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布:6-15岁孩子最佳教育方法,建议家长们都看看!

教育   2024-12-20 20:02   安徽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我们无法用一劳永逸的方法去教育他。


人民日报曾经发布6—15岁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建议家长们都看看。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感到新鲜、好奇,行为上好动还喜欢模仿,但同时又会出现不适应、不习惯的情况。

教育方法:

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是孩子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期,但是容易情绪不稳定,且自控力不强。

教育方法:

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要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和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期。他们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变得内控、深刻、自觉,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

教育方法:

由于孩子交往范围扩大,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他们会开始感到不安,家长需要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纠正孩子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

10—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孩子的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育方法:

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打草稿以及书写后检查的习惯。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个阶段的孩子竞争意识增强,开始对学习优秀的同学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教育方法:

家长帮助孩子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接触社会对孩子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会对老师、家长的要求进行反抗,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教育方法: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小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初中一年级


心理特征:

初一阶段,孩子刚刚跨入少年期,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顺利时盲目自满,遇到挫折时盲目自卑,有从众心理。不愿让大人管,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仍然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教育方法:

关注适应性


孩子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环境、教学方法、生活节奏都需要适应,要帮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养成学习习惯


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重视“养成教育”,让孩子尽快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


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剖析和应用,只有基础牢固,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情绪。此外,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教育方法:

引导情绪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家长需要正确引导怎样去处理对异性的好感。

重视沟通


孩子进入青春期,比较叛逆,和家长的交流逐渐变少,对一味地说教非常抵制,所以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鼓励孩子迎接挑战


初二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和压力都很大,在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家长需引起高度重视,鼓励孩子提前预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初中三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独立性获得较大发展。他们喜欢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

教育方法:

调整节奏


初三的学习节奏很快,所以,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节奏,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查漏补缺


孩子要有计划地开始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利用开学初期,把初一、初二各科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过一遍,查漏补缺,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压力调节


随着中考的临近,孩子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和不安,如果家长不擅长安抚工作,可以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士给予孩子帮助。

以上各个阶段的分析只是相对而言,每个孩子都有独特性,我们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柏柏新语
专注于小学语文教学前沿咨询分享、朗读内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