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企业同成长
1974年7月10日,安庆石化破土动工。
1976年新春正月,安庆石化创建工程正值高潮,如火如荼。父亲作为安庆石化第一代建设者,带领我们全家四口,从南京炼油厂来到安庆,从此我们全家与安庆石化休戚相关,紧密相联。
垂髫之年的我,亲眼目睹了当年父辈们在偏僻的“九里十八湾”艰苦创业。为了早日实现投产,广大建设者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工地上辛勤工作。
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职工食堂没有大门、四面敞开,只有一个用毛竹搭建的顶棚,食堂地面是硌脚的碎石子,甚至连一张餐桌椅子都没有;职工家庭是“油毡顶”简易住房;绿色的军用帆布搭建各个处室,门帘上一块白色油漆小木牌,用红漆写着“基建处”。
当时工地上,人潮涌动,一片繁忙。半空中,吊车正在起吊重型设备,指挥吊车的工人师傅嘴里吹着金属哨子,手里挥着小红旗;地面上有货车来回运输设备,有人喊着号子,大家一起人拉肩扛。
工地上堆满了各种设备以及建筑材料。为了防止国家财物被人盗窃,每天夜里都有很多民兵持枪巡逻。我仿佛记得,因为父亲是退伍军人,还担任过民兵连长之类的职务。
五十年前,安庆石化广大创建者在物资极为匮乏、机械远不如今天强大的艰苦条件下,搬掉了7座山头,填平了30多口水塘,安装各种大型设备3800多台、仪表6000余个,铺设各种管线56万米,吊装各种塔器罐91个,修建了7座大小码头。
从破土动工到全部建成投产的4年零5个月的时间里,安庆石化建成了炼油、化肥、热电、机修等主要生产厂,还建成了油品中转站、可供数百万人生活饮用的供水场、可停靠万吨巨轮的油港码头、污水处理场,以及职工生活区、学校、医院等配套工程。
1976年11月,第一轮原油驶进了安庆港,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的正式投产,结束了安徽省没有石油化工工业的历史。
1988年,双十年华的我,沿着父辈的足迹,走进了安庆石化的工厂大门,成为企业的第二代建设者。作为热电厂锅炉车间的一名倒班工人,在八年锅炉工的生涯中,我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乐趣。
每次巡检的时候,我喜欢站在锅炉汽包平台上,向四周眺望。高高耸立的振风塔,长江如练,江面上百舸争流,一派繁忙;绿色田野、阡陌小道,郁郁葱葱的狮子山公园,尽收眼底。清晨欣赏朝阳升起,傍晚目睹落日余晖。整整八年,熊熊燃烧的炉膛火焰伴我度过了青春年华。我迷茫过、彷徨过,可从不曾后悔过。
1994年9月7日,与我那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下午3点,58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的办公室里。数小时后,父亲撒手人寰,甚至未曾留下片言只语。追悼会上,父亲的领导为他写了挽联:“一生廉洁浩气长存,两袖清风松柏常青。”挽联中巧妙地镶嵌了父亲的名讳“浩松”二字——那是对父亲一生最好的评价。
突然遭此变故的我,在父亲的追悼会上,痛彻心扉、痛哭流涕,两眼一黑、昏倒在地。无父何怙?父爱如山,我已失去。父亲埋葬在那片寂静的山谷,已经整整三十年。每每入我梦中时,一如生前那样,面色严峻,一言不发。
1996年,而立之年的我,成为了一名油品检验员。20余年的检验生涯,每天穿梭在塔林罐群之间,无数次地接近高高的炼塔,攀摸蜿蜒曲折的管线,认真采样、精心分析,确保着数据准确、及时报出。每个数字都是承诺,质量在我手中,企业在我心中。
我的哥哥,也是安庆石化的一名基层员工。作为一名辛勤的倒班工人,三十年如一日,直到即将退休,依然每天过着晨昏颠倒的日子,其中的辛苦不必细说。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哥哥工作认真、尽心尽职,曾经被评为安庆石化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党员”。
安庆石化有很多双职工夫妻,他们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经营家庭、比翼双飞。他们是我们企业的一道靓丽风景。我和我家“户主”,也是这道风景上的一片绿叶。我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工作三十余年,从未出过差错。
从垂髫之年到年过半百,我与企业同成长,亲眼目睹安庆石化的创建和崛起。
今天,我们的企业已走过了五十个春秋。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浪花;五十年,我们的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安庆石化已经成为集油、化、电、纤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创品牌,增效益”,绿色环保、生态发展。厂区处处绿草如茵,各种飞鸟驻足栖息,还有污水处理生态池里,彩荷含羞绽放、锦鲤欢快游弋。我们的企业已经成为花园式工厂,每逢开放日,吸引众多市民参观造访。
五十年,一代接一代的安庆石化人,坚韧不拔、砥砺前行;五十年,我们没有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五十年,只是一个时间节点,年轻一代的安庆石化人,仍须勇担重任、踔厉奋发;再五十年,我们的企业定能大鹏展翅、扶摇直上,续写更大的辉煌!
文图|吴文英 刘 斌
编辑|胡艳红
审核|檀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