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八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其中,义乌市人民法院福田金融法庭:推动打造“融易解”金融借款纠纷治理模式成功入选。
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业态,2023年全市存贷款余额破万亿,是浙江首个迈入万亿元大关的县级市。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义乌国际商贸城时,赋予“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的新使命新要求。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福田金融法庭以此为契机,集中管辖全市金融借款纠纷,推动构建以“主体融合、资源融通、氛围融洽”为核心的金融借款纠纷“融易解”治理模式。全市金融借款类一审案件同比下降7.8%,诉前化解和民事调撤率达93.6%。相关做法获评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后被法治日报、中国审判、人民法院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一是高位统筹,定好“治理坐标”。义乌法院认真贯彻市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以法治化、市场化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金融破产相关事宜提交市委深改会专题研究部署,纳入全市“一局一改革”清单,明确五年改革目标和改革计划。二是精心布局,建好“联动机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法院、社会治理中心、司法局、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等6部门开展“金融纠纷专项治理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先进平安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金融监管部门,将诉前化解率、非诉程序适用率、赋强公证办理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2023年辖区80%以上的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同比下降,5家金融机构被扣分,倒逼金融机构多元解纷能力提升。三是多方携手,搭好“合作联盟”。在义乌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融破直通服务中心,构建“指导法官+专业律师+行业调解员”机制,提供精准金融解纷法律指导;从“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特约监督员20名,围绕“金融纠纷治理”“金融机构扩大调解权限”等主题开展监督检查5次,一件提案获评全市优秀人大代表提案。
一是建强专业审判团队。围绕锻造“有思想、有责任、有能力、有业绩”的“四有”队伍目标,选配3名金融审判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法官担任团队长,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实现审有所专、审有所精。金融类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下降20.57%,服判息诉率达99.38%,民事上诉率为0.62%。二是夯实诉非衔接机制。吸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律师等14人担任专职调解员,通过“法官巡回+在线响应”“现场助调+远程答疑”“司法确认+督促履行”化解纠纷966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85万余元。在辖区金融机构网点设立特设共享法庭12个,指导调解365次,化解纠纷643件。推动义乌公证处与12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分流化解潜在涉诉纠纷,累计办理金融赋强公证492件,涉及金额1.3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债权人通过企业破产、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化解金融债权85.86亿元,办结的破产重整案件入选2023年度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三是打造柔性解纷环境。打造150余平方米“丝路金融印记”专区,配置“和合”金融调解区,营造和谐化解的浓厚氛围。针对债务人死亡给金融债权带来的困局,探索办理全省首例遗产清理案件,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法治深壹度”栏目报道,促进类案解决11件,化解金融不良资产356余万元。
一是激发行业主体意识。开展支部共建,与义乌金融系统党建总联建单位共同打造“金诚服务•破局焕新”党建品牌,增强金融机构“行业纠纷行业解”责任感和使命感。2023年以来,指导义乌农商银行自主化解金融纠纷685件。开设“丝路金融微课堂”,开展金融普法16场1200余人次,助力提升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风险防范能力。二是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促进金融机构整改贷前审查、合同规范、内部管理等问题12个。定期编撰工作通报、案例汇编,梳理分析成讼原因,发送金融审判情况分析报告、司法建议书9份,如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人员未严格履行尽职调查和贷后跟踪检查的不当行为,发出关于加强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司法建议,主管部门约谈相关公司负责人,组织召开26家地方金融组织进行专题学习,强化日常跟踪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营造和谐金融氛围。借助官方微信和当地电视报纸等平台,多渠道宣传推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形成重视金融风险防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掌握全市35家重点金融机构问题需求,及时发现光伏贷、房贷断供等存在的潜在风险矛盾纠纷。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