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 “湿疹+剧痒”反反复复怎么办?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有方法

文摘   2024-07-08 08:25   重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我家小宝宝晚上总是用手挠脖子,皮肤都要抓破了,哭哭闹闹睡不好觉,这是怎么了?


痒痒痒!医生,我的脸和手老是长湿疹,搽搽药好了吧,没多久又复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种反复的皮肤瘙痒、湿疹或许都是这个原因

—— 特应性皮炎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疾病,

学习如何科学应对!

01

特应性皮炎 是什么?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可逐渐缓解或暂时痊愈,但可复发。

表现为皮肤干燥、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疹、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特应性皮炎 患病率如何? 

近3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的儿童患病率为15%~20%,成人患病率最高为 10%。

我国儿童中,特应性皮炎患者大多为轻度 (74. 60%) ,其次为中度(23. 96%) ,重度较少(1. 44%) 。


03

特应性皮炎 的病因  


 病因 


遗传

患者通常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父母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本病最强的风险因素。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皮肤干燥、脱屑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导致过敏原、病原体容易经皮肤进入人体。

免疫异常

特应性皮炎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异常,表现为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等。


 诱发因素 


过敏原

花粉、尘螨、动物毛、汽油、香精等

温度变化

冷、热温度的急剧变化,及突然大量出汗

不良情绪

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04

特应性皮炎 的诊断标准  


中国成人/青少年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


  1. 病程超过 6 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2. 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

  3. 血清总 IgE 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 IgE 阳性( 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测 2 级或 2 级以上阳性) 。

符合第 1 条,另外加第 2 条或第 3 条中的任何 1 条,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


  1. 瘙痒;

  2. 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或者不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伴发干皮症;

  3. 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

同时具备以上 3 条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05

特应性皮炎 的治疗  

如果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如何治疗呢?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疾病患者年龄、皮损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进行阶梯化的规范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阶梯治疗:

轻度患者: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止痒的同时治疗过敏症状);

中度患者: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药物,药物治疗和(或)物理治疗;

重度患者: 

住院治疗,系统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短期用糖皮质激素,物理治疗。



 外用药物 


I. 外用糖皮质激素(TCS)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用药,激素类药物合理使用可迅速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和瘙痒。

对于激素类药物,对不良反应不必畏惧,但是也不可长期大量使用。

药师建议:

  • 儿童患者建议选用中弱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 面颈部及皱褶部位(腋窝、腹股沟等):建议短期使用中弱效外用糖皮质激素,避免长期使用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II.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

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特应性皮炎有较好疗效,可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以及其它薄嫩部位。

常用药物: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

药师建议:

  • 在用药的最初几天,部分患者会出现烧灼和刺激感的不良反应,通常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步消失。

  • 疾病急性期时,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刺激反应,建议先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症状,然后再转换为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物 


当瘙痒严重,特别是有合并过敏症状(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时,可使用抗组胺药与外用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


 免疫抑制剂 


对于病情严重,外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法控制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常用药物: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等。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象等指标,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有条件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陆续获批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好的选择。

例如度普利尤单抗,适用于中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缓解及维持治疗,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其它治疗药物 


中医中药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治。


抗微生物治疗

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细菌药物治疗;疱疹性湿疹可用抗病毒治疗;马拉色菌感染相关的特应性皮炎可用唑类抗真菌药治疗。


 物理治疗—光疗 


紫外线照射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适用于12 岁以上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成人慢性期、苔藓化皮损,一般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 或UVA1 治疗。

紫外线可以与外用糖皮质激素及保湿润肤剂配合以提高疗效,但不宜与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06

特应性皮炎 的家庭护理  


 衣 


穿透气宽松的衣服,选择温和无香味的洗衣产品。


 食 


患者可进行过敏原检查,过敏的东西不吃,但是除了过敏食品之外,不应盲目忌口、回避饮食,以免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


 住 


生活中避免或减少诱发因素的接触机会,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注意环境清洁,尽量避免感冒、感染、接触过敏原等引发特应性皮炎复发的各种刺激因素。


 沐浴 


建议洗浴温度为32~37℃,洗浴时间为5~10分钟,不要过度清洁皮肤,避免用毛巾等物品搓澡,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外用保湿润肤剂 


建议儿童每周用量至少 100 g,成人每周用量 250 g。

保湿润肤剂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治疗,患者足量使用保湿剂可以阻止水分丢失、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和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降低严重程度。


 情绪 


控制自己的压力,放松心态,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避免皮炎的发作。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及疾病管理可使特应性皮炎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者可享正常生活,不“痒”人生。

撰稿:周 密

审核:邱 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2020 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 2) : 81-88.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 10) : 711-716.

重医附一院药学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践行大健康理念,专注分享专业的安全用药知识和最新的药学资讯,欢迎与药师联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