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2024年第5期•理论研究|书法认知的差异

旅行   2025-01-02 13:00   江苏  



有一种癖好就是把今人的书法作品与古人的书法比。似乎对此有兴致的人多起来了。活人与死人比,决出高下的意见当然是活着的人才能表达的,古人无语。清人张问陶有一句诗说得很形象:“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今人还是做点实在的艺文之事,不必图须臾之玩、耳目之娱。古人盖棺论定,就是这个样子——今人往往是自说自话,说得不同凡响,引起群体注意。为了热闹一下子,风散云移,毫无审美意义上的收获。许多本该是书法艺术范畴内的学理性论说、分析,后来都如同俗世之卖嘴皮子。清人金圣叹曾批评今人不晓古人书中的种种奇妙,“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其酒前茶后,雄谈快笑之旗鼓。呜呼!”真是呜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见解是审美范畴的,有的则全然不是,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既然评说书法,也就要从审美上来说道才不离辙轨,而不是远离审美而漫说漫议。谁都可以来论说,还是具有一些书法的学理性会更谨重。

宋人朱熹曾认为:“东坡晚年诗固好,只文字也多是信笔胡说,全不看道理。”清人吴乔认为:“苏、黄以诗为戏,坏事不小。”这里所表达的是对文艺的某一些要求,就是著名文人也需要遵守——再有才华、灵性的人,也要循艺文之理路旨要,认真为作,倘若图一时之快意,反艺文之大旨,那就非雅士之所宜了。每个人都要面对不断在发生变化的文艺现象,不可能以不变来应万变,以自己固有的经验来套变化着的文艺。艺术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人的精神财富,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倚仗艺术经验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也没有什么错舛。时日长了,经验就有了一定的局限,固化了、结壳了,永远都是这么一种衡量、认定。同时对一些新的艺术现象缺乏感受、研究,却每每以此去衡量、认定,也就给这些现象贴这个标签、那个标签,或者以“戏说”为快意,并没有深入到作品内部。这很像阅读一部古典文献,每一个字都认得,可以通读,好像都读过去了,却对这么多字组合起来的意思全然不懂,不知其意为何,更无从感受到它的延伸义。书法作品也如此,拿今人和古人比,这种比就是比看得到的,而那些深层的看不到的,又如何比。书法经典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也更适宜后人用来学习,而不是相比。不比会比执意要比更有益于我们的认知的延展。


文/朱以撒



无锡美术馆是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挂无锡市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牌子。无锡美术馆以“继承、创新、和谐、发展”为馆训,具有举办展览、进行书画艺术创作、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审美教育、承担《书画艺术》杂志编辑出版发行、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与服务等职能。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无需预约  免费开放

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 址:无锡市梁溪区县前西街79号

电 话:0510-82722989


更多内容关注



版权声明

无锡美术馆(微信号:无锡美术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无锡美术馆”版权信息。敬谢!



邮政订阅二维码

无锡美术馆
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是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有典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服务、美术创作、《书画艺术》编辑出版等职能。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