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链接:
南海记忆
文/遥远的岸(1979级海军工程大学)
从小得到的教育,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小时候看地图,中国是一只雄鸡,据说最早是一片桑叶,被蚕食以后成了雄鸡。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模糊概念,直到后来南下以及前几年去新疆伊犁才逐步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深切体会到什么叫落后就会挨打。
大学毕业按地域分配,广东的同学中除了王江城,都分配去了海南岛。印象特别深的是陈剑波,跟他握别时,他说了一句,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特别伤感。
海军司令员陪同
我们艇一直以来的口号是“出海!出海!再出海;远航!远航!再远航”,而且换来换去的,始终保持出海训练的状态,这时我们正好刚从260艇换到修理出厂不久的272艇,自然南下当仁不让。大家也都纷纷表决心,奋勇当先。开始计划是88年年底前往,后来推迟到了89年,这个推迟让76年入伍的志愿兵遗憾的失去了难得的南下机会。
88年9月初,我们艇接到去上海迎接巴西海军参谋长和美国国防部长卡鲁奇参观的任务。艇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是负责拍照,当战友们在甲板上站立的时候,我则紧张地夹杂在中外记者群里抢镜头,在人缝里抓住每一个珍贵的瞬间,回支队后,因为大家喜欢,照片一再不断冲洗,记不清加洗了多少张。
常青艇长与卡鲁奇握手
常青艇长与巴西海军参谋长握手
常青艇长向参观的国外政要介绍情况
杨勇副长陪同卡鲁奇登艇参观
后甲板站坡
前甲板站坡
那年支部活动合影留念
这姿势很帅吧?
抢拍一张轮机军士长杨仙良别样的风采,踏浪而来
作者海南留念
作者天涯海角留念
收到家里的来信,信里有儿子的照片,眨眼间被战友们一抢而空。我当然特别想他们,却只能放在心底。
开始积极准备895海上演习。当时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制导鱼雷基本不准,相比现在的武器装备,那真是天壤之别。演习地点在西沙群岛。
5月3日我们昼夜航行前往西沙。据说这在当时是新中国海军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演习,我们作为红方,模拟南沙的海况开展,检验在没有制空权的状态下的作战能力。
后来得知当时我们国家的空军战斗机因为各种原因,到南沙的最北端就得返航,那时没有空中加油技术。足见挺进深蓝绝不仅仅是我们海军,还必须有坚强的空中力量。
演习结束回来,几经争取,8月初开始南巡远航。从三亚出发,到南沙群岛的最北端(北纬12度线)竟然比我们从宁波到三亚还要远,真是我们祖国辽阔无垠的南海啊!
我们远航到最南海南端的曾母暗沙,从潜望镜里看到的是被越南和菲律宾霸占瓜分的礁盘,有些不过是在水上的一个高脚屋,作为军人的我们心里五味杂陈,解决南海问题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另一个就是海况特别复杂,最近新闻里得知美国核潜艇在南海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核泄漏,原因肯定不是一言半句可以说清楚的。另外南海还会发生潜艇掉深和液体海底等等复杂的海况。
我们从曾母暗沙返回经过台湾国民党占领的太平岛,从潜望镜里看真的不大,那是南海不沉的航母,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潜艇远航感受最大的是时间概念模糊,远航开始还记得日期,中间已经不清楚了,最后几天得重新梳理明白日期。我们潜艇上时钟是二十四小时制的,所以白天、黑夜没有问题。
远航第十二天我的日记是这么写的“生活的节奏似乎成了机械,神经早已麻木,日子不知道是如何过去的,只晓得时间已过去一半,近几天感觉时间快得不可思议”,“第六日进入计划中的第一个阵地,见到越南人的第一个神秘的高脚屋,只间茫茫海天之间,没有陆地,突兀的有一个小小的房屋,形似瓜地里的瓜棚”。
我们经过了南威岛、安波沙洲、南礁、北礁等,第十天抵达北纬7度30分,然后开始北上,过了几天才到永暑礁抛锚。永暑礁的东面不远处是88年三月发生海战的赤瓜礁。
永暑礁是我国建立的海洋观察站,其实面积不大,计划我们会安排通过交通艇分批到上去走走,有我国当时最南面的一个邮局,所以早早的我们都准备好了邮件以示纪念。风浪大的缘故,我们人无法登上交通艇,这是南下远航最大的遗憾。
远航回来紧张休整准备,9月我们返回到西沪港。
弹指一挥间,南下回来不久我离开272艇,在270艇待了不到半年,又被调到277艇,直到后来转业。说起来,这段南下和远航的经历永远都不能忘怀。
2019年是我们南巡三十周年,我们约好重回三亚,今非昔比,三亚完全变样了,好多网红、好多外国人。因为我在经协委期间,到市政府驻海口办事处来过海南几次,也已经好几年了。
重返三亚合影
202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