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作“豊”,表示人对神的敬重。后来,凡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攀上了关系。“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确定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礼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礼包括礼貌、礼节、礼仪,其本质都是表示对人的尊重、敬意和友好。
“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礼貌表现为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节在一些场合是不能省略,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问候、道谢等。这些小细节每时每刻都能碰到,礼节的作用不容忽视。《礼记》:“礼节者,仁之貌也。”培根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
《弟子规》中有关于人礼仪的行为规范:“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些行为规范古今通用。
传统行走礼仪中,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在进食过程中,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图片来源: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