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教育
2025-01-10 10:03
浙江
大家都知道鸿门宴——宴无好宴,是项羽为除掉刘邦而设的一个局。为什么明明是个失败的宴席,却还能被选进中学课本呢?一起来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
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
答主:
一颗土豆
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为了教你怎样阅读文言文,而不是教你怎样开宴会时成功谋杀宾客。
|
答主:
疯死沃
因为鸿门宴不长的篇幅里,居然刻画了六位角色,分别是:
刘邦、张良、项伯、樊哙、范增、项羽。
这六位角色,不仅有各自明确的行动目标,还分别有相应的办法来试图实现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从文学角度来说,以这样纯叙事方法来刻画群像,是十分高端的技巧。
现如今,有一些日漫也正痴迷于刻画群像剧,但他们用每集近半小时,总共十多集的篇幅,很多都不如鸿门宴这短短的几段话刻画的,来得自然与鲜活。
你可以看到同为首领,刘邦与项羽在个性与行为方式上的大不相同。
这并不是用什么台词的分化,或者感叹号的多少来区别他们,更不是用口癖之类无聊的方法,亦不是用标志化的什么大叔用词、莽夫用词、谋士用词来给角色打标签。
实际上,项羽在这篇文章里,他的说话方式与刘邦没什么不同,都是正常首领正常说话的样子(注意,是正常说话的样子),在行为模式上,也都是一看就很正常的军队首领。没有人突然高喊一声「岂可休!俺今日就是要取你项上人头呀呀呀!!」然后一剑砍翻桌椅现场开无双杀人。
对吧?
然后,你读完全文,你就能读得出来,刘邦和项羽,他们就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同样的,张良与范增,项伯与樊哙,他们各自在文章里的位置也是相互对应着的。在文章里,他们也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光是这一点,就值得你反复地去思考,去实践练习了。
再有,这篇文章以短短六段的文字,将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其来龙去脉及相关背景,仔仔细细地讲清楚了。
单看鸿门宴本身,似乎只是一方要杀人,结果被另一方巧妙地化解了的故事。但文章里又表明了,这是和诸侯争霸、军事斗争的背景相联系的。刘邦占了关口,却没有贪恋享受,让范增看出了他的真实意图,认为他是项羽的最大对手,于是准备除之。
于故事背景上,我们读明白了,项羽军强大,但不占地利;刘邦军相对弱小,但占据了有利位置。双方都不太希望首先用军事来解决问题,那么,鸿门宴就被搬了出来。
我们甚至不需要额外地清理思路,只是顺畅地读一遍就能理解这里面所有的弯弯绕:
一强一弱两支军队的首领都想称王,强者不用掩饰,弱者虽没表露意愿,他励精图治远离享受的行为却暴露了他的真实目标。强者没有地利,虽可以用军事进攻解决问题,却更希望借鸿门宴展开斩首行动。弱者一方面示好示弱以此麻痹强者,另一方面适当地展现武力以求自保,最终保全了自己,得以继续发展。
如何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将以上故事信息完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思考,不断实践练习的。
从文学性来看,这篇鸿门宴在叙事与人物刻画方面,都做得极好,拿来给学生们当范文,那真是足足够够的了。
你哪怕从权谋角度来看,这篇鸿门宴也是极好的。
好在哪里?
这里面既有政治斗争,也有军事斗争。
而且,讲清楚了两者的关系:政治斗争解决不了的,会交给军事斗争来解决,而军事斗争得不到的,只能由政治斗争争取时间和机会,用以壮大军事实力,去实现未来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
在现代一些故事角色的嘴里,军事变成了「人们只懂得相互杀戮」,好像相互杀戮的意愿变成了事件动力,而有意无意地将政治斗争,这一最本源的斗争源头,给模糊化了。
又或者,将政治斗争看成一两个「聪明人」翻云覆雨的把戏,他们只需要在黑暗的密室里说几句耳语,战场上惊天动地的变化就都化为乌有了。
这两种都是创作者们的臆想。
实际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就像鸿门宴里所描述的那样,是有深刻关联的。
刘邦阵营在政治上想要称帝,他们也确实占领了关中。于是,便把守函谷关这一关口,不放别人入关,意图以这种方式,成就霸业。
这就是,军事占领和拒守,为政治的称帝诉求服务,明显地表达出了想要称霸的意愿。
范增为此进一步劝谏项羽说,刘邦本性贪财好色,却在占据关中后收敛本性,可能是在励精图治。加上刘邦的军事动作,意图就很明显了。那么,项羽想要争夺霸主宝座,要实现他的政治斗争胜利,就必须在军事上击溃刘邦。而这也是切实可行的,因为项羽军的实力,在当时本来就远比刘邦军要强得多。
就在项羽军队准备进攻的时候,刘邦得到了消息。这里有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张良问:大王觉得,您的军队可以比得上项羽吗?
张良为什么要明知故问呢?
这显然不是提问,而是提醒。
刘邦瞬间就意识到了,拒守函谷关是手臭棋。这不是很显然的吗?在军事斗争不可能胜利的时候,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政治目标,让自己站在了强很多的项羽的敌对位上,这不就是所谓的「又菜又跳」吗?
刘邦是何等聪明人,他听明白了。于是他立即听从了张良的劝告,对项伯表明了他愿意和好甚至臣服于项羽的态度。他对项伯说:误会啊,误会。我并不是守着关口要称霸,而是替项羽守关的啊。我守在这,别的杂闲人等,就不能随意进来了,我好将关内的财富一个个保存好,静候项羽大王来取啊。我守在这,天天盼着项羽大王赶紧到来,我哪有自己独吞的意愿呢?
这一番话,等于是将原来的军事斗争,掩饰为了军事合作。
我守在这不是要准备和你打仗,而是在帮你守家呢。虽然这个家是我先来的,但我是替你守门,你一来,这个家就交给你来当。
项伯于是说,那,你就亲自去跟项羽道个歉吧。
于是才有了鸿门宴。
在宴会上,范增一再地暗示项羽,但项羽总是按兵不动。乃至范增亲自安排项庄动手,被项伯和樊哙阻挠后,项羽仍然没有行动。
很明显,项羽有两点理由:
其一,他被刘邦的说辞迷惑了,哪怕没有全信,至少因此犹豫了。
要攻打刘邦军,或者进行斩首行动,这些军事斗争的本质,都是为了争夺唯一的霸主宝座。
但是,刘邦用说辞掩盖了自己的政治意图,双方表面上没有了政治斗争,那么军事斗争自然就消失了。
其二,项羽要实现政治目标,要对付的军事首领绝不只刘邦一个。
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试问天下这么多军事首领,哪一个没有一丁点野心呢?如果只是因为有野心就要被项羽诛杀,哪怕是刘邦这样亲自到你项羽帐中道歉赔罪了,都要被你斩于宴会之上,那大家还不赶紧联合起来先把项羽击败好了。
到那时,项羽的政治诉求恐怕就更难实现。
一个错误的军事斗争决定,哪怕打了胜仗,或许也并不能为政治斗争的胜利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可能有害。
所以说,要避免军事上的盲动和蛮干,要谨记军事斗争不是自成一家的,而是和政治斗争的全盘紧密相连的。
但是在范增看来,这样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之后的风险,是值得去冒的。
因为范增认为,刘邦和别的那些军事首领们都不一样。
他于野心、能力、军事实力和人才储备各方面都是俱全,天下能做到这些的,除了项羽,那只有刘邦了。如果放在眼前的大好机会不去杀,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
今天来看,刘邦军相对比较弱小,但看刘邦的才能与野心,他的军队必然会继续壮大下去。到那时,项羽再想要在军事斗争上取得胜利,就是难上加难了。
既然这场军事斗争是非打不可的,那么今天乘有十足把握的时候下手,总好过未来陷入苦战来得强。
至于杀掉刘邦后可能面临的其他军事首领的联合讨伐,那些人既没有刘邦这样的才干,也没有他这么大的决心,军事力量也大不到哪里去。联军固然可怕,却可以抓住各人弱点分而化之。总体来说,范增宁可对付可能的联军,也不想对付未来一定会壮大起来的刘邦军。
这就是范增的思考。所以,哪怕今天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也坚持认为,一定要动手。
于是,项羽阵营里产生了裂痕。一方要杀,另一方犹豫,再加上刘邦阵营内部的齐心协力,这件事就很难办成了。
项羽和范增,他们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实现政治目标的路线,发生了分歧,而他们内部又没能及时地解决这样的分歧,最终令刘邦成功逃回军营。
至此,项羽再想发兵攻打刘邦,也是不太可能的了。鸿门宴上那么好杀都没动手,何况要攻打别人重兵驻守的关口呢?
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路线才是对的。
从项羽看来,为实现政治斗争的胜利,一些不必要的军事斗争是需要被避免的。
这种想法本来是没有错的,但他错就错在,他错估了刘邦的实力和野心,错误地放过了他最大的政治斗争对象,没能抓住主要矛盾,而过高地看待了次要矛盾(杀了刘邦,别的首领会不服,可能组成联军),造成了路线上的错误。
路线一错,与路线相关的军事斗争的方向就错了。
军事斗争一错,那就是满盘皆错,怎么也救不回来了。
所以孙子兵法上怎么说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从战略,而不是战术的角度,一语道破了军事斗争的意义。它不是几支军队在那用各种计谋打来打去,它是为「国之大事」服务的,一旦出错,就是死生之地,关系到存亡之道啊。
现在还觉得《鸿门宴》不该被列入课本吗?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知乎日报
,不涉及商业行为,仅为交流学习,如内容或图片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何学习更多古诗词视频?
进入“
语文大师官方
”微信公众号
点击识别二维码
关注
【语文大师官方】
公众号
部编版小初古诗词视频持续更新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长歌行》——汉乐府
凉州词——唐·王翰
↓↓↓点击“
阅读原文
”,观看所有语文
知识点视频!
语文大师官方
大片式的课程、名师学霸交流、各种解题方法。每天3分钟,快速提高中小学语文成绩!关注可免费观看中小学古诗词,作文教学大片。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最新文章
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后面2句才是精华,老祖宗的智慧
【语文大师】山坡羊 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原文+译文),寒假预习必备!
【作文素材】《我的寒假生活》7篇,充实有趣,寒假摘抄!
刘备说过两句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课本,另一句却成黑帮名言
【语文大师】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寒假必看】小学语文下册1-6年级重点课文背诵内容汇总!
【作文素材】关于春节的好词、好句、好诗、好段、好文
红楼梦中无论薛宝钗或者袭人甚至史湘云都劝过宝玉学习,为何偏偏黛玉不劝?
【语文大师】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名著导读】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名著《儒林外史》重要知识点,寒假预习必备!
【作文素材】40个作文超强结尾大盘点及适用主题
孔子被学生气哭,随口说了句“脏话”,如今成为老师的口头禅
【语文大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名著导读】小学语文“四大名著”思维导图+习题
【作文素材】好记好用的100个万能作文金句!快来背一背!
李白一辈子游山玩水,也不怎么工作,他的钱是从哪来的?真相绝了...
【语文大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古诗词】古诗词整理: 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简直太全了)
【作文素材】巧拟作文标题的十大绝招!考试用的上!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松弛感”还是“松驰感”,你用对了吗?
【语文大师】十五从军征——古诗十九首
【字音字形】八年级上册语文读读写写生字词汇总(注音+解释)
【作文素材】小学语文1-6年级作文知识点清单,作文提升必备!
敦煌发现李白《将进酒》的原版,这些年难道我们都背错了?
【语文大师】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作文素材】小学语文写景作文素材大合集,快快收藏起来吧!
颠覆认知!小时候课本里这些被吹捧的历史名人,最后都变成了坏人!
【语文大师】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文言文】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通假字+文中成语梳理,全是必考知识!
【作文素材】小学语文作文的27种开头+结尾写作技巧一文讲清!
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语文大师】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古诗词】小学古诗词必考80题填空练习,绝大多数学生一半都不会!
【作文素材】很实用的12条写作技巧,条条干货,家长给孩子看看!
“七十三”和“八十四”,为何是民间特别忌讳的两个年龄?
【语文大师】定风波——宋.苏轼
【成语运用】1-6年级成语分类超强总结,速速收藏!
【作文素材】《人民日报》稳拿高分的人物素材,让你期末作文闪闪发光!
为什么语文老师只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却不说被救的小孩是谁?其实原因很简单
【语文大师】满江红——秋瑾
【文言文】小学语文常见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少不了!
【作文素材】小学写作素材12种话题作文优美词句,快收藏
“饿殍遍野”中的“殍”,不读fú,也不读piáo,正确读音是?又是什么意思呢?
【语文大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古诗词】初中语文必考古诗词文学常识,100张试卷高频统计而成!
【作文素材】八年级上册作文押题:热门主题范文6篇,背下来,期末考试就用上!
元稹的《会真诗》有多香艳?放到现在,就是限制级
【语文大师】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格式!期末考试千万别再丢分啦~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