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7天新增1785例!登革热全球多地已经暴发。不要使用使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

学术   2024-11-05 21:40   河南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10月21日至10月27日,广东全省新增报告1785例登革热病例。

2024年第43周(10月21日至10月27日),全省新增报告1785例登革热病例。截至目前,2024年未报告死亡病例。

其中,本地病例1775例,分布在佛山453例、广州439例、深圳222例、湛江112例、中山91例、珠海71例、东莞53例、清远45例、云浮38例、江门35例、肇庆28例、惠州27例、汕头26例、韶关25例、阳江20例,梅州、汕尾各17例,茂名、潮州各16例,揭阳13例、河源11例;输入病例10例,分布在广州5例、东莞2例、珠海,惠州、揭阳各1例(按照现住址统计)。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登革热病毒通过已感染的雌蚊(主要是埃及伊蚊)的叮咬传播给人类。蚊子在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然后扩散到包括唾液腺在内的次生组织,从而在叮咬时传播给新宿主。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症状与重症流感症状相似,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潜伏期 3~15 天(通常为 5~8 天)。其症状包括

发热:通常是突发性的高热。

粘膜潮红:面、颈、胸部等潮红。

痛感: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多出现在病程的3至6天,一般维持3至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

出血:部分患者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等。

其他症状:如消化道不适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各期主要的症状有:

急性发热期:急性起病,可伴畏寒,24 小时内体温可达 40℃,可伴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第 3~6 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出血等表现。

极期: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退热后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 3~8 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在极期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因为血浆渗漏的程度不同而差别很大,常见的表现有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少数患者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可发生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恢复期:极期后的 2~3 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此时,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登革热的诊断

登革热的症状与流感症状类似,对有发热、粘膜潮红、痛感、皮疹等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都应该重点考虑,加以鉴别。

观察: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

确诊: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登革热的治疗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治疗的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

不要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洛索洛芬等),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这两类药物都会抑制环氧合酶(COX),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典型登革热致死率低于1%,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致死率超过20%。

登革热的预防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主要以预防为主,应做好防护。

清积水:定期换水生植物的水,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清除或翻倒闲置、废弃容器,适时放养鱼类。

清垃圾:保持家中干净卫生,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做防护:外出时穿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家庭中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参考内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百度百科、丁香园、新浪健康




每日医学资讯
分享有价值的医学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