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宝宝遇到了疝气
严重吗?需不需要治疗呢?
通俗地讲,“疝”是人体脏器或组织离开了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的缺损、裂隙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包块。儿童“疝”的内容物多为小肠,小肠内含气量多,故称疝气。儿童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发病率接近5%。
其中,80%的患儿表现为单侧疝。本病的致病基础为鞘状突闭合不全,腹腔内脏器(小肠、网膜、卵巢、盲肠、阑尾等)经没有闭合的鞘状突疝出就会导致疝气。
小儿腹股沟疝出生后即可发病,发病率较高,新生儿发病率为5%左右,男婴为女婴的8~12倍。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股沟部有光滑、高起的可复性包块,有的可以延至阴囊里。当孩子哭闹、玩耍、大便时肚子用力,包块会出现或者增大;安静状态或睡着以后,包块可还纳回腹腔里。除嵌顿疝外,一般的疝气不引起疼痛,偶尔会有些坠胀感。
脐疝95%以上在2岁内可自愈,但腹股沟斜疝很少自愈,需要手术治疗。
有自愈的可能。发作不太频繁的,家长可以保守观察,看是否能自愈;若频繁发作或经常嵌顿的亦应及早手术。
一般是不能自愈,只要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都应及时手术治疗。
及时进行手术的目的是防止嵌顿,这也是疝气突发的危害,简单来讲就是掉出的肠子“卡住了”。
再有,年龄稍大的孩子内环口组织张力较高,术后疼痛会更明显,复发的概率也相对更高。所以,建议尽早让孩子接受手术。
要强调的是,有部分家长惧怕手术,想通过戴疝气带、局部外敷中药、注射硬化剂或穿刺抽液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非但不能治愈疾病,还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增加手术难度。
疝气带是在体外用压迫内环口的方式阻止内脏疝出,无法使未闭合的内环口闭合,所以并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随着孩子不断活动,疝气带需要不停调整位置,还有可能压红、擦破皮肤,或者被大小便污染。所以,疝气带一般只是手术前暂时使用,不建议长期佩戴。
温馨提醒
目前,疝气的治疗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腔镜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内部结构,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误伤;同时发现隐匿性疝并一次手术治疗,避免二次手术,尤其适合双侧疝和复发疝。
这类手术往往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手术当天孩子即可下床活动,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术后1周伤口愈合后,孩子就可以正常生活或上学。
但当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建议进行手术:
孩子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心肺功能异常,以及术前检查提示感染、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
若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待患儿症状消失、明确无手术禁忌后,方可手术。
家长需注意,在术后3月内,孩子应避免剧烈运动,包括骑车、游泳、舞蹈、武术、蹦床等,以防因腹压增高导致疝气复发。
来源 | 健康河南、健康报、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智慧服务平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河南疾控
声明 | 文章仅用于科普宣传,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