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8号线“死而复生”? 5.3%!十年来最好成绩|栋察楼市早报(2.7)

楼市   2025-02-07 07:16   辽宁  

NEWS

栋察早报 内容提要

城建 沈阳地铁8号线“死而复生”?

聚焦▶ 5.3%!十年来最好成绩

热点▶ 辽宁省计划2025年至2027年新增12万套保障性住房

关注▶ “零首付”购房:看似轻松划算 实则风险诸多

喜讯▶ 不涨了!或将迎来大降!

民生▶ 春节假期沈阳酒店预订热度排名全省第一



沈阳地铁8号线“死而复生”?



2月5日,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了《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 (2025—2030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补充)》。

与之前的规划相比,K1、K2线、地铁2号线支线三条线路暂缓申报。同时,新增加地铁8号线一期和9号线东延线,优化地铁4号线北延线。

这一消息引发关注,尤其是8号线“死而复生”让不少小伙伴惊喜万分。

按照官方的规划图来看,地铁8号线一期共设置19个站点,走行怒江北街、怒江街、华山路、皇寺路、北三经街、南三经街、三好街、南堤西路、金阳大街、新才街、智慧大街等主要街路。

地铁8号线连接北皇姑怒江北街大型居住区与华山亚明传统居住区,同时,线路连接皇寺、北市、南市、三好街、盛京医院等中心城区,以及浑南高新技术区、新市府片区、省图书馆等重要节点。

站名根据现有实际情况暂定为:文大路、辉山西路、松山路、下坎子、百鸟公园、华山路、皇寺路、北市场、领事馆、三好街、三好桥、和平体育公园、金阳大街、新才街、白塔河二路、省图书馆、辽宁歌剧院、智慧大街、创新五路。(站名非官方发布)

但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了,8号线的站点设置似乎有很多问题。

比如,市区超大超长的站距。似乎少了很多站点。

松山路站与下坎子站之间,明显缺了一站:白山路站。

8号线北市场站与7号线相交却没有换乘,与1号线在南市场站附近相交却没有换乘。这些问题显然需要在后续规划中进一步捋顺。

但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市城建局的公示中进行反馈。

而且毕竟眼前最重要的是上报的7条线路尽可能多的获得国家批复。线路一旦批复下来,增加几个车站和换乘站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对于沈阳地铁8号线,你期待吗?

(来源:话沈阳)

5.3%!十年来最好成绩


2024年,全省上下以15项重大工程为总抓手、以央地合作为突破口,拼抢争实谋划推进高质量项目群,全力以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投资增速稳步提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我省将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的目标,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任务,紧抓存量和增量投资政策落地落实,持续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效应,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我省投资项目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投资运行稳中有升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据介绍,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0位,创十年来最好成绩。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4%。

具体来看,各市投资持续向好,部分地区好于预期。7个市投资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盘锦、葫芦岛、本溪3市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力保障全省投资增长;锦州、朝阳、营口、鞍山共同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引领作用凸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3.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5.2%,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两新”政策效果凸显,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1%,设备工器购置增长17.8%,有力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两重”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5.3%,比上年高2.8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增长15倍,水利管理业增长9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8%。

高技术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3倍,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2.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2.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5.2%。

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消费市场活力满满,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63.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86.3%。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8.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45.4%。现代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8.2%。

2024年,全省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省级推进机制,持续强化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重点项目库“三库联动”,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前期论证和落地转化,全力推动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2024年,全省纳入储备项目库项目超1.9万个,总投资超9万亿元。建设项目数量超1.4万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有力支撑全省投资稳定增长。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2%,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4.9%。

同时,强化省级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实行省领导联系联络重点项目机制,加大要素保障力度。300个省级重点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完成投资占全省总量的22%,起到了“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央地合作持续深化,共赢成果加速显现。193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实际开工141个,带动中央项目投资增长27.8%。

聚焦决战目标任务 打好打赢决胜之战

奋力实现一季度投资“开门红”。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抢前抓早各项工作。提前做好续建项目施工组织准备,集中开展新开工项目前期手续攻坚,确保具备条件后即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就能拉满建设速度,用强有力的项目支撑,确保2025年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

不断夯实全年项目基础。抓住“两重”建设机遇,深入实施15项重大工程,持续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全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继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下基层活动,举办项目谋划能力提升培训。坚持服务围着项目转,做好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转化、顺利实施。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强化重大项目省级统筹,遴选一批重大工程和央地合作省级重点项目,优化服务项目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聚集优势资源向省级重点项目倾斜,采取“一项目一方案”的模式,推动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住中央资金适度增加规模和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机遇,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建设力度,加强软硬结合,全力推进“两重”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按照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正面清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落细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提升“连线”成功的项目数量。规范实施PPP新机制,最大限度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充分发挥基础设施REITs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项目培育,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上市。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确保“两重”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国家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对此,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省将在总结和延续已有经验做法基础上,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提前谋划“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实施,确保“两重”建设有序推进。

强化目标引领,把握好“两重”各项任务的投资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两重”要求、惠当前、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强化软硬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以我省推进“两重”建设工作方案为总抓手,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坚持系统集成、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精准突破,抓紧出台实施“软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

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我省推进“两重”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开通“两重”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两重”政策宣讲培训,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申报成功率。

强化服务保障,落实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2024年“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现场办公、现场服务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在线监测和总结评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效益。(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省计划2025年至2027年
新增12万套保障性住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的决策部署,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2025—2027年,全省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新增12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新增2万套公租房、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收购一定数量的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和养老服务用房。2025年,全省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新增4.5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新增1万套公租房、3.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城中村改造2.6万户。

二、切实增加公租房实物房源

公租房面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各市、县(市、区)政府和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地区政府)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增加公租房供应,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各地区政府选定地方国企作为收购主体,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满足新毕业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引进人才等群体多层次住房保障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

四、有序供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各地区政府选定地方国企作为收购主体,以需定购,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

五、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各市政府负责实施城中村改造,鼓励引导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用房。优先选取安全隐患突出、群众需求迫切、有一定前期财政投入、无新增债务风险的城中村项目实施改造。

六、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各地区政府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式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鼓励经营主体收购存量商品房建设养老公寓、养老社区,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收购的房源应符合或经改建后符合相应设施建设标准。

七、保障人才安居

各地区政府可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式增加面向人才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新毕业大学生租住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可发放租房补贴或阶段性免费租住;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可享受购房补贴。

八、落实支持政策

运用相关专项资金,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给予支持。科学谋划,做好各地区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资本金政策,优先给予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落实落细国家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各环节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用好用足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和人民银行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支持政策。

九、坚持规范实施

各地区政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统一适用的配租配售条件和标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织收购,不搞一刀切。收购过程应尊重保障对象、收购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各方主体意愿,自愿参加、自主决策,以合理价格公开公平收购。选定的国企及其所属集团不得为政府融资平台,且符合商业银行授信要求。地方国企获得的贷款资金,应单列账目、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封闭管理。收购的房源应户型面积合适,处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位,避免因户型、位置等原因出现长期空置。严防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十、加强组织保障

省政府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地区政府对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负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稳慎有序推进收购工作。(来源:辽宁日报)

“零首付”购房:
看似轻松划算 实则风险诸多


近期,“零首付”购房套路时有出现,看似轻松划算,实则增加购房者经济负担,暗藏诸多风险。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日前发布关于“零首付”购房的风险提示。


“零首付”购房套路通常有三种模式


一是“他方垫资”。通常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房地产中介机构预先垫付首付款,所谓的“零首付”只是变相将首付款进行“分期处理”,购房者需要在短期内向垫付资金方分期还款、支付利息与手续费等。


二是“高评高贷”。即房屋卖方、中介机构等联合购房者做高购房合同价格,向银行贷出更多的款项来覆盖首付款,购房者需支付中介服务费,承担更多税费。


三是“偷梁换柱”。即挪用其他种类贷款款项支付首付款。购房者向银行申请消费贷、装修贷等,或通过中介机构等将购房者“包装”成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所获贷款款项用于支付首付款、中介机构包装费用等,该过程往往伴随伪造虚假交易背景、账户流水等违规操作,造成贷款期限错配,存在倒贷接续风险。


从上述模式可以看出,“零首付”购房并未实质解决购房者资金短缺问题,反而可能增加购房、还款总成本。同时,银行机构发现首付款来源存在问题的,可能无法通过贷款申请或提前收回贷款,购房人将面临“房贷两失”风险,甚至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犯罪。


“零首付”购房不可行、不可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对消费者作出以下提示:


一是“零首付”购房不可行,请警惕相关违法违规行为。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行为,明确严禁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零首付”购房套路可能涉嫌违法违规操作,请购房者警惕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零首付”购房不可信,请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办理贷款。“零首付”购房活动营造出缓解首付款压力的错觉,实际仍然需要购房者以不同形式负担首付款,同时还需承担首付款相关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大量额外支出,实际成本可能远超银行贷款利息,加剧购房者财务压力。请谨慎对待“零首付”购房宣传,充分考虑自身情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理性作出选择,避免陷入债务危机。


三是贷款挪用不可取,请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银行机构发现借款人挪用贷款资金的,按照合同约定可采取要求借款人整改、提前归还贷款或下调贷款风险分类等相应措施进行管控,如借款人无法提前归还贷款的,将影响征信记录。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请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贷款条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来源:沈阳日报)

不涨了!或将迎来大降!


2月6日24时,国内汽柴油迎来蛇年第一个调价时间窗口。


好消息是:由于参考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本轮油价调整搁浅,下一轮油价调整则有望下调。



实际上,本轮调价周期内的十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几乎天天在跌。


2月5日,纽约原油期货再跌2.15%,收盘报71.14美元/桶,最低价已逼近70美元/桶大关。而本轮调价周期之初,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最高已逼近80美元/桶大关。布伦特原油期货2月5日收盘跌1.98%,报74.69美元/桶。



纽约原油期货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历两轮调整,汽油价格累计上调41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395元/吨。若此次调价搁浅,国内成品油价格将结束“二连涨”。



根据“十个工作日”原则,下一轮成品油零售调价窗口将于2025年2月19日24时开启。


展望后市,专家认为,目前利空政策带来的累计跌幅较为明显,下一轮调价周期开局即具备较大下行幅度,随着原油需求预期减弱,预计下一轮成品油价格下调的概率较大。(来源:沈阳网)


春节假期沈阳酒店预订热度排名全省第一

同程旅行发布《2025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辽宁省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近20%,其中,沈阳酒店预订热度排名全省第一。

报告显示,继“特种兵式”旅行之后,大学生春节出行玩出新花样。部分大学生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了坐硬座火车返乡。家住沈阳的大学生小研便是其中一位。春节前夕,她坐了30个小时硬座火车顺利回到了家乡。

与此同时,今年春节,携家带口的返乡大军也带火了各城市的中高端酒店。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春节假期期间,亲子房、景观房、民宿公寓和电竞酒店是春节假期热门酒店预订主题。其中不少年轻人春节假期会约上好友去电竞酒店休闲放松,带动电竞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45%。(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雨薇



栋察楼市
让买房变得如此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