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以敬窳龛留痕

文摘   2025-01-22 06:00   山东  

钟以敬(1866—1916),字让先,号矞申、矞声、月声,越生,别号烟萝、窳龛、似鸥等,室名今是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辑有《窳龛留痕》,另辑有《印储》,著有《篆刻约言》。




王福庵《钟矞申印存》序

童衍方(西泠印社副社长)

在印學界,趙次閑、錢松之後,浙派篆刻家中,作品面目、印風較工整者,多稱之爲『新浙派』,而鍾以敬無疑是引領此路印風創立和發展的關鍵人物。


鍾以敬像


據《西泠印社志稿》載,鍾『少嗜金石,摩挲不倦。善篆刻,精嚴隽雅,法浙派,當時推爲巨擘。工詩、古文辭,峭潔如其人。刻竹亦精雅,摹金文尤佳』。


西泠印社華嚴經塔下,文泉石壁之上,“西泠印社”鐘以敬书

葉爲銘在其所著《廣印人傳》中,對鍾以敬如是記載:『鍾以敬(1866一1916),字越生,又字矞申,號讓先,别號窳龕,錢塘(今杭州)人。家業商,聲色揮霍殆盡,貧無立錐。寄居古刹,衣食幾不給。以敬少嗜金石,原工篆書,學吴天發神讖文,蒼勁有致。印宗趙次閑(之琛)、陳秋堂(豫鍾)、趙撝叔(之謙),均能得神似。褚德彝、湯勉齋勸其刻印,以給衣食。刻竹亦精雅,摹金文者更勝。刻印宗浙派者,當推巨擘。卒年五十一。』 

鍾以敬“鸣石书画”“鸣石”章

我們今天看鍾以敬篆刻,其取法除《廣印人傳》所稱『印宗趙次閑、陳秋堂、趙撝叔』外,對徐三庚篆刻的取法亦甚多。他的篆刻風格對民國以來中國篆刻的發展, 尤其是浙派篆刻的發展, 影響深遠。談到鍾以敬總免不了提及王福庵。鍾以敬家道没落後,在褚德彝等人的幫助下,自上海回到杭州,以刻印自給。此時年未弱冠的王福庵,因仰慕鍾氏印技,與之相交,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便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當時王福庵常出石索刻。


張魯庵輯拓 王福庵題籤《钟矞申印存》
................................................................................
王福庵《鍾矞申印存序》中言:『曾爲余刻印逾百鈕。』檢王福庵所輯《麋硯齋印存》,鍾以敬爲王福庵所刻印作有八十餘方。鍾以敬印風對王福庵篆刻風格的形成和確立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1911年,鍾氏撰《篆刻約言》,并輯自用印成《印儲》一册。1914年,輯成《窳龕留痕》十二册,又名《泉唐鶴廬居士印賞》。一九三三年,張魯庵以其所藏鍾以敬篆刻一百零四方,輯拓《鍾矞申印存》,初成二册,請王福庵題籤、題扉頁,并作序。王福庵於序中言:『余與鍾君訂交時,年未弱冠。見君性情孤介,當時達官貴人聞其名,欲延攬之不可得,故落落寡合。雖貧甚,能自適。其適謂爲獨行之士,不是過焉。工詩、古文辭,峭潔如其人。其刻印以趙次閑、鄧完白爲宗,工力淵邃。吾浙八家之後,君其繼起者也。』一九三五年左右, 《鍾矞申印存》成譜,爲一函四册本,其中前三册多爲鍾以敬爲周北蒙所作用印,另有楊福基、孫黻華等人用印,第四册爲十二花神組印。 
................................................................................
王福庵題《鍾矞申印存》扉頁
................................................................................
王福庵《钟矞申印存》序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岁月鎏金印芳华   ---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篆刻空间
邀您感悟金石之气,分享篆刻艺术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