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神奇的一首古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读却变成天黑了

文摘   文化   2024-11-18 06:26   中国  


点击上方“诗心词韵”关注我们吧!
于烟雨朦胧间,相思绘就了一幅幅旖旎画卷。李白轻吟“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道尽了隔山隔水难相见的哀愁;李商隐则叹“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成灰,情深不寿;而秦观笔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言距离非阻,却也难掩那份渴望相依的深切相思。在这缠绵悱恻中,欧阳修以笔为媒,云雨之词,含蓄间藏着大胆,克制之下,是千年不灭的香艳与深情。


晨曦初露,天际渐渐泛起温柔的蓝,如同古人笔下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一抹淡淡的曙光,悄然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而夜幕降临,星河低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则将夜的静谧与深邃,描绘得淋漓尽致。

昼夜之间,不仅是时间的流转,更是情感与意境的交融,正如《庄子·大宗师》中写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苏轼,今人则称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文赋,无一不精,无一不新。

苏轼的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于时代之外的豁达与豪迈。

苏轼的《题金山寺》一诗,夜宿金山寺,面对浩渺江面,于是,一首顺读由月夜金山到江天破晓。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宋·苏轼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潮水伴随着暗涌,如同雪山崩塌般汹涌而来。

一个“倾”字,生动描绘了潮水的壮观与力量。

而远处的渔浦,一叶扁舟悠然垂钓于月光之下,静谧而温馨,渔火与明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接下来,“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小桥横跨,正对着寺门,一条松林小径蜿蜒其间,显得格外幽静;

门槛旁,一眼清泉潺潺流过,水击石面,泛起层层清波,清新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绿树在晨曦中显得更加遥远而清晰,江天一片光明。

海平面上,红霞满天,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太阳即将升起,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

而“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远处的云与水相接,仿佛天地相连。


碧绿的山峰点缀其间,几只鸿雁轻盈地飞翔,自由而高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然而,当你倒读此诗,又是另一番景象景象由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鸿雁点点,渐行渐远,碧绿的山峰在视线中渐渐模糊,水天一色,四望无际,一种淡淡的离愁与不舍悄然弥漫。

紧接着,“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虽然仍是晴朗的日子。

但海霞的红晕已不如初升时那般鲜艳,江边的树木在暮色中显得愈发遥远而朦胧,暗示着白日的即将结束,夜幕的悄然降临。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清泉依旧清澈,石眼闪烁,仿佛在低语,门槛旁,小径与松门相接,寺与桥相对,一切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明月高悬,渔舟远去,渔浦在夜色中更显深邃,而那倾泻如山的雪浪,在暗流中默默跟随潮水,预示着又一个夜晚的开始,昼夜的轮回,生生不息。

昼夜轮转,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心灵的洗礼,每一次日出日落,都是对生活的一次重新审视,对自我的一次深刻对话。


  每日推荐  

李白写给妻子一首肉麻情诗,结尾10字太露骨,专家怒斥:何以示子孙?

李白到江南寻欢,写下最露骨的一首猎艳诗,大胆直白,你肯定没听过!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心词韵
诗如清泉润我心,词如和风拂我面,韵如歌声绕我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