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青导师:真的!扎针时产生的“酸、麻、重、胀”真不等于得气!(颠覆认知)

健康   2024-10-03 09:02   河南  


在传统针灸中,扎针时产生的酸麻重胀,往往被认为是得气的表现。这一点也成为了众多针灸医生施针时遵循的一大宗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扎针时产生的酸麻胀痛真的等于得气吗?


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长青导师怎样讲?相信一定会让您产生新的认知。


仲圣平台针灸导师 刘长青先生

1



对于扎针产生的疼痛度,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去分析

在我看来,扎针是否疼痛,一般是源于以下两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在有形层面,可能有这样几点:

1.针的粗细。理论上使用粗针一般比细针要疼一些;

2.进针破皮的速度。一般来说破皮速度快比慢的疼痛度要低。

如果这两个条件一定的前提下,还有几点会对扎针时产生的疼痛度产生影响:

在扎针的时候

①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沿着针孔渗入皮肤,会产生尖锐的疼痛;
② 无意中刺中了小的血管,这个也会产生较强烈的疼痛;
③ 刺中了毛孔,这也会产生疼痛。

第二、在无形的层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施针者的态度,或者说是施针者人、针、心合一的程度。

如果施针者可以做到这三者的合一,就算扎粗针患者也会完全没有感觉。

2



针灸的酸麻胀痛与得气

在传统针灸中,我们经常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得气则有效,不得气则无效。而得气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说是所谓的“酸、麻、重、胀”,甚至有些人描述为“酸、麻、胀、痛”。而我个人的观点是,得气可以和“酸、麻、重、胀”一起出现,但是酸麻重胀的产生不等于得气。为什么呢?

第一,《黄帝内经》中并未阐述过“得气是‘酸、麻、重、胀’或者‘酸、麻、胀、痛’产生的”这一观点。

第二,《黄帝内经》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针刺得气则效如桴鼓,若汤沃雪”。对于“酸、麻、重、胀”很容易做到,但它和效若风吹云,效若汤泼雪,效如桴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时候可能“得气和这个感受同步存在了,就被人误认为这种感受就是“得气”了,而我觉得未必,我们在患者没有感觉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帮助患者解决疾病。

再者,“酸、麻、重、胀”或者“酸、麻、胀、痛”,这样的感受来源更贴近于“经之所过,主治所及”的二维针灸治疗层面。它是构建在延经络传导这样一个理论框架下的,有其临床意义,但并非是包含一切的。

3



尊重生命本体,轻柔无痛愈疾

在我们的元气针灸体系下,对于针具的选择,我们偏向于使用细针,但不局限于使用细针。我们更多的是以有形对有形,以无形对无形,这样的理念进行针具的选择。

比如说人有三宝,“精、气、神,“精的层面偏于有形物质的层面,而“气”介于有无之间,它是沟通“精”“神”的桥梁,而“神”完全无形的。所以,当我们想调“气的时候,我更倾向于患者在有无之间的感受中去调整,而在调“”的层面,我们追求患者没有感觉。所以,在我们的针灸体系中追求的是,在我们扎针的时候,尽可能不让患者产生强烈的感受,也可以帮助患者解决疾病!

导师简介:


刘长青先生,河北保定人,针灸临床实战家,仲圣平台针灸导师。


他在学术思想上注重元气,以培元为本,以放生的心态给邪气以出路,使生命的一气周流回归本有的有序化。擅长疼痛及常见内科疾病的快速治疗,热衷于中医针灸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他一直视中医发展为己任,无私传授元气四五针及各种成熟效验针法;他主讲的针灸讲座场场爆满,并赢得了广大师友的高度认可,其中不乏医学硕士、博士、知名医者、世家中医等高、精、专人才;他能帮助针灸小白快速蜕变成针灸高手,让初学者也能迅速领略针灸通天达地的神奇!


传承华夏智慧文化,愿中医走进每个家庭,守护人人健康。





文章来源于仲圣平台针灸导师刘长青先生音频课程分享整理。





师友反馈



元气针灸——
让我成为真正的医生!

(仲圣师友反馈分享)



以上来源于仲圣师友应用反馈

编辑:白芍  校对:甘草 、茯苓、大黄、肉桂、桃仁、厚朴


注:仲圣平台医案均源于参加仲圣针灸讲座师友临床应用经验, 谢绝侵权使用。欢迎平台各位师友积极提供总结医案,为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查看






针观天下
尊重生命本体,培元固本,轻柔无痛愈疾,帮助您认识中医,了解针灸,为您提供一个针灸交流、学习的平台,带您领略针灸通天达地的神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