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诗词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气势豪放,色彩鲜明,多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
这样的风格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岑参生活的时代,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他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军队中生活了许多年。
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赴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接替武判官的工作。岑参在轮台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下了这首诗。
02
字词释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前四句描写诗人清晨时分看到的奇丽雪景。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起了雪花。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仿佛春风吹来,千万棵树上开满了梨花。“忽”字生动地展现出塞外气候变化之快和诗人看到雪景时的惊喜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珠帘与罗幕一样,都是美化的说法。
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控:拉开(弓弦)。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着(zhuó):穿。这四句写雪后严寒。雪花飘入珠帘沾湿了帐幕,即使穿狐皮袄、盖织锦被也不觉得暖和。将军的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诗人选取一系列日常活动进行描写,展现了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指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惨淡:暗淡。无边沙漠纵横交错,结成百丈坚冰,暗淡阴云凝结在万里长空。此句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勾勒了一幅瑰丽奇壮的沙漠雪景图,为下文的送别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军:指主将。饮(yìn):宴请。胡琴:泛指西域的琴。此句写饯别宴会的盛况。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搬来各式各样的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宴席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终究还是到了离别的时刻。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掣(chè):拉,扯。翻:飘动。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红旗帜,在白雪中显得格外绚丽。“暮雪”与“红旗”一白一红,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色彩鲜明。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最后四句写送别友人踏上归途时的情景。大雪铺满山路,友人也早已远去,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可诗人还在山路上久久驻足凝望。足见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03
诗词赏析
如何学习更多小初古诗词视频?
进入“语文大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识别二维码
关注【语文大师官方】公众号
部编版小初古诗词视频持续更新
若您觉得有用,点个【在看】或分享【朋友圈】吧!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所有语文知识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