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基本点画分析之斜、折、曲、叉的变化

文摘   2025-01-12 06:00   北京  


齐白石(1864-1957),现代书画、篆刻大师,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又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借山翁等,湖南湘潭人。


齐白石刀法受赵之谦“丁文蔚”印冲刀直入的启示,又取法《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等文字笔法,以“木人”特有的气魄与胆略,用刀如槌凿,猛利强悍、激越痛快、气势宏伟而创新貌。他有不少作品,难免锋芒过露而欠含蓄,用刀单一而少变化,然有少数精品极富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猛利中有蕴藉,痛快中寓沉雄。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是一处充满生机、蕴藏着无限丰富的形式美的宝藏,有待我们去深入开采,深入研究。

基本笔画的笔法与刀法

 

篆刻是以点、横、竖、折、弧等为基本笔画的。由于印章使用的汉字是篆字,而篆字的用笔相对楷书、行草书则要简单得多,所以篆刻的基本笔画也常常被误认为简单、易掌握。其实用笔、用刀的不同也能使它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它是初学者进入篆刻艺术殿堂的门槛,也是一位篆刻大师个人艺术风格的基本元素。所以探求一位篆刻大师的艺术风格,从分析他的基本笔画入手也许是一条捷径。



一、斜画


如果说汉缪篆印的基本特点是橫平竖直,清人治印的基本特征是以书入印,那么大规模地使用斜画来增强空间的不规则性和疏密对比则是齐白石的大胆创造了。斜画易增加印面的生动性,但也须视印面安排需要而酌情使用,否则容易使印面杂乱无章。


“见贤思齐”中的“思”字有二笔交叉的斜画极为醒目,由于与“见”“贤”“齐”三字中的斜画形成呼应,而整方印的主调仍是横平竖直,故此二笔并不出跳,印面也保持了整体和妥帖。二笔斜画则通过粗细对比而实现变化。用笔为藏头护尾斜行,一笔由轻至重,一笔由重至轻;用刀是偏刃冲凿,使一面燥裂。

见贤思齐


“彭祖鬯印”亦有较多斜画,以“彭”字三斜画为例,均为藏头露尾,而长短、亲疏各有不同,且与其他字中的斜画呼应。用笔为逆入,渐行渐提,出锋收笔;用刀是双刀冲成,略作残破使其粘连。

彭祖鬯印


“乐石室”中的“室”字二斜笔视觉冲击力强,用笔均为方笔,但轻重对比明显,用刀为偏刃冲凿(粗笔可几次冲成),有徐疾不同。

乐石室


“周大文印”、“王氏汲父”、“老白”、“钱大钧印”印的斜画或轻或重、或露或藏,均以不影响印面整体效果为度,用刀则多单刀偏刃冲凿。

周大文印


王氏汲父


老白


钱大钧印




二、弧画


弧线,尤其是长弧线,因为有随意性和大气之特点,而深得齐白石的喜好。也正是长弧线,给齐白石的印章增添了生动性、抽象性、概括性。


“胡若愚印”中的“胡”字将横折钩的笔画概括为一孤笔,简洁、生动而富现代气息,它与“印”“愚”等字中的短弧画形成呼应而不孤立,其本身也形似张弓,富力度和弹性。用笔为逆入,微弧缓行,转角处略有方意,渐轻,弧转后朝左下直行,回锋收笔;用刀是双刀冲凿,注意转角处外圆内略方的笔意及徐疾变化。

胡若愚印


“贵严”中的“严(嚴)”字末笔亦作弧线,将本来可能造成尴尬的空间顿时变得自然而贴切,弧笔本身亦有轻重、徐疾、枯润的变化,并与“贵”字作弧画的中横形成呼应。用笔为逆入缓行弧转,后重按略快,出锋收在底边。用刀是双刀冲凿。


贵严


“光明”中的“明”字长弧形态别致,此弧从左上角起笔经印面中央,最后收在左下角,跨度之大出乎意料,且上部与上边线粘连成一箭头状(此箭头与“光”字下部大箭头遥相呼应),收笔处笔锋带出,如行草收笔,增加了此弧笔的节奏感和趣味性(齐白石常常在印面中流露出这类不经意的幽默)。用笔为顺锋入笔出锋收笔,注意弧度、徐疾变化;用刀是双刀冲凿。“沈二”、“翠云”印中的弧笔亦有不同的变化。


光明


沈二


翠云



基本笔画的笔法与刀法

 

篆刻是以点、横、竖、折、弧等为基本笔画的。由于印章使用的汉字是篆字,而篆字的用笔相对楷书、行草书则要简单得多,所以篆刻的基本笔画也常常被误认为简单、易掌握。其实用笔、用刀的不同也能使它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它是初学者进入篆刻艺术殿堂的门槛,也是一位篆刻大师个人艺术风格的基本元素。所以探求一位篆刻大师的艺术风格,从分析他的基本笔画入手也许是一条捷径。



三、折画


圆转显得遒劲有力、优美飘逸,折转则显得刚硬挺拔、干脆果断,根据不同的印面需要而作不同的取舍。


“廉仿”一印中有一长折,顶天立地,爽快利落。用笔为逆锋入笔按行,方折作一钝角折转,按笔涩行,收笔似出锋而未出锋;用刀是双刀冲成,略以切刀修改。

廉仿


“子长”一印有多处折画,以“子”字中笔为例,方劲而富弹力,与“长”字中的折笔形成呼应,且竖笔时粗壮有力,弥补了此处空间太大而可能造成的空旷,折笔后与“长”字折画衔接,融为一体。用笔为逆入重按行笔,方折处停顿,提锋向左行,回锋收笔;用刀是双面冲刀,略作钉刀残破。

子长


“骝先”中的“先”字末笔转折光洁挺劲,显得干净利落。用笔为逆入直行,提锋转角(三个转角一个作直角,二个作锐角),回锋收笔;用刀是双刀冲成略残破(此笔刀刃与印面倾角较小,使线条更光洁)。“见贤思齐”、“冷厂”、“颜山”印亦有多处折画。

骝先


见贤思齐


冷厂


颜山

四、曲画


曲画是由两个以上折画构成的。由锐角或钝角折画构成的曲画以其强烈的动感而极易跳入视线。


“愿人长寿”这方特大印有六个曲线,其共同点是均为方笔方折、棱角分明;其不同点在于折角有直角、锐角、钝角的区别,线条则有枯润、虚实的变化,又因为四字之中均有曲画,其相互间构成呼应成为一个整体,使整方印的空间变化极为丰富。用笔为藏锋逆入,至折角处提锋转笔,回锋收笔,注意轻重徐疾的不同;用刀是双刀冲凿,折角处有细微差别。

愿人长寿


“大匠之门”中的“匠”字曲笔厚重、含蓄、朴拙,折角处外圆内方,耐人寻味。用笔为逆入重按行笔,折角处提锋转笔,尾端渐行渐提,回锋收笔;用刀是钝刀冲凿,略残。


大匠之门


“仲如”中的“如”字曲笔如黄河九曲,婉转绵延。用笔为逆入重行,折角处或顿笔或提锋转折或不顿不提而平转,至末笔渐行渐按,回锋收笔;用刀是双刀冲凿,折角有方圆区别。

仲如


“长相思”中的曲笔除用刀的方圆变化外还改用切刀,使线条含蓄、厚实,呈现一波三折的形态。“庭五”、“熙钰私印”、“吾道何之”印中的曲笔形态也各有不同。

长相思


庭五


熙钰私印

吾道何之



基本笔画的笔法与刀法

 

篆刻是以点、横、竖、折、弧等为基本笔画的。由于印章使用的汉字是篆字,而篆字的用笔相对楷书、行草书则要简单得多,所以篆刻的基本笔画也常常被误认为简单、易掌握。其实用笔、用刀的不同也能使它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它是初学者进入篆刻艺术殿堂的门槛,也是一位篆刻大师个人艺术风格的基本元素。所以探求一位篆刻大师的艺术风格,从分析他的基本笔画入手也许是一条捷径。



五、弧折(或折弧)


一根线条之中既有折笔又有弧笔,称为弧折(或折弧)。它使线条形态和印面空间有了更丰富的变化。


“直乾”中的“乾”字弧折,线条长且均由斜线、弧线组成,在印中极醒目;又由于与其他曲笔呼应而不孤立。用笔第一折由两笔写成,其余均一笔写成,线条有直有弧,折角均为锐角;用刀为冲刀,有方圆区别。

直乾


“竟无”中“无”字折弧沉稳含蓄、刚健婀娜,与“竟”字的弧转形成呼应,使整方印有上部直笔与下部弧笔的鲜明对比。用笔是逆入渐弧转,至折角处停顿蓄势,一气带出长弧画收笔。用刀是冲切结合,注意折角处笔意较浓,上弧笔或短切或长冲,但内外方圆并不同步,故整笔仍是圆意多于方意。

竟无


“摩水”中的“水”字折弧轻重起伏较大,墨韵较浓,长弧画果断干脆,毫不犹豫。用笔是逆入重顿,渐行渐提,折角方中有圆,一气带出长弧画收笔用刀为冲刀后以切刀略作修饰。“嘉明”、“右任”印中的弧折则有似方非方、似圆非圆的趣味。

摩水


嘉明


右任

六、叉笔


横、竖笔交叉或斜、弧笔交叉谓之叉笔。叉笔因为线条方向冲突强烈又有交点而在印面上极为注目,故叉笔可慎用。


“寡交因是非”中的“交”字为两折笔交叉,与“因”字的叉笔形成呼应而不孤单。用笔是两笔均为逆入回收,但有轻重之别;用刀为单刀偏刃直冲。

寡交因是非


“佳兵室”中的叉笔由二笔粗重方劲的斜笔组成,是为突出此叉笔,“兵”字的二个小叉笔又与之呼应。用笔皆为方截入笔,涩行,回锋收笔;用刀为双刀冲凿,略作钉刀残破。“白林孤客”、“吞吐大荒”印亦有不同的叉笔。


佳兵室


白林孤客


吞吐大荒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岁月鎏金印芳华   ---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篆刻空间
邀您感悟金石之气,分享篆刻艺术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