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丽江发展 丽师在行动】丽江师范学院:“智汇”丽江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4-12-26 17:59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丽江融媒


“作为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教书育人,也要服务于丽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关注丽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新业态和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为丽江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丽江师范学院教师王荣红说道。


丽江师范学院教师王荣红为学生授课。(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近日,由王荣红团队牵头完成的《关于推动丽江旅拍摄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报告》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并批示。该报告作为2024年度丽江市政府口市级部门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之一,自2024年5月项目启动以来,该团队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入丽江旅拍摄影产业一线调研,取得了重要成果。


丽江师范学院教师王荣红。(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据王荣红介绍,研究期间,团队与旅拍产业从业者深入交流,对游客的心声和期望进行精准捕捉、细致调研,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产业发展状况。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的实地考察,剖析出了当前旅拍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深挖背后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为市委、市政府推进“一手坚持高位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一手持续整治旅游乱象”的部署提供了智力支持。

事实上,这只是学校发挥“智库”效能的一个精彩片段。多年来,丽江师范学院依托学术底蕴和科研实力,持续擦亮“一个智库”品牌,为丽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丽师”力量,书写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新篇章。


科研兴校:筑牢服务根基

丽江师范学院始终坚守“科研兴校”的理念,将其贯穿于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全方位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能力,为打造“一个智库”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紧密围绕丽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积极构建学科梯队,汇聚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了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在民族文化、区域旅游与经济发展、基础教育、民族体育等领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滇西北基础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生学习茶艺。(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同时,学校致力于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充分激发教师的科研内生动力。通过实施“有组织科研”行动,扎实落实“丽师科研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教师搭建了广阔的科研平台。学校积极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精心培育省级创新团队,大力实施“丽师青年学者”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科研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教师们的科研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增强,为学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学校实训室内,老师为学生授课。(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在此过程中,学校的“智库”作用也得以充分展现。以民族文化研究为例,学校组织起一支支专业扎实的研究小组,深入丽江的各个村落、古镇街巷,对纳西族、彝族等民族的文化瑰宝展开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他们详细记录东巴文化中神秘符号的含义与传承脉络,深入挖掘纳西古乐的韵律之美和历史渊源,为丽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极具前瞻性的发展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还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为丽江的文化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而来,进一步推动了丽江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交流合作:拓宽服务视野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发展,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影响力。

学校连续四年承办由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联合支持的“丽师学术交流周”,这一活动成为了学校与外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此外,学校还举办云岭大讲堂·丽师讲坛81场,承办各类学术会议54场。通过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交流,让师生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学术前沿动态,汲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方法,有力推动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研氛围的营造,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服务地方能力。


学校开展“丽师学术交流周”活动。(供图)


在交流合作中,学校的“智库”效能也得以彰显。比如在“丽师学术交流周”中,学院设立专门的丽江发展研讨专场,邀请国内外专家针对丽江的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专家们结合丽江的地形地貌、生态资源以及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生态宜居社区等创新理念和可行方案,为丽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建议。

学校科研的蓬勃发展,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学生个人学习成长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学校一角。(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随着学校科研水平提升与教学环境优化,我们学生也拥有了诸多学习优势。教授将前沿知识和科研案例融入课程,可以让我们接收到新知识、新理念。同时学校有丰富的实验室、实训室及科学项目,可以帮助我们尽早接触科研,提升创新素养。”丽江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曾泽玲说道。

“学校的科研发展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能够在专业学习的时候接收到更多前沿的知识,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学业。其次,希望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紧跟老师的步伐,去学好专业知识,做好的职业规划。”丽江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李瑞说。

硕果累累:彰显服务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在科研领域一路高歌猛进,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果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的道路。


学校教学楼。(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学校现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并先后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这些平台的搭建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科研项目方面,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更是在2021年成为唯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的专科学校,省部级项目43项,累计项目经费达到1021万元,这些数字见证了学校科研实力的稳步提升。

在学术成果产出上,学校同样成绩斐然。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136篇,出版学术著作59部,获授权专利113项。另外,学校教师撰写的咨询报告共有360份被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产业采纳,彰显了学校科研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价值,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62项。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文集丛刊•纳西族卷》(十册)丛书。(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教师杨林军主编的《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文集丛刊•纳西族卷》(十册)历时6年之久,终于在今年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科研成果。


“这套丛书收集整理了明至民国初年纳西族诗文集近四十种,是目前丽江古代纳西族诗文的第一次集体出版。希望这套书在弥补纳西族古文学文献空缺的同时,也为丽江文化发展作出一些贡献。”杨林军说。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效能

学校科学技术处作为科研工作的关键推动者,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科研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丽江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处处长普荣介绍,科技处积极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重大项目和成果培育。通过精心组织、悉心指导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助力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在优化学术环境上,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全力推进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提升教师的课题申报积极性。

学校科学技术处。(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学校现有14个科研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和3个省级科研平台等,以及21个科研创新团队。科技处依托这些平台和团队,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推动学校在多个领域形成科研合力,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咨询报告,众多报告被各级政府采纳,大力支持教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围绕丽江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等三大定位开展深入研究,与地方深度合作,让科研在丽江大地“落地生根”,充分释放高校科研服务社会的能量。

此外,科技处还在依托协同提质和四校援建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推动社科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做好科协工作以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培育工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和支持。


学生们正在练习书法。(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学校深度发挥“智库”效能,于学科建设精耕细作,契合地方需求,挖掘民族文化富矿,为文旅产业注入活力;借学术交流广纳贤言,启迪发展新思路;凭科研硕果频出、众多咨询报告被采纳,化作决策智策;科技处全力施为,促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学校凭专业智慧与不懈探索,全方位、多维度为丽江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成为了丽江前行路上的智慧引擎。

下一步,丽江师范学院将继续秉持“科研兴校”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围绕丽江的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智赋能,为丽江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丽师”力量。

记者/木红豆

责编/王君霞 

二审/和晓华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推 荐 阅 读


● 历经1597天,世界最大泵站机组提前封顶、工程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 这趟直达动车来了!票价→

● 丽江这家医院公开招聘4人

丽江融媒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