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给妻子一首肉麻情诗,结尾10字太露骨,专家怒斥:何以示子孙?
文摘
文化
2024-11-17 06:26
福建
于烟雨朦胧间,相思绘就了一幅幅旖旎画卷。李白轻吟“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道尽了隔山隔水难相见的哀愁;李商隐则叹“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成灰,情深不寿;而秦观笔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言距离非阻,却也难掩那份渴望相依的深切相思。在这缠绵悱恻中,欧阳修以笔为媒,云雨之词,含蓄间藏着大胆,克制之下,是千年不灭的香艳与深情。
我独立于江边,望着那悠悠江水,不禁想起李太白笔下那“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绝妙诗句。提及李白,这位盛唐时期的诗坛巨匠,他的诗篇如同江河般浩渺,如星辰般璀璨。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的是何等的壮志凌云;
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是何等的潇洒飘逸。
他的每一句诗,都如同他的性格一般,豪放不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然而,在这位伟大诗人的笔下,不仅仅有对自然的讴歌,更有对爱情的深情吟唱。他写给妻子的一首《寄远》,便是他爱情诗篇中的佳作。这首诗的首句“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便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分居两地的境况。舂陵与汉江,相距甚远,但在这遥远的距离之间,却承载着两人深深的思念。则是通过描绘妻子日复一日地翘首企盼丈夫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眷恋。这里的“花光”与“白道”,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妻子内心世界的写照。接下来的“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则是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隐喻了夫妻二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云雨之别,本指男女之间的欢会,但在这里,李白却用它来比喻夫妻之间的离别,“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两句,更是将妻子的相思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秋草中飞舞的秋蛾,象征着妻子心中无尽的相思与哀愁。而“落晖”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妻子对丈夫归来的渴望与等待。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也展现了李白对妻子内心世界的细腻把握。而诗的最后两句“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则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这两句诗,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爱意与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在这里,“灭烛解罗衣”这一行为,既是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的表达,也是对传统礼教的一种反叛与挑战。这样的诗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无疑是极为大胆的,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更能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首诗赞不绝口,当然就存在对该诗的贬斥之语。宋代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评价道:“太白《寄远》一诗,情深意切,语意双关,真乃千古绝唱也。”清代诗人袁枚也在《随园诗话》中称赞道:“太白此诗,情真意切,读之令人泪下。”李白诗“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朝共琅玕之绮食,暮宿鸳鸯之锦衾”,已极淫媟( xiè)矣。(其上两句,分别出自《对酒》、《寄远 · 其十一》)至云“秋草秋蝶飞,相思愁落晖。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若比等类,又可谓不可道者也,其何以示子孙?可能是后世整理之人觉得第一个版本太大胆奔放,所以又有另一个较为含蓄的版本:
无论哪个版本的《寄远 · 其七》诗,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李白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也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他用自己的诗句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的,是值得我们去追求与珍惜的;而生活也是美好的,它充满了阳光与希望。“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