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2024年第5期•理论研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六法”再阐释

旅行   2025-01-02 13:00   江苏  


摘  要: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对谢赫所提出的绘画“六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突破,即在于张彦远对绘画艺术本体认知的加强。一方面,张彦远从“书画同源”的立场出发,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看作一个整体,分析了书画艺术“异名而同体”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其又对“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加以论证。张彦远对绘画“六法”的再阐释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与逻辑关系,使得绘画艺术的特征在其中得到了论证与显现。

关键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六法”;逻辑关系;体系




张彦远,字爱宾,蒲州猗氏人(今山西临猗县),是唐代最为重要的绘画理论家之一,由他所编撰的画论《历代名画记》历来为研究者所推崇,被认为是唐代画论著作中的集大成之作。近代以来的许多知名学者、藏家,如俞剑华、宗白华、王世襄、宿白等都曾对《历代名画记》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探讨与美学阐释,可以说,《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从绘画艺术的本源与功用出发,对历代知名的画家、画作进行师承关系与画品分类的梳理,并涉及绘画技法用笔、鉴识收藏以至于印记、装裱等多个层面的画学专论,内容几乎涵盖了绘画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面向。《历代名画记》的内容可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其中卷一至卷三,为画学概论,综述绘画诸事,包括《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叙历代能画人名》《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拓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叙自古跋尾押署》《叙古今公私印记》《论装背裱轴》《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述古之秘画珍图》共十五篇文章。卷四至卷十,则是根据《叙历代能画人名》为目录的画家小传。




绘画本源与功用的探讨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的开篇即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古先圣王,受命应录,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暎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自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完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在张彦远看来,绘画首先在道德层面彰显着功用,如对于一个人忠奸善恶的判断,从史书的传记等记载往往只能了解其人的生平经历,但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却无法再现其人的容貌等特征,在这个时候,绘画则能将其人的形象传神地记录下来,使人在面对图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被画之人的神态与气韵,从而对历史的记载形成补充。张彦远又引曹植所言:“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绘画正是在“成教化,助人伦”方面发挥着作用。


文/雍文昴



无锡美术馆是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挂无锡市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牌子。无锡美术馆以“继承、创新、和谐、发展”为馆训,具有举办展览、进行书画艺术创作、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审美教育、承担《书画艺术》杂志编辑出版发行、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与服务等职能。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无需预约  免费开放

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 址:无锡市梁溪区县前西街79号

电 话:0510-82722989


更多内容关注



版权声明

无锡美术馆(微信号:无锡美术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无锡美术馆”版权信息。敬谢!



邮政订阅二维码

无锡美术馆
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是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有典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服务、美术创作、《书画艺术》编辑出版等职能。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