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开头回望过去这一年,我们聚焦于这个时代背景,采访了众多行业前辈与新星,参与了许多全球各地举办的展览活动,探索了将会影响建筑行业未来的创意与技术革新,致力于为从业者提供最全面的行业信息与思考,带来一定意义上的学科发展、社会价值和时代观点。建成项目照片只是一个观看建筑设计的窗口,而落地过程才是更真实的建筑师工作,我们通过交谈和拍摄,关注每一栋建筑背后的设计故事,同时聚焦在人物本身,寻找设计语言的延续性。继续阅读,查收我们的年度采访总结。
山本理显
2024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山本理显:
“对我而言,认识空间就是认识整个社区。当前的建筑方法强调隐私,却否定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其实我们仍旧能够在尊重每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在同一个建筑空间内共同生活,如同一个小共和国一样,促进不同文化和生命不同阶段之间的和谐。”
苏黎世 THE CIRCLE 综合体 © Flughafen Zürich AG
迎接2024,在糖舍火塔下的对话
张永和x刘家琨x董功x李鸿谷x郭廖辉
张永和:
© ArchDaily
一家事务所的十年机遇与成长
reMIX临界工作室的30个项目
“经过十年的探索,从最初一系列超小空间装置和小型建筑改造委托,到近来如城市般庞大,超过50万平米规模的校园设计,reMIX在尺度、类型、文脉迥异的不同项目中找寻机遇,不断测试和磨练她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并在竞赛与教学中持续找寻设计实践与研究之间的平衡。其中可见一些不断回响的理念和方向,即便不同项目的尺度、功能、文脉完全不同:对设计分析与图示的极度关注,对材料及其应用的试验,对公共空间的浓厚热情,对边界的批判与反思……这些讨论在不同项目中断续出现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轨迹’(traces),并最终在更加综合性的项目中得以集中的体现。”
展览现场 © 胡康榆
Bruno Stagno:为地球纬度设计建筑
Bruno Stagno:
ITA 热带建筑研究协会创始人
© Sergio Pucci
2024 年路易斯·康奖得主
WEISS/MANFREDI
WEISS/MANFREDI:
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奥林匹克雕塑公园 © Ben Benschneider
8090青年建筑师,
一次在乡野的集体亮相
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
朱荣远: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项目联合发起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
吕凝珏:
策展人、风语筑艺术拓展总监
“我们想用相对克制,不那么自以为是的方法,通过最小的干预,用艺术的方式,来提升地域的文化气质。”
左龙:
“我们把设计看成一次讨论中国类似县城或者乡村在地化更新的机遇,而不是建筑师大声说话的噪声场。”
水闸美术馆 / 范久江 +郭廖辉+时子媛 © 田方方
ArchDaily New Practices
20家青年建筑师的新路
米思建筑、个个世界、Sub、WoHo Systems、Concular、RUÍNA、syn architects、Tomás Bravo、Roofscapes、Arcol、Evelyn Lee、MEAN* (Middle East Architecture Network)、(ab)Normal、RARE Studio Experimental、Studio Zewde、Studio Sean Canty、IDK、Office ParkScheerbarth、Coletivo LEVANTE、Studio Practice、
Alejandro Aravena:
“建筑就是为人们生活的地方赋予形式。这一点再简单不过,也再复杂不过。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形式’、‘场所’和‘生活’。一想到这些词,人们就会立即明白,这些事情并不那么容易。”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在《ArchDaily 优秀建筑指南》的前言中用这句话反思了建筑的内在复杂性。建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随着我们的世界日益复杂,建筑也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ArchDaily 连续第四年开展全球调查,评估世界各地创新实践背后的工作、精神和使命。他们代表了正在重塑我们领域的多样性,在建筑的本质和模糊的边界之间工作,从工作室到活动家、初创企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研究和思考。
深耕于贫民窟与边缘地区
对话 LEVANTE Collective
LEVANTE Collective:
“我们承认有必要解决贫民区最基本的、反复出现的空间和基础设施问题,但我们也经历了一种共存,这种共存带来了情感、对话、价值观以及对包容性和参与性改造的渴望。在存在而非缺失中行动,在潜力而非稀缺中行动--这是我们在各个阶段指导项目和工程的策略。”
Lá da Favelinha 文化中心 © Leonardo Finotti
约旦建筑师Ammar Khammash
“场地即物质性”
Ammar Khammash:
“对我来说,物质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相反,它是一个更大的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当物质性被贴上标签时,它就失去了本质,被定义为与周围环境脱节。这种脱节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费南生态小屋项目 © Dongola DAS
不想做侦探小说家的建筑师,
无法继承废墟
Flores & Prats Arquitectes:
“建筑需要响应功能,应该融入到城市和人们的当代生活中。不仅仅是保留历史建筑,而是应该将其引入我们自己的时代,让老建筑以新的、令人兴奋的方式再次变得有用,表现出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尊重。”
Sala Beckett © Adrià Goula
关于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山本理显的 16 件事
山本理显:
“我建议学生们创建一个新的系统,让居民在社区中生活,而不是孤立
地生活。”
一种基于上海的非标商办新模式
齐威 & 汪桦:
上生新所的开发团队、设计团队
“非标商办空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持续性的改变:它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生活模式不断对自身做出适应性调整。这个不断的改变不单单是在建筑,景观上,它更是在内容上的更新。所以一开始就把它定死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要适当留白,不论是公共空间还是内部空间。”
2024日光建筑奖得主:
Alberto Campo Baeza
“Campo Baeza 的建筑似乎能够吸引日光洒在其白色表面上,增强自然光的存在感和治愈力。无论功能如何,这种极简主义的设计为其建筑营造了一种精神性或忏悔的氛围。”
格拉纳达储蓄银行 © Estudio Arquitectura Campo Baeza
伦佐·皮亚诺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Renzo Piano 的作品兼具对环境的尊重、轻盈感和技术性,通过先进材料和传统技术的结合,创造出环保且美观的建筑。在各种规模的项目中,这位热那亚建筑师始终贯彻一个重要原则:实施被动式建筑策略,并强调这些方法对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他的草图中往往有所体现,并在完工的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纽约惠特尼博物馆 © Nic Lehoux
个人空间与集体空间
Anne Lacaton:
“我认为,如果你一方面持有慷慨的立场,慷慨的意图,另一方面,仔细观察你所处的环境,那么这种结合应该会产生不错的结果。”
530户公寓改造 © Philippe Ruault
城市景观是“生存的艺术”
俞孔坚:
“气候变化意味着景观的改变,反之亦然。景观建筑字面上意味着通过设计来转变和改变景观的艺术。改变景观就是适应或对抗自然过程,减轻或放大由气候变化引起或正在影响的自然过程。”
Benjakittis 森林公园 © Srirath Somsawat
新材料研发,以带来气候改变
Arta Yazdanseta:
“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健康紧密相连。为了人类健康,我们必须支持自然生态系统。设计应同时考虑人类和人类之外的需求。这种设计方法促进了整体健康和可持续性,突显了人类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
哈佛大学 HouseZero 项目 / Snøhetta © Michael Grimm
与 Aedas 对话:
“微缩城市”使用指南
韦业启(KenWai):
“一座城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规模和微观结构。‘微缩城市’不仅仅是单个建筑的集群,而是一个动线/流线、花园和生活圈。”
建筑师的呼吸:
Studio Mumbai 策展日记
Bijoy Jain:
“我们希望参观者能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来体验这个空间,并享受在这个由 StudioMumbai 设计的建筑碎片组成的特殊景观中漫步的过程。这些短暂而瞬息万变的空间片段呈现出一个忽远忽近的世界,将我们带往近处和远方。”
© Ashish Shah
如何通过概念视频表达建筑叙事?
BIG 与 Squint / Opera
Daniel Sundlin:
“建筑设计过程历来是一项相当小众的活动,而新技术则以一种非常生动而开放的方式邀请人们参与这个过程。通过 AR 和 VR,人们可以无需解释便能立即理解设计—正因为如此,它不再是一种主观的解释,而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世界贸易中心 2 号楼 © BIG
ArchDaily 入驻洛克·外滩源
与房东和邻居们的对话
“若干年前洛克·外滩源就是报社记者、文人、建筑师们的办公聚集地,转角就能看到朋友,我们也想重现这样的社区氛围。百年前生活这里的人,就充斥着创意和设计的偶然碰撞,似乎过去的若干年中,这样的社群文化和精神缺席了。今年夏天,因为这样的定位,ArchDaily 搬到了洛克·外滩源,我们希望成为房东愿景的创造者中的一份子。”
(ab)Normal 工作室:“激进”设计方法
(ab)Normal 工作室:
ArchDaiily 2024 年最佳新兴实践团体
“我们一直在尝试,通过我们对于建筑的文化教育最熟 悉的语言涉猎并且理解当下的种种问题。(ab)Nor-mal 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议程或明确的目的逻辑,它代表了一种完全特异化的方式并以此回应当代的本质。”
Italian Radical Design 展厅 © Tiziano Ercoli & Riccardo Giancola
海边的 David Chipperfield,苛刻而坚韧
David Chipperfield:
2023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显然,在这个小渔村生活了 30 年,你会看到海洋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事物,几乎是一种文化事物。这里的人们受到他们与海洋的关系的影响。而这种关系是苛刻而坚韧的。”
© Adrian Capelo
我们为什么持续讨论洛克·外滩源
邹松 Chris Zou:
上海洛克菲勒集团外滩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希望大家在洛克·外滩源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吧,好的时刻应该都在这发生。人有效的生命就这么多,我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来这里都很开心,能感受到我们的周到,因为只有松弛了才会有创造力。”
ArchDaily提出质疑
The Line设计总监详尽答复
Tarek Qaddumi:
NEON The Line 设计执行总监
“这肯定不是一个可以一次性建成的项目。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并且我们已经在现场开始落地的项目,它会像其他任何城市一样有机地持续增长。”
© NEOM
蓝图,亦是蓝图
法国 AS 建筑工作室五十周年系列主题展
法国 AS 建筑工作室:
“自1973年成立以来,法国AS建筑工作室作为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事务所,一直致力于探讨如何在进行创作时应对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挑战。在五十周年之际,工作室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与策略——"Tracé Bleu 蓝图"。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规划策略,以呼吁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共治、重组荒地、投资公共资源并在建造时保持克制。”
陈国亮:项目阅读
陈国亮: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上海市勘察设计大师
“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技术创新与艺术创作的平衡与融合,是达成卓越设计的关键。”
城市为谁而建?
莫洲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24ArchDaily 年度大奖获奖团队
建筑九院主持建筑师
“城市的公共价值来自于人与物质空间的互动,人参与到建筑情境的整体建构中,与空间形成双向的作用关系,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变化的空间场景,我们称之为‘人象共境’。”
建筑设计解决巴塞罗那住房问题
LACOL 建筑事务所:
巴塞罗那新兴建筑团体
设计项目LaBorda合作住房获2022年密斯凡德罗奖
“创造社区基础设施,以支持生活的可持续性,认识生态社会转型的关键工具,可以通过建筑、合作主义和参与来实现。”
FTA:存量时代的破局之道
科创型办公的活力营造
施道红:
FTA 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
在香港摩天楼中,
一场艺术与未来的空间对话正发声
Cristian Albu:
佳士得亚太总部副主席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类别主管
“2021年的时候,我们想,香港分部已经成立了近四十年,是时候在香港设立属于自己的空间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筹备这个事情。最后我们决定在 The handerson 设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能在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设计的摩天大楼里拥有一处像家一样的空间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佳士得亚太中心的地理位置本身也具有其独特性。我无法想象还能在其他诸如伦敦、纽约、东京的大都市,能像香港一样在密度如此之高的城市中心的一栋地标性的摩天大楼里拥有一个艺术拍卖和展览空间。因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给它带来了话题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它空间上的塑造。”
吴家莹 Betty Ng:
COLLECTIVE 创办人及建筑师
“佳士得亚太区总部的设计并不是一个注重表面装饰的室内设计项目,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建筑设计课题,我们不单要为大小形态各异的艺术精品提供合适的展示空间,更要为佳士得未来的发展打造具前瞻性的基础设施。通过引入真正灵活的空间转换机制,我们大大降低了佳士得对临时工程的需求,同时增强了不同部门、活动和人员之间的协同效应,使佳士得亚太区新总部成为拍卖界的标杆。”
© Kevin Mak
建筑学教育工作,“卷”到了娃娃
穆威:
个个世界 WikiWorld 联合创始人、建筑师
ArchDaily 2024 年最佳新实践
“小孩子内心里住着创造力无限的巨人,他们还没有被条条框框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比如孩子们设想了以下的房子:多弯房、房子长了眼睛、头的房子等等,显然从他们那里 “学” 到了很多。”
丝房 © WikiWorld
阿里巴巴上海园区的九个设计关键词
Luke Fox:
Foster + Partners 工作室负责人
“我们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绝佳的地理位置,打造了一个高度协同的工作场所,其核心是一个气候响应型公共空间,希望鼓励人们到访,体验建筑的内部空间。从项目开始,我们就注重室内外、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之间的互联互通。”
建筑师的“在线”与“离线”
say architects,神奇建筑研究室,一树建筑,大料建筑,梓集fabersociety,合造社,奥室建筑,米思建筑,HCCH 合尘建筑,門口建筑,swoop 建筑工作室,青天制作所,ONOAA STUDIO
“曾在学生时期,从 ArchDaily 网站上寻找案例、获取灵感的那批人,自己的设计作品如今也在 ArchDaily 上发布,开始为他人、为城市、为明天提供新思路、新空间和新解决方案啦!这就是陪伴和坚持的意义。ArchDaily 发布新专栏:NICE 2 MEET U,将这些青年的、正当代的设计师介绍给大家。”
库哈斯的 Y2K
从居住实验性到公共纪念性
Rem Koolhaas:
“我们在西雅图接手了一个住宅项目,设计过程非常线性和理性。同时,我们也在进行波尔图音乐厅的竞赛。我曾为一个家庭设计房子,客户说‘我们真的没有时时刻刻地喜欢彼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一部分空间,但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有个地方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提议,起初我们认为这是消极的,但实际上却相当鼓舞人心。……同时,我们在波尔图进行这个竞赛,我绞尽脑汁去想一个概念,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们把这座住宅的规模扩大五到六倍,我们为家庭设计的聚会空间将完美地适配音乐厅。我们只是把这个想法放大了,这是一个纯粹的直觉飞跃,之后我们凭此赢得了竞赛。”
© OMA
2024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
历届得主之间的对话
山本理显:
王澍:
汤姆士·普利兹克:
凯悦基金会主席
“生活的要义在于平衡,这就引出了今晚的获奖者——山本理显。在山本理显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大自然母亲的深深敬仰,还有对人性的高度尊重。如果在此之上再加入平衡的概念,你就开始逐渐懂得山本理显的作品了。”
米思建筑:让建筑更加知觉化和立体化
米思建筑:
ArchDaily 2024最佳新青年实践
“在我们的设计中,场所的信息是极度重要的,它不只指向场地的物理特点,还显示了如文脉、社会事件等隐性的因素。建筑在场所的变化中充当了媒介的作用,建筑落成后,它不再只是回应自然或文脉,而是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并映射人们对场地的感知和想象。”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三顿半,向可持续发送 message
柏振琦:
裸筑更新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昔日远航的木船,如今渐渐被现代化的远洋捕鱼船取代,曾在广袤海域上驰骋的老船,去往南洋,在海上往返漂泊了近 20 年,“退役”后返回珠海,再来到上海,我觉得这其中包含了城市格局的内在精神,与‘返航计划’的意象契合。”
许刚:
本土创造创始人
“可持续材料有更多变化的可能性,能产生更多情感的共鸣,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吴骏:
三顿半创始人
“三顿半要成为一个世界观品牌。”
© ArchDaily
教学实践两手抓
Níall McLaughlin:
NiallMcLaughlinArchitect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教授
“我认为建筑师必须更加果断地去努力创造一个世界,让他们所信仰的建筑能够繁荣发展。”
奥克兰观景塔 © Niall McLaughlin Architects
国际奴隶制博物馆和海事博物馆的设计幕后
Kossy Nnachetta:
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 合伙人
“不再只是纸上的构想,我们有机会去塑造真实的环境。不再只是为自己而设计,而是有幸从所服务的社区愿景出发,去实现创作。”
© 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
纪录片上线,建筑中的女性力量
Dorte Mandrup、Tosin Oshinowo
Dorte Mandrup:
Dorte Mandrup 工作室创始人
“当你从事建筑时,其中一个目标是创造具有情感意义的时刻。我在这个行业待得越久,就越能理解女性在建筑讨论中并未被当作平等的伙伴来认真对待。”
Tosin Oshinowo:
Oshinowo Studio 创始人
“当女性参与到事业中时,总会更注重包容性,因为女性会考虑得更长远,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讽刺的是,很多人可能觉得女性是两性中更易受影响、更加顺从的一方,但我相信如果一个女性真正相信一个事业,她会为之奋斗至死。”
建筑学教育如何做出适应性革新?
Michael Monti:
美国大学建筑学院协会(ACSA)执行董事
“现在是时候进行关于教育与实践对接的深度讨论了,尤其是那些关注包容性和行业多样性的对话。这不仅关乎教育的调整,更涉及建筑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Library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ecanoo © Greg Holmes
城市一定要“长寿”吗?
李虎、何志森、李迪华、蔡卓毅、董晨宇、王笛、林峥、李伦、庄明昱、贾冬婷
李虎:
OPEN 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如何让城市更长寿,我觉得首先是要更健康,所以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让城市更健康。一个城市要健康,它要有活力,活力来自一种自由和让年轻人看到希望,年轻人有希望,城市才有希望、才能长寿。所以我们需要真正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
“但是,健康就会长寿吗?”
庄明昱:
植南门市部联合创始人
“我们发现大家在疫情过后对于自然的渴望变得非常急迫,大家想要逛公园,想要亲近自然。关于如何长寿我不太有答案,活得更久一定更好吗?我觉得更好的说法是怎么让城市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成都麓镇
“打扰”古镇,在绍兴斗门桥头开会
顾永江、黄印武、费成诚、马岛、吕凝珏、崔国
黄印武:
“是否被‘打扰’需要一个‘度’来衡量,说到这个‘度’,它背后一定有一个参照系,通过参照系你才知道这个‘度’合适不合适,这个参照系不是古镇这个层面可以解决的,它一定是放在一个更宏观的区域范围上去建立。”
顾永江:
“我保持着一种非常开放的心态,我希望看到大家各式各样的想法,天马行空的,很接地气的都可以。目前一期主要做的是公共空间的节点设计,后期我们也考虑做一些居民空间改造,或者一个更大区域范围的更新,斗门欢迎大家来‘打扰’。”
在造房子还是搞艺术间“反复横跳”
Estudio Rare:
ArchDaily 2024 年最佳新实践
“Alterable 本身也是工作室的一个项目。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打算设立一个封闭的办公室,而是汇聚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在这个空间中协作、共享创作过程。这个项目融合了建筑、技术和科技,同时涉及管理、策展和与艺术家及各界人士的交流,这正是它吸引我们的地方。”
编辑 出木杉
排版 出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