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脑端免费注册源看板(kanban.souxinyuan.com),订阅4,000多个优质信源的实时更新,打破算法茧房。
● 订阅不同主题的源简报,高效追踪前沿信息。
● 搜信源还提供定制式源简报、源倾听、源故事等面向企业与机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
● 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搜信源官网。
近日,铁路12306官网发表公告,武广高铁、沪昆客专等4条热门高铁线路将从6月15日起涨价,最高涨幅达20%。5月9日,广州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召开,居民用水价格将迎来较大涨幅。燃气方面,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起,全国130多个县市已陆续发布了居民天然气调价通知,居民用气涨价正全面铺开。涉及公众最基本生活的公共事业(垄断行业)涨价,让人担心生活成本全面上升,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在楼市方面,西安、杭州在同一天宣布全面取消限购,全国仅剩6地未放开限购。有人甚至总结:“房价落,万物升。”一般来说,涨价意味着通胀,而降价意味着通缩,我们到底是处于通胀还是通缩?这一期,小源找到以下信源来探究这个问题。《南方都市报》梳理的高铁历次大调价5月8日,南方都市报梳理了国内高铁经历的几次大调价,认为自2016年2月铁路运输企业首次获得对高铁的定价权至今,高铁共经历了7次大调价(含本次)。最新一次调价是近年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涨幅达20%。
新浪图书室梳理出的6条盈利高铁线路而新浪图数室的梳理则显示,自2017年高铁共经历了10次调价(不含本次)。文章同时分析了涨价的原因,发现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共计4.5万公里,但盈利的里程仅为2,300公里,占全部里程的6%,只涉及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高铁这六条线。为了解决高铁的维护、建设、负债等压力,涨价成了高铁的自救办法。
信源链接:
相关信源: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4-04-30/1219965112.pdf历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23年11月为-0.5%5月7日,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文分析水电燃气、高铁集中涨价的原因。
刘晓博认为,涨价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垄断行业都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如果不调价,盈利会降低甚至会出现亏损。特别是如今房地产出现拐点、地方财力下降,同时燃气行业还面临着全球通胀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对这些垄断性服务行业的补贴能力下降,增加了调价的可能性。第二个原因是,上调这些基础性价格,是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从而打破通缩预期的经济措施之一。在过去12个月里有5个月CPI同比涨幅为负数,民间消费意愿不高,产生了通缩预期。政府通过对水电燃气这些垄断基础价格的调价,试图带动其他消费,从而起到促进物价温和回升、撬动杠杆的作用,最终推动经济发展,避免经济陷入通缩。
● 信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4CDSH8SMsruw5jUVpWwwmw
相关信源:
● 《近20年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物价指数)指数对比》https://en.macromicro.me/collections/24/cn-price-relative/38939/china-cpi-vs-ppi天风证券分析水电燃气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上面一条信源中,刘晓博提到公用事业调价是打破通缩预期的经济措施之一,那么这种措施到底多有效呢?
5月5日,天风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宋雪涛分析,燃气价格上涨主要针对居民端,水电价格上涨则同时针对居民端和企业端。水电燃气占居民消费比重不高(分别为0.2%、3.9%、1%),而且仅部分城市调价,所以他估算,公用事业涨价对CPI的影响并不明显,仅能贡献0.2-0.4%。水电燃气等对PPI的拉动但水电燃气涨价对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更为明显。2023年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占PPI的比重分别为7.3%、1.3%、0.4%,明显高于居民端。经估算,水电燃气价格上涨4%、6%、8%分别会带动PPI同比增速上行约0.5%、0.7%、1.0%。宋雪涛估算,6%的公用事业平均价格上涨分别会拉动CPI和PPI上涨0.3和0.7个百分点。水费和燃气费上涨对CPI和PPI的影响较低,而电价上涨对物价的影响更大。从细分行业上看,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受能源上涨价格的影响更明显。● 信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MzNzczNQ==&mid=2247508349&idx=1&sn=790efff14d1e0eaefeb983e0feaf37a5&chksm=e870d93d4508a93edad3e4a1d9be3c0a641aaaed9444e4ce75f7b9361b868875c3364dd6929e&scene=0&xtrack=15月9日,杭州、西安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全国楼市限购仅剩6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一线城市和海南省、天津市的部分地区。
今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了一份研究,预测中国楼市未来的供需情况。报告预测,未来十年,由于中国的人口转型、政府的住房改造,以及过剩的房屋库存,人们对新住房的基本需求将减少。预计未来几年,每年的基本需求将减少至9.5亿平方米,较过去十年大致下降35%-55%。开发商库存过剩和此前空置的房屋还将严重拖累建筑业。虽然未来新房需求的具体走向还不确定,但房地产投资可能会比2022年底减少30%到60%,之后可能只会小幅回升。由于房地产建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这样的下滑将影响到其他行业。房价可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继续下跌;加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可能面临困难,这会进一步降低人们购房的意愿。报告建议,政府可能需要更积极、更长时间地进行市场调整。应该更快地解决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问题,重点是对不可持续经营的开发商进行重组。同时,政府还需要帮助那些能够继续经营的开发商降低风险,并改革房屋预售制度的规则,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信源链接:
https://www.imf.org/-/media/Files/Publications/CR/2024/Chinese/1CHNCA2024002.ashx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意味着通胀,物价下降意味着通缩,目前的公共事业价格上涨似乎预示着通胀,但从宏观经济数据上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处于低位,市场普遍担忧通缩风险。那么中国到底处于通胀还是通缩?
宏观经济学家任泽平的团队5月12日在其公众号上发文《温和通胀去杠杆,避免通缩去杠杆》,指出 4 月 CPI 同比上涨 0.3%,环比上涨0.1%,显示物价温和上升,但距2%的通胀目标仍有距离。PPI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2%,时隔两月降幅再度收窄,但改善程度仍不及预期。任泽平认为,CPI回升到2%,才意味着充分就业和消费旺盛。PPI回升到2%,企业才能盈利。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里,微观个体预期长期物价停滞、收入下降,投资和创新活力受阻。● 信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O7DNkAoWt5dCqT7JcAg3A
想为您的机构量身定制一份收集前沿信息的自动简报吗?欢迎了解搜信源的企业服务“定制式源简报”,并预约演示👇。
探索更多搜信源提供的个人产品与服务👇
免费订阅搜信源邮件推送,让您不再因平台算法而错过优质内容,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订阅👇!
搜信源公众号旨在围绕当周中国与世界的新闻热点,为您搜集并推介大量优质的一手信源与数据,帮助您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如果您愿意分享您知道的优质信源,欢迎给我们留言。
如果搜信源的内容帮助到了您的新闻报道、研究或论文,还希望您能在发布作品中合适的位置给予搜信源一定的肯定。参考模板:【“搜信源”对本文资料搜集/选题/某数据来源/事实核查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