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近期,香港苏富比秋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书画、古玩、现当代艺术三大板块交相辉映,呈现出东西方艺术竞艳的壮丽景象。作为顶级拍卖行的代表,苏富比不仅承载着艺术传承与交易的重任,更以其精湛的商业策略与艺术布局,引领着市场的潮流。面对佳士得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苏富比精心筹备,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拍品,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将深入探讨苏富比秋拍的精彩日程,分析东西方艺术品的交相辉映如何为这场拍卖盛宴增添了无限光彩,并展望艺术市场的未来趋势。
马克・罗斯科《无题(黄与蓝)》
油画画布,1954年作
242.9 x 186.7公分
估价:225,000,000 - 275,00,000港元
(图源:苏富比)
东西方艺术品竞艳拍卖场
近期,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书画、古玩、现当代艺术三大板块拍卖繁忙有序。在现当代艺术板块的拍卖中,尽管细节未全面展开,但领衔之作无疑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晚间拍卖的明星拍品,包括马克・罗斯科首度在亚洲上拍的《无题(黄与蓝)》、赵无极在「狂草时期」的《02.01.65》、草间弥生绘于 1980 年的《帽子》等。克・罗斯科首度在亚洲上拍的《无题(黄与蓝)》、赵无极在「狂草时期」的《02.01.65》、草间弥生绘于 1980 年的《帽子》等。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睡莲》
约1897-1899年作
成交价:港元233,375,000
艺术家亚洲拍卖纪录
(图源:佳士得)
然而,此次佳士得所选的莫奈与梵高之作,均属印象派现代艺术板块的佼佼者,不仅结构精妙,成交价更是斐然。莫奈的作品以2.3亿高价成交,梵高的作品也紧随其后,以2.5亿成交。这两件专为拍卖从欧美调运而来的艺术瑰宝,无疑成为了现当代艺术板块的压舱石,有力推动了成交额的攀升。值得一提的是,两件作品均通过电话委托以接近或低于最低估价成交,且竞拍电话多由欧洲专家接听,这或许意味着买家与亚洲并无直接关联。
文森特·梵高(1853-1890)
《停泊的船只》
1887年夏天作于巴黎
成交价:港元250,625,000
艺术家亚洲拍卖纪录
(图源:佳士得)
面对佳士得拍卖中浓厚的西方现代艺术氛围,苏富比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件极具分量的作品以抗衡。马克・罗斯科的《无题(黄与蓝)》首次在亚洲亮相,估价高达2.25亿至2.75亿,与梵高作品的成交价不相上下,堪称高价拍品。马克・罗斯科作为当代艺术,特别是战后及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与梵高等印象派大师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无极《02.01.65》
油画画布,1965年作
162 x 200公分
估价:80,000,000 - 120,000,000港元
(图源:苏富比)
全球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曾长期占据艺术市场排行榜前列,这与80年代日本的崛起及日本买家在全球艺术市场上抢购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的热潮密不可分。他们追求影响力的目标,使得包括梵高在内的印象派作品一直备受追捧。从这一角度看,佳士得的拍卖策略无疑具有显著的亚洲针对性。而苏富比选择马克・罗斯科的作品,同样体现了其亚洲市场的深思熟虑。马克・罗斯科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许多50后、60后的艺术家深受其影响,甚至有人模仿其画风。
高桥龙太郎医生收藏
草间弥生《帽子》
压克力画布,1980年作
131 x 162公分
估价:38,000,000 - 55,000,000港元
(图源:苏富比)
因此,马克・罗斯科作品的拍卖结果及买家身份,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外,针对亚洲,特别是东亚买家,苏富比还精选了赵无极的狂草时期作品,估价在8000万至1.2亿港元之间,以及草间弥生的作品《帽子》,估价高达3800万至5500万港元。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晚间拍卖中几个子板块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为这场东西方艺术瑰宝竞相绽放的拍卖盛宴增添了无限光彩。
像佳士得、苏富比作为顶级拍卖行的代表,不仅承载着艺术传承与交易的重任,更以其精湛的商业策略,引领着艺术市场的潮流。这两家拍卖行的成功,离不开对专场设置与拍品选择的深思熟虑。它们深知,拍卖的成交量、成交率以及作品单价,是衡量一场拍卖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因此,在策划每一场拍卖时,它们都力求通过巧妙的专场布局与拍品搭配,实现商业目标与品牌塑造的双重胜利。
克劳德・莫内《睡莲》
油画画布,约1914 - 1917 年作
176 x 135.4公分
估价待询
(图源:苏富比)
在规划导向上,佳士得与苏富比都将精品视为拍卖的灵魂。它们精心挑选市场中的竞品,通过营造特定的市场氛围,促成高价成交,从而彰显其品牌影响力与商业实力。这种双重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拍品本身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需要在拍卖过程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商业魅力。
在具体手法上,这两家拍卖行都擅长运用专场拍卖的策略。它们从日常的拍卖中筛选出精品,组成晚间拍卖这一高端平台。这一平台通常设置较高的门槛,以吸引那些财力雄厚的买家。晚间拍卖不仅与日常拍卖形成鲜明对比,更成为艺术市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巴布罗・毕加索《雕像》
油画画布,1925年作
131 x 97.8 公分
估价待询
(图源:苏富比)
同时,佳士得与苏富比在网络拍卖的专题设置上也颇费心思。它们以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战后及当代艺术以及古典艺术等板块为区分,精准定位每一个板块的买家群体。这种精细化的市场划分,不仅有助于提升拍卖的针对性与效率,更能够满足不同买家的个性化需求。
艺术市场的风云变幻莫测。从后冷战时期开始,随着私有化运动的兴起与西方财富浪潮的涌动,当代艺术逐渐崭露头角。佳士得与苏富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尝试将当代艺术与印象派及现代艺术进行挂钩拍卖。这一创新手法不仅推动了当代艺术价格的分化与提升,更让那些备受追捧的艺术家与作品得以进入高价行列。
赵无极《15.12.61》
油画画布,1961年作
200 x 180公分
巴黎,庞毕度中心馆藏
(图源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艺术”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潮流打破了印象派现代艺术与战后当代艺术的界限,将它们融为一体进行专场拍卖。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让买家们重新审视与评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更在市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而当当代艺术中的大腕作品拍出高价后,“20及21世纪艺术”这一新概念又应运而生。苏富比在其亚洲新总部举办的晚间拍卖便以这一名义进行,将新一代艺术家与已成名的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共同呈现给买家们。
草间弥生《无题》
水墨水粉卡纸裱于木板,1970年作
64.9 x 50.2公分
估价:2,000,000 - 4,000,000港元
(图源网络)
在艺术与商业的交汇点上,拍卖行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佳士得与苏富比,这两大巨头正引领着拍卖行业的策略演变。它们不仅回顾历史,与20世纪早期乃至19至20世纪之交印象派与现代派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紧密相连;更展望未来,将20世纪与21世纪的艺术作品划分为两大板块,形成了独特的“两端并重”策略。这一策略不仅彰显了拍卖行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捕捉,更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奈良美智《盒中的小兔子》
压克力画布,1996年作
80.5 x 70.2公分
估价:10,000,000 - 15,000,000港元
(图源网络)
苏富比拍卖行的最新动向尤为引人注目。其新拍卖,尤其是晚间拍卖,不仅体现了这一策略的转变,更在节奏安排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日常化趋势。这一变化打破了传统大拍体制的固定模式,为艺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黄宇兴《无题》
亚克力画布2015-2016年作
100x 320公分
估价:2,000,000 - 3,500,000 港元
(图源:苏富比)
现当代艺术作为市场的中坚力量,其头部资产的进出功能尤为显著。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以天价成交,甚至与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巨匠的作品相提并论,甚至超越。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艺术板块的崛起,更揭示了艺术市场价格体系的重塑与价值的重新发现。
露西・布尔 《脑中繁星》
油画画布2019年作
127x 152.8公分
估价: 4,000,000 - 6,000,000 港元
(图源:苏富比)
在此背景下,拍卖市场对当代艺术板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筛选与定价功能。然而,有时这一功能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评估已渐行渐远,转而成为富有买家展示财富与品味的舞台。他们以惊人的价格购得心仪之作,不断刷新头部资产的价格记录,为艺术市场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与话题性。
在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各大拍卖行,如苏富比、佳士得等,纷纷告别了大拍的模式。这一转变引发了对于拍卖行是否将弱化其禁足头部资产功能的关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察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聚焦于最近的拍卖活动。特别是佳士得,他们此次采取了双城拍卖的策略,这一新尝试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看点。
黎谱《私语》
水墨水粉绢本
51.5x 46公分
估价: 5,000,000 - 7,000,000 港元
(图源:苏富比)
尽管苏富比此次拍卖的规格和估价都相当高,但拍卖结果究竟如何,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这不仅仅是因为拍卖结果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更是因为这一结果将直接反映出拍卖行在告别大拍后,其市场影响力和定价能力是否有所变化。因此,对于此次拍卖的结果,我们充满期待,并希望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拍卖行在策略调整后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趋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部分图文综合整理自学术论文和互联网信息,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图文|Shiqi 网络
排版|Sh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