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
2024年11月12日是第16个"世界肺炎日"
肺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是危害老人和儿童健康的“主要杀手”
了解肺炎对于我们保护自己
和身边的人至关重要
让我们一起学习“肺炎”的相关知识
做到认识肺炎、预防肺炎
远离肺炎、守护健康生活
World Pneumonia Day
世界肺炎日
一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病原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当这些病原体侵入我们的肺部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炎症反应随之而来,这就是肺炎产生的原因。
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等,具体的传播方式取决于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常通过呼吸道飞沫、黏膜接触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
引起肺炎的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引起肺炎的细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也可引起肺炎;
一些寄生虫或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也可引起肺炎。
二
肺炎的症状
肺炎的症状因人而异,与感染的病原体、症状的轻重等有关,轻度的症状通常与感冒、流感等相似,但持续时间会更长。肺炎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
咳嗽:这是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咳嗽可以是干咳,也可能伴有咳痰,痰液的颜色和质地也会因病原体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发热:可达到39℃以上,持续时间不定,可能伴有寒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不出现发热,或者仅表现为低热。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由于肺部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胸痛: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时,会引起胸痛,疼痛程度不一,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尤其在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咯血:多由支气管及肺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这可能是支气管及肺受损的表现。
如果发现存在以上五个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了肺部感染,应把握时机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和婴儿可能症状不明显,也可能出现呕吐、发热、咳嗽、疲倦、无精打采、进食困难等症状。
三
肺炎的易感染人群
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感染肺炎球菌。
5岁以下儿童。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排名第二的就是肺炎。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肾病、肝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者。
这些人群尤其需提高警惕,尽量少去人多聚集场所,尽量避免和流感、肺炎等患者接触,尤其在秋冬季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及早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需保持个人卫生,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四
如何预防肺炎?
1
接种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通过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多种常见导致肺炎的肺炎球菌感染。
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因流感而导致的肺炎。每年在流感季节前接种一次。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澡、勤换衣服、保持身体清洁等,可以减少病原体在身体表面的滋生和传播。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能有效阻隔飞沫传播途径,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动物或病人后,或者咳嗽、打喷嚏后,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病原体。
3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肺炎。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为主,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4
多通风,少聚集
定期开窗通风,增加新鲜空气的流动,有助于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降低感染风险。
5
避免接触病原体
避免接触已知患有肺炎的人员,尤其是在他们咳嗽或打喷嚏时,以减少病原体的暴露和传播。
五
如何区分感冒和肺炎?
肺炎和感冒的病原体不同。肺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而感冒则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肺炎的症状轻重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状态,与普通感冒不同。常见症状剧烈咳嗽,多伴有咳痰(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时可能不明显),炎症波及胸膜可能胸痛,多数患者发热(体温可达 38℃及以上)、乏力、精神差,病变范围大时会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
普通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感染 1 - 3 天后症状开始,首发症状为咽喉或鼻部不适,后有喷嚏、流涕、轻度不适,一般不发热或低热,鼻分泌物由透明水样变稠,量由多减少,不少人有轻度咳嗽,症状多在 4 - 10 天消失(咳嗽可持续 2 周)。普通感冒通常不直接引发肺炎,但可增加免疫力低者患肺炎风险,若感冒症状加重、持续久或改变,需就医排查肺炎。
END
来源:罗田疾控
声明:文章仅用于科普宣传,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