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劝80岁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男人读了笑,女人看后脸红!
文摘
文化
2024-11-13 06:27
福建
于烟雨朦胧间,相思绘就了一幅幅旖旎画卷。李白轻吟“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道尽了隔山隔水难相见的哀愁;李商隐则叹“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成灰,情深不寿;而秦观笔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言距离非阻,却也难掩那份渴望相依的深切相思。在这缠绵悱恻中,欧阳修以笔为媒,云雨之词,含蓄间藏着大胆,克制之下,是千年不灭的香艳与深情。
春风拂面,桃花灼灼,正是人间四月天,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有那“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妩媚,有那“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的温婉,亦有那“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潇洒。然而,在这繁花似锦的画卷中,却有一首别样的诗篇,它出自北宋文豪苏轼之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诠释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据说苏轼好友张先80多岁高龄,纳18岁少女为妾,对于坊间讽刺他“老牛吃能吃”的这段“爷孙恋”并不在乎,更做了一首打油诗《我年八十卿十八》。
张先这首自吹“宝刀不老”的打油诗,被苏轼得知,也作了一首打油诗《戏赠张先》讽刺与调侃好友张先。
于是,张先的风流韵事与“一树梨花压海棠”,便一起被世人津津乐道了千百年。不过这首打油诗也是坊间传闻,并未在相关资料中佐证,这首诗最早见于明代,常出现在笔记小说或民间段子中。最有名的尾句,也是化用元稹《白衣裳二首》中的“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苏轼,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他的诗词歌赋,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的诗词作品,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柔情。苏轼确实写过一首词《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戏谑好友张先80岁纳妾,那首诗中充满了对老友的劝诫与关怀,同情少女的悲哀。诗中的苏轼,不再是那个笑傲江湖的文人墨客,而是一个深谙人生哲理的智者。“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开篇两句,便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易。苏轼以“走马探花”为喻,描绘了张先急于欣赏花开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张先千方百计的物色美妾。然而,他又以“人与化工俱不易”一句,道出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命运,都在不断地变化与消逝中。“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这几句,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张先赏花时的情景,实则是张先物色美妾的事实。张先反复地绕着花丛走,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朵花,仿佛要将它们的美貌尽收眼底。而“蜂作婢,莺为使”一句,更是将自然界的生灵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们都在为这盛开的花朵服务。比喻张先不知疲倦的流连花丛,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谷雨清明空屈指”一句,却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感伤。时光荏苒,转眼便是清明时节,那些曾经盛开的花朵,如今已是一片凋零。“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这两句,苏轼以“白发卢郎”暗指张先临老入花丛,买妾室如愿以偿。“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只能在一夜之间,用剪刀将那些美丽的花朵一一剪下,收入囊中。“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最后四句,说明这些花朵是无辜的,只是因为张先的寻花纳妾,才导致了它们的凋零。正如作家三毛所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苏轼在这首《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中,花开花落自有时,情深情浅自心知,正是以自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