于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来。在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文人与商人身份的双重矛盾不断斗争导致内心痛苦时,郑板桥选择寄情于书画。他将内心对政治变革的渴望含蓄地放置于艺术变革之中,通过艺术变革的成功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郑板桥;狂士精神;书法变革




郑板桥的“狂士”精神


在《清史列传·郑燮传》中,称郑板桥:“性落拓不羁……以是得狂名。”《说文解字》中对“狂”的解释为:“狾犬也。”指的是接近于兽类的一种疯狂状态,处于精神失常的非理性意识的表现行为。其实郑板桥的“狂”是他真性情的流露,在他“狂”的外表下隐藏了一个不屈不挠,勇于同命运抗争的灵魂。

郑板桥本人对“狂”并不避讳,反而坦然承认:“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他的“狂”更多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其好友也评价道:

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 

才识放浪,磊落不羁。

《小豆棚》中曾有记载他惊世骇俗的举动:“郑尝因公晋省,各上司皆器重之,一日会宴趵突泉,属诗于郑,郑应作曰:‘原原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识清泉。’诗成,满座拂然,佥谓郑讪诽上台。”与谄媚讨好的旁人不同,郑板桥在诗中讽刺上司不分清白。但是当我们翻开他一封封的家书时发现,郑板桥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人都无端责骂,他所骂之人都是“推廓不开之假斯文”,因为这些人当官的动机早已发生改变:

吾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他指出他同时代的读书人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渴望通过读书而封官加爵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从未把百姓放在心上,更未视天下大任为己任。对于这帮拿着百姓所交之税贪图享乐之人,正直清高的郑板桥自然是看不惯的,更别说那些落榜后还在乡里作恶,欺压民众的。正是出于此郑板桥才发出感慨:“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在他看来,明事理、具有良好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仕途,而是为了修身,要做到“达则兼济天下”。正如他自己,拿到俸禄后不是自己享用,而用来救济家乡贫困的乡邻和朋友。只可惜有的文人都已忘本,希望严厉的斥骂能够让他们幡然醒悟。


文/李玥



无锡美术馆是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挂无锡市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牌子。无锡美术馆以“继承、创新、和谐、发展”为馆训,具有举办展览、进行书画艺术创作、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审美教育、承担《书画艺术》杂志编辑出版发行、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与服务等职能。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无需预约  免费开放

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 址:无锡市梁溪区县前西街79号

电 话:0510-82722989


更多内容关注



版权声明

无锡美术馆(微信号:无锡美术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无锡美术馆”版权信息。敬谢!



邮政订阅二维码

无锡美术馆
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是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有典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服务、美术创作、《书画艺术》编辑出版等职能。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