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系列评论

政务   2024-10-24 16:53   江苏  




夯实担当作为思想根基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思想引领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汲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改革越到深处越需要干部担当作为,越要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无论是解决群众身边的就业、社保等事情,还是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无论是干好本职工作,还是创造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都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没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有的学得不深不透,一得自矜、浅尝辄止,满足于一般性认识、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有的为学而学,学用脱节,没有和实际工作较好地联系起来。对真理缺乏至真信仰、对理论缺乏深入掌握,思想和行动就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甚至导致思想防线失守、信仰信念缺失,担当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学深才能悟透。理论学习深入了,才能准确把握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担当才有动力、底气。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真理力量,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深学细悟笃行,从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进取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针,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从创新理论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桥”和“船”,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用科学理论之“矢”去射实际工作之“的”,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学习同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当前开展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上。干部做了多少实事、百姓得了多少实惠,是对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多干破难题、促发展的实事,多办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10月14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文章)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②


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这是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重要要求,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动和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对干部政治上的考验更加严峻,如果政治素质不过硬,就经不起风吹浪打,甚至因为私心杂念,关键时刻就会临阵脱逃。选拔任用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把紧把严政治关。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情况。要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素质。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加强分析研判,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敢担当、善作为,是党的干部的基本素质,是干事创业的必要条件。改革进行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要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可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干部选准用好。多到改革一线听、多去攻坚现场看,既看客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透过具体事例看思想境界、看能力作风、看担当实绩,把那些关键时候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引导推动广大干部争做改革攻坚的促进派、实干家。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要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考察识别干部要注重看干部能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否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多出打基础、利长远的实招好招,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以及是否存在违反规律大干快上、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统计造假搞虚假政绩等问题。干部业绩在实践、声名在民间。要注重听民声、察政声,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重要举措。要着眼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推动“庸者下”的问题,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划出干部“下”的硬杠杠,结合干部工作推进常态化,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挪位子、受警醒,推动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忠诚履职、担当尽责,抖擞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4年10月15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文章)




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对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培训赋能、苦练内功,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能力本领是干事创业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从“劝学篇”到“实干论”,从增强“八项本领”到提高“七种能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开出能力本领清单,又提供科学方法论,强调干部本领大小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经过新时代以来持续的理论武装和严格的实践锻炼,各级干部能力本领得到明显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干部中也存在着本领恐慌,有的看问题、作决策、干工作仍然停留在旧的思想观念上,一遇到难题就回到老路上来,有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能力和本领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只能依靠学习和实践来获取。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干部和战士文化程度并不高,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但为了适应革命任务需要,他们就如饥似渴、见缝插针地学习;长征途中,有的红军战士把字贴在后背上,以便后面的人边行军边认字。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很多矛盾和问题是过去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固守着老经验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就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也难以有效推动工作。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领域,党员干部必须更加注重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加快给“知识仓库”补货、给“能力铺子”进货,努力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手,不断提高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要把学习理论与钻研业务贯通起来,紧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深学细悟,从“真经”里学到“真招”,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现在的干部普遍拥有高学历,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实践是最好的磨刀石,也是最好的试金石。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是严峻复杂形势,越能锤炼人培养人。要有计划地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实战练兵,让他们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在打仗中学会打仗、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让他们在复杂局面中经受摔打锤炼,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干部能力提升既靠自身努力,也靠组织培养。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贴近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开展专题培训,推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帮助干部弥补知识空白、补齐素质短板、增强能力弱项,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精通本职工作、熟悉本职业务,练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几把“刷子”,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2024年10月1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文章)




用好考核“指挥棒”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④


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和改进干部政绩考核,是引导和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手段。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统筹优化干部考核工作,促使广大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开拓进取、真抓实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进干部考核工作从防止“唯GDP”取人,到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破到立、逐步完善的过程。近些年来,各地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细化考核内容,改进方法手段,强化考用结合,有力引导干部“跳起来摘桃子”,提振干事创业热情。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干部考核工作中还存在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考核方式重痕不重绩、考核结果使用“两张皮”、基层考核过频过繁等问题和不足。要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优化指标设置、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严格考核责任,提高考核质量,引导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排头兵。


加强和改进干部政绩考核,要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任务,不断增强考核的政治性、引领性、针对性。突出政治素质考核,看干部是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干部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考核,充分考虑地区和部门单位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社会条件、历史因素、功能定位,认真落实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及指标体系等,引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方法,扎实做好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工作,综合运用巡视巡察、统计审计等成果,增强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注重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增强考核指标设置精准性,深入改革发展主战场,深入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和干部现实表现。强化综合分析研判,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干部在现职岗位上的表现,又看与其相关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公正合理作出评价。


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约束、追责问责等结合起来。对考核优秀、实绩突出、作风扎实、群众公认的干部,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等方面优先考虑。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引导干部发扬成绩,改进不足。


发挥好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必须着力提高考核工作质量。要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政治责任,推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有效参与的考核工作机制。要突出赋能增效,精简优化考核事项,统筹考核与调研指导、工作调度等工作,统筹审核考核事项及考核办法、考核指标、评分细则等,防止多头重复、指标过细、方式繁琐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考核数据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广大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


(2024年10月1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文章)




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

——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的开拓勇气和创新精神。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需要组织撑腰鼓劲,增强干部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干部勇当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结合实际探索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干部存在不敢担当、不敢作为的心理,担心“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怕触及矛盾引火烧身,怕得罪人被举报诬告,怕动辄被追责问责;有的地方问责泛化,简单把追责问责当作推进工作的主要方式;有的没有精准把握问责尺度,“三个区分开来”没有很好地具体落到实处。干部心怀过重的思想包袱与心理负担,难免捆住担当作为的手脚,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坚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营造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局面。要正确对待干部履职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细化减责免责的条件和情形,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分析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因素,区分干部是出以公心还是缘于私利,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是履行程序还是破坏规则,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是轻微影响还是严重危害。同时要优化改造工作程序,健全协同协作工作机制,形成统筹做好追责问责和减责免责工作合力。


宽容失误、减责免责不是搞纪律“松绑”。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滥用政策,防止当“老好人”,故意包庇纵容违纪违法干部等问题。既鼓励支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的干部,又严肃查处明知故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干部,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有机统一起来。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的关系,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在阳光下用权,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做好“后半篇文章”。加强教育管理,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多理解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难处,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处理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等行为。正确对待给予减责免责的干部,在考核考察、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不应让其受影响。同时,要注意总结实践中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经验做法,大力选树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2024年10月1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文章)



本文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苏州先锋
党建资讯平台 党务服务平台 党员学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