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中国湖北随州市广家冲山谷内,距离著名银杏谷风景区仅有十五分钟车程。末广建筑在山谷里为大乐之野·银杏谷项目设计了一系列分散式的民宿单体建筑,树屋便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栋。
树屋场地位于进入山谷的两条路径交汇处,环境略显喧闹,同时要在 90㎡ 的用地范围内避让三棵古树的根系,并容纳两间套内面积不小于 50㎡ 的标准客房和设备储藏间(建筑使用面积 190㎡)。将整座建筑抬高架空是我们与业主在第一次去现场时就定下的设计策略:建筑抬升生成动静两类空间品质;银杏的繁茂树冠给予客房私密屏障的同时也是窗中的景致;释放出的地面层可以成为半户外活动区承载着聚餐、烤银杏果、荡秋千、躲阴凉等多种行为场景。
末广建筑希望林中树屋以精确的几何秩序性来呼应场地内路径和树木轮廓的关系,几何形式不是用来直接表现几何美感的,而是受到了以现场视觉感知为主的各方面设计条件的综合制约后形成的。
草图与形体推敲 © 末广建筑
将建筑抬起是最初的打算,接下来从业主提供的不规则宅基地红线里提取出几根几何控制边线,通过平面和剖面同时推敲体量、场地和身体的关系,这是一个细微地调整过程。地面层一个很大的设计动作调整是将原来沿着垂直轴线中心布置的楼梯核心筒旋转了60度,让楼梯核心筒退后让出一个空场的同时带来新的结构表现力。当人被大树和秋千吸引进入到架空底层之后,回转身体才会发现楼梯入口,顺楼梯拾级而上后是一片棕榈林台地和客房区入口。身体穿梭在树林之间,延长转折的路径让人忘记这是一块很小的场地,给人一种面貌多样的印象。
剖轴测 © 末广建筑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筒体和钢柱在架空底层之间的形成了张力,又慢慢化解在秋千的摇摆,树影的婆娑之间。筒体和钢柱表面喷涂金属质感氟碳漆,隐约反射着四周环境,当夜幕降临、室内灯光亮起,整座树屋如同栖息于林间的飞船,待飞返航。
体验型的项目设计,自建筑设计起建筑师就同时考量室内和景观对位设计,打破传统的建筑—室内—景观的流程。在抽象的形体关系中,用“几何洞口”替代“具象窗”,开启扇隐藏在墙体中,使“几何洞口”呈现的更纯粹;树屋的体量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内化为窗洞与景观元素的对位关系,勾勒人使用室内的方式与游走路径,呈现日常自然景观中不平凡的那一面,打开一种新的生活体验:人既能在房子里待得住,也在场地间逛得起来。
通过正交体系与非正交体系的几何扭转去营造一种房间与房间之间的模糊联系,而不是传统的从“开始”到“结束”的空间体验。平面上非规整的过渡空间表现出一种活泼的感觉,以调节建筑空间的氛围。建筑师希望营造去中心化、无明确边界的动态空间设置,赋予每个区域在离散关系中“摇曳颤动”的气质。身体的行进,光线的挪移,营造出非日常的空间体验。东北侧客房通过公共楼梯和洗浴区60度扭转形成了入口玄关和茶室;西南侧客房通过弧形楼梯分隔出玄关、洗浴区和茶室。
反光的棕色金属漆、粗糙白色灰泥和木饰面在吸光度、反光度和色相上都有不同材料表情。建筑师希望通过饰面系统的设计去强化视线引导和包裹感,同时模糊室内元素交接。色彩强化了非规整平面的动态感。光线通过金属漆漫射到室内,色相因窗外植物的颜色变化,形成了抽象而美丽的小空间。
因为场地范围内有三颗古树,末广建筑采用混合结构形式:独立基础、一层钢结构+混凝土剪力墙、二层轻钢结构。轻钢构件的长度视所需决定,结构墙体厚度控制在150mm以内,节省墙体空间,增大使用面积。建筑外立面采用30X45cm的烧杉板挂板+局部打磨上哑光清漆,烧杉板微妙光感和皴裂质感与野性自然更契合。表面“炭化”的木头像是披上了一层 铠甲,具有防虫蚁叮蛀、防潮等多重功效。
轻钢构件轴测图 © 末广建筑
© 唐徐国
平面图 © 末广建筑
功能轴测图 © 末广建筑
立面图 © 末广建筑
项目年份:2023
建筑面积:190 平方米
主创设计师:李佳颖、冯昕
设计团队:李佳颖、冯昕、沈智宇、潘永佳、张况之(实习生)
委托方:大乐之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马智刚
机电顾问:何春会、刘红菲、魏天亮
施工方:上海野有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烧杉板(臻藏木饰)、Low-E 玻璃(信义玻璃)、预制水磨石(俪素石
)、木丝吸音板(可耐福吸音板)
摄影师:苏圣亮、末广建筑、唐徐国、Eone
视频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编辑 出木杉
排版 出木杉
*本文内容来自建筑事务所
标题及版式由 ArchDaily 整理
转载与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