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4号线北延线,呼声很高? 1月1日至1月31日 沈城新增可办证商品房|栋察楼市早报(2.8)

楼市   2025-02-08 07:14   辽宁  

NEWS

栋察早报 内容提要

热门▶ 沈阳地铁4号线北延线,呼声很高?

关注▶ 1月1日至1月31日 沈城新增可办证商品房

聚焦▶ 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增速连续11个月超20%

排名▶ 沈阳上榜冰雪旅游目的地全国前五

聚焦▶ 紧抓政策落地 扩大有效投资

预售证▶ 本周沈阳仅1项目取得预售证!


沈阳地铁4号线北延线,呼声很高?


自从沈阳地铁第四期建设规划发布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7条即将申报的地铁线路也前所未有的让大家格外期待。尤其是4号线北延线、9号线北延线和8号线,呼声很高。

图片

今天来和大家说说这个地铁4号线北延线。

地铁4号线北延线是始终存在于第四期申报方案里的,但新旧两个方案却有很大区别。

在此前的方案里,4号线北延线终点站位于四环路附近,线路长度13.8公里,设置7座车站;

在最新的方案里,4号线北延线终点站延长到了沈北航天航空城,线路长度增加至22.5公里,设置11座车站。

淘汰方案

图片

最新方案

图片

这样一来,新城子地区被纳入了地铁的覆盖范围。而未来沈阳航空产业的发展,也将得到轨道交通方面的有力支撑。

不难看出,K1、K2线、地铁2号线支线三条线路暂缓申报后,沈阳及时调整优化,新增加了地铁8号线一期和9号线东延线,优化了地铁4号线北延线。这样的调整,使得这一轮的申报更趋合理,也更容易获得国家批复。
对于这7条规划线路,你最期待哪一条?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话沈阳)

1月1日至1月31日
沈城新增可办证商品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房屋的购房业主,您的房屋已经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了,请您尽快联系开发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商品房办证已全城通办,您可以就近选择分中心进行办理)(来源:沈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增速
连续11个月超20%


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消费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直接体现,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激活有潜能的消费”。记者2月6日采访获悉,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消费节点、消费场景融合,持续开展优惠活动激发消费活力。


来自沈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全市银行机构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已连续11个月超过20%。


金融持续发力:结合消费节点融合消费场景


“一部售价5799元的笔记本电脑,领取20%的补贴后,价格变成了4639.2元。在付款环节,银行又推出了直减80元的优惠活动,最后以4559.2元的价格拿下,简直太划算了。”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市民宋先生“丝滑下单”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沈多家银行近期围绕消费者日常消费和家装、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需求,打造系列专属产品,提供消费立减等优惠,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差异化匹配贷款额度。


文旅也是银行支持的重点消费领域。各银行推出多项春节消费金融惠民措施,助力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比如针对出游订票、品尝美食等各类场景开展支付优惠,满足消费者“团聚+出行”“购物+餐饮”“境内+境外”等消费需求。针对冬季文旅消费热点,围绕购买雪具、滑雪等金融消费需求,匹配各类优惠权益,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等。


释放消费活力:短期消费贷款余额742.9亿


银行消费贷款业务营销力度也有所加大,利率水平整体有所下降,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记者2月6日走访多家银行获悉,目前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普遍来到3%一线,较一年前低出30到40个基点。


与此同时,个别银行针对优质客户推出的限时优惠活动,利率更低,比如一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最低来到了2.78%的水平。据悉,由于资金成本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有一定基础。同时,通过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户,可以帮助银行扩大市场份额。


各家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降低消费贷利率让利等形式,加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教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重点领域消费支持力度,不断惠及企业和消费者,点燃城市烟火气。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742.9亿元,新增投放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166.7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连续11个月超过20%。


提醒 :申请消费贷款要合理适度


值得注意的是,对个人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金融监管部门提醒:


要选择正规金融渠道,明晰权责。办理贷款业务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办理,谨防无牌照无资质的不法机构。办理借款业务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借款条件,关注借款业务真实息费水平,警惕诱导性营销宣传说辞,切勿轻信虚假承诺。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借贷。准确评估自身承担能力,审慎对待合同签署,选择适当产品,避免冲动交易,防止因过度消费而陷入债务困境。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维护个人良好信用。(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上榜冰雪旅游目的地全国前五

一场迎春雪,让遍布“老房子”的沈阳方城更具韵味。在红墙黄瓦之间,不少游客身着传统满族服饰、化上精致妆容,来上一次“穿越之旅”。小慧和小淇分别来自上海和浙江,她们在换装间隙欣赏着朋友圈上的“格格照”,咯咯地笑着说:“下面好大一串儿点赞哦!”


为一组照片奔赴一座城。这个春节,以旅拍的方式打卡沈阳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沈阳方城百余家旅拍店铺也随之火爆起来,各个店内精美的服饰、多样的搭配,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摄影师雷佳男春节期间一天没休,他说:“线下订单就达到了700多个,大约是去年的2倍。”


游客“出片”、景点“出镜”、城市“出圈”,春节期间,沈阳方城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商业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游故宫、逛中街、看花灯、品美食的过程中,体验城市传统韵味和时尚气息。


沈阳方城的“火”只是沈阳春节文旅市场的一个缩影。春节假期,沈阳市聚焦“冰雪+”,推出2025年“冬日雪暖阳 撒欢在沈阳 欢喜过大年”六大主题200多项新春文体旅活动,灯会、温泉、美食、购物、民俗等相互融合,满足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全城皆景区、昼夜有精彩”,让城市再度“出圈”。据统计,春节期间,沈阳累计接待游客1342.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实现旅游总花费192.13亿元,同比增长26.8%,“客流+消费”双破纪录。沈阳上榜冰雪旅游目的地全国前五,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65%。


“在沈阳玩了4天感觉特别好,不仅景色美,人情味也浓。”江苏泰州游客周湛由衷地说。不仅要年味儿浓、供给足,更要口碑好,沈阳市以游客为中心,推出文旅驿站、旅游直通车、迎客热线等特色服务,从交通出行、游玩体验到餐饮住宿,全方位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其中,旅游直通车运送市民游客6100余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过65%。(来源:辽宁日报)

紧抓政策落地 扩大有效投资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主角”之一,是打赢决胜之战的重要支撑。


2024年,全省上下以15项重大工程为总抓手、以央地合作为突破口,拼抢争实谋划推进高质量项目群,全力以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投资增速稳步提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我省将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的目标,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任务,紧抓存量和增量投资政策落地落实,持续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效应,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我省投资项目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全省固投增速创10年来最好成绩


据介绍,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十位,创10年来最好成绩。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4%。


具体来看,各市投资持续向好,部分地区好于预期。7个市投资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盘锦、葫芦岛、本溪3市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力保障全省投资增长;锦州、朝阳、营口、鞍山共同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引领作用凸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3.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5.2%,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两新”政策效果凸显,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1%,设备工器购置增长17.8%,有力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两重”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5.3%,比上年高2.8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增长15倍,水利管理业增长9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8%。


高技术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3倍,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2.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2.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5.2%。


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消费市场活力满满,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63.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86.3%。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8.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45.4%。现代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8.2%。


2024年,全省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省级推进机制,持续强化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重点项目库“三库联动”,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前期论证和落地转化,全力推动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2024年,全省纳入储备项目库项目超1.9万个,总投资超9万亿元。建设项目数量超1.4万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有力支撑全省投资稳定增长。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2%,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4.9%。


同时,强化省级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实行省领导联系联络重点项目机制,加大要素保障力度。300个省级重点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完成投资占全省总量的22%,起到“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央地合作持续深化,共赢成果加速显现。193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实际开工141个,带动中央项目投资增长27.8%。


以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开门红”


对于今年的投资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抢前抓早各项工作。提前做好续建项目施工组织准备,集中开展新开工项目前期手续攻坚,确保具备条件后即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就能最大化建设速度,用强有力的项目支撑,确保2025年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


不断夯实全年项目基础。抓住“两重”建设机遇,深入实施15项重大工程,持续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全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继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下基层活动,举办项目谋划能力提升培训。坚持服务围着项目转,做好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转化、顺利实施。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强化重大项目省级统筹,遴选一批重大工程和央地合作省级重点项目,优化服务项目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聚集优势资源向省级重点项目倾斜,采取“一项目一方案”的模式,推动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住中央资金适度增加规模和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机遇,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建设力度,加强软硬结合,全力推进“两重”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按照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正面清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落细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提升“连线”成功的项目数量。规范实施PPP新机制,最大限度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充分发挥基础设施REITs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项目培育,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上市。


确保“两重”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国家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对此,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省将在总结和延续已有经验做法基础上,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提前谋划“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实施,确保“两重”建设有序推进。


强化目标引领,把握好“两重”各项任务的投资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两重”要求、惠当前、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强化软硬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以我省推进“两重”建设工作方案为总抓手,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坚持系统集成、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精准突破,抓紧出台实施“软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


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我省推进“两重”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开通“两重”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两重”政策宣讲培训,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申报成功率。


强化服务保障,落实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2024年“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现场办公、现场服务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在线监测和总结评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效益。(来源:辽宁日报)

本周沈阳仅1项目取得预售证!


在商品房预售上,沈阳市明确,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开发企业要在10日内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一次性对外销售,否则就是违规捂盘。本周,沈阳1个项目取得预售证。

华光科学产业园 



华光科学产业园工业建筑面积1461.18平4#栋3套取得预售许可证。工业建筑面积3679.69平1#栋18套取得预售许可证。(来源:栋察楼盘)





 编辑|雨薇



栋察楼市
让买房变得如此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