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观心铭》经典名言,句句直指人心,读懂顿悟本心!

文摘   文化   2024-11-26 06:10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诗词情感关注我们哦!

憨山大师,明代禅宗泰斗,以其深邃的佛学造诣和丰富的著作闻名于世。

他的《观心铭》更是经典中的瑰宝,每一句都如清泉般洗涤人心,直指心灵的深处。

在这篇铭文中,憨山大师以精湛的禅理,引导我们观照内心,洞察生命的本质。

他的智慧之光,穿越时空的阻隔,至今仍照亮着无数寻求心灵解脱的人们。

南华禅寺供奉的憨山大师真身,更是成为了后人缅怀大师、探寻禅理的圣地。让我们在大师的指引下,顿悟本心,开启智慧之门。

《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便,总归一窍。
不依形气,形气窒碍。莫认妄想,妄想生怪。
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著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便扫,扫即放过。
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凡圣之形,应念而现。
持咒观心,如磨镜药。尘垢若除,此亦不著。
广大神通,自心全具。净土天宫,逍遥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熟处若生,生处自熟。
二六时中,头头尽妙。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1】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
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译义】

审视自身的身体,就如同镜子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一般,并非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象。而观察内心,其本质是没有具体的形相可以捉摸的,它宛如纯净的光辉,明亮且毫无杂质。

【心得感悟】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身体的保养和外在形象的塑造而耗费大量精力,追求美貌、健康长寿等。

从《观心铭》的智慧来看,身体只是因缘和合的短暂现象,终会衰败消逝。

例如那些过度整容以追求完美外貌的人,往往在追逐的过程中陷入痛苦和焦虑,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身体的虚幻性。

而内心的无相之态才是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回归的。当我们减少对外在身体的执着,转而关注内心的纯净时,就能在喧嚣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让内心的光明指引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迷惑。

【2】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译义】

当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念头产生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种空灵、寂静且能够洞察一切的状态。这种状态如同广阔无垠的宇宙虚空一般圆满无缺,其中蕴藏着世间万物的所有微妙和神奇之处。

【心得感悟】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的心总是被各种思绪和欲望填满,难以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但当我们在清晨的静谧中,或是在深山的独处时,偶尔能体会到一丝内心的宁静。

比如在冥想的过程中,当杂念逐渐减少,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的平和与智慧。

此时,仿佛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发现平常忽略的美好细节,就像科学家在空灵的心境下获得重大科研突破,艺术家在寂静中灵感泉涌创作佳作。

这启示我们要学会让内心沉淀,减少妄念的干扰,从而开启内心深处的智慧宝藏。

【3】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

百千方便,总归一窍。

【译义】

真心是超越了出入、有无等二元对立概念的,它没有具体的形状和相貌可以形容。无论人们采用多少种不同的修行方法或者途径,最终都归结到对这一真心的体悟和证悟这一个关键要点上。

【心得感悟】

在心灵成长和修行的道路上,有人通过阅读经典、有人依靠禅修打坐、有人借助慈善公益活动来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升华。

这些看似不同的方式,实则都是为了引导人们走向内心的觉醒。

例如,一个人在长期的阅读哲学书籍过程中,逐渐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最终领悟到内心的本真;而另一个人通过坚持禅修,在寂静中也能触摸到相同的真心境界。

这告诉我们不必执着于修行的形式,而应关注其最终指向的内心核心,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态度去探索自己的心灵之旅。

【4】

不依形气,形气窒碍。

莫认妄想,妄想生怪。

【译义】

内心的觉悟不能依赖于外在的身体形态以及气息的变化,因为这些有形有质的东西会对心灵的自由和觉醒产生阻碍。同时,千万不要把心中的妄想当作真实的存在,否则就会产生各种怪异的认知和行为。

【心得感悟】

很多人认为通过锻炼身体、调节呼吸就能直接达到心灵的解脱境界,比如一些人过度追求瑜伽的高难度体式或者特定的呼吸法,认为这样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觉悟是超越身体层面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头脑常常会产生各种无端的妄想,如无端猜疑他人、幻想不切实际的成功等。

如果我们把这些妄想当真,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或者在追求虚幻目标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我们需要学会区分真实与妄想,不让身体的局限束缚心灵,以理性和智慧驾驭内心的思维活动。

【5】

谛观此心,空洞无物。

瞥尔情生,便觉恍惚。

【译义】

认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它原本是空旷没有任何实体物质的。然而,当一瞬间情绪产生的时候,内心就会立刻变得迷茫而不稳定,仿佛失去了方向。

【心得感悟】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少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内省时,会惊觉内心深处其实是一种空灵的状态。

但只要外界稍有刺激,比如受到他人的批评或者遭遇意外的挫折,情绪就会瞬间爆发,使我们陷入一种混乱的心境。

例如在工作中被上司指责后,愤怒和委屈的情绪可能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反应。

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内心情绪的觉察,在情绪产生的瞬间就能意识到它的升起,从而避免被情绪完全控制,保持内心的稳定和清醒。

【6】

急处回光,著力一照。

云散晴空,白日朗耀。

【译义】

在情绪突然爆发或者内心陷入困境的紧急时刻,要迅速将注意力回转到内心深处,集中精力去观照情绪产生的根源。一旦做到这一点,就如同乌云散去后的晴朗天空,内心会重新恢复到明亮、清晰和平静的状态。

【心得感悟】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产生矛盾。

当争吵激烈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控,并将注意力转向内心,去探究为什么会如此愤怒或者悲伤,就能够化解这场情绪的风暴。

比如与朋友因为观点不合而争吵,当我们回光返照,可能会发现是自己的自尊心作祟或者是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这样一来,情绪就会逐渐消散,双方的关系也能得到修复,内心再次充满阳光,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7】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

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译义】

如果内心没有妄念的产生,那么外在的境界也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干扰和影响。因为凡是能够被我们感知到的有形有相的事物,都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面目。

【心得感悟】

我们常常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心生烦恼,比如看到他人的富有而嫉妒,看到社会的不公而愤怒。

这些情绪的产生都是源于内心的妄念。如果我们能够修炼自己的内心,使其保持平静和不起妄念,那么外界的贫富差距、是非善恶等都不会轻易触动我们的内心。

例如那些真正的修行者,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都能泰然自若,因为他们明白外在的一切表象都是虚幻的,只有内心的宁静才是真实可靠的。

这让我们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寻找安宁,而不是寄希望于外界环境的改变。

【8】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

【译义】

当念头刚刚产生的时候就要立刻觉察到它的存在,一旦觉察到,就能用智慧之光将这个念头照破,使其不再发展壮大。当外在的境界出现时,要及时清理内心因为这个境界而产生的杂念,清理完之后就不再执着,让其过去。

【心得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念头层出不穷,如贪婪的念头、嗔恨的念头等。

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念头产生的第一时间就意识到,比如在想要贪图小便宜的瞬间就觉察到自己的贪婪,那么就能避免因为这个念头而做出错误的行为。

同样,当面对外界的诱惑或者困难时,如面对美食的诱惑或者工作中的压力,我们要及时清扫内心的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而不是纠结于这些境界本身。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逐渐成为内心的主人,而不是被念头和外境所奴役。

【9】

善恶之境,随心转变。

凡圣之形,应念而现。

【译义】

善与恶的境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们内心的状态而发生转变。凡人与圣人的形象也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念头而显现出来的。

【心得感悟】

一个人的行为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被评判为不同的性质。

例如,同样是给予他人财物,如果是出于真心帮助他人,那就是善举;如果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或者有所企图,那可能就会被视为恶事。

而我们常常渴望成为圣人或者有德行的人,其实只要我们内心秉持善念,以慈悲和智慧对待他人,那么在他人眼中我们就是圣人般的存在。

反之,如果内心充满恶念,即使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甚至被人唾弃。

这告诉我们要时刻关注内心的念头,以善念为导向塑造自己的行为和形象。

【10】

持咒观心,如磨镜药。

尘垢若除,此亦不著。

【译义】

持咒等修行方法就如同擦拭镜子的药剂,其目的是去除内心的污垢和杂念。但是当内心的尘埃被清除干净之后,也不应该对这些修行方法本身产生执着。

【心得感悟】

在宗教修行或者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借助一些特定的方法,如持咒、诵经等。

这些方法确实有助于我们净化内心,就像用清洁剂擦拭镜子能使其变得明亮一样。

如果我们过度依赖这些方法,认为只有通过持咒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那就陷入了另一种执着。

例如,有些修行者在持咒多年后,一旦停止持咒就感到内心不安,这就是对方法的错误执着。

我们应该明白,方法只是工具,当我们达到内心清净的目的后,就要放下对工具的依赖,以更加自在的心态面对心灵的成长。

【11】

广大神通,自心全具。

净土天宫,逍遥任意。

【译义】

每个人的内心都具备无限的神通和智慧,所谓的净土天宫等美好的境界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而自由显现。

【心得感悟】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有卓越才能和智慧的人,认为他们具有特殊的神通。

其实,我们自己的内心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比如那些在危急时刻能够爆发出惊人力量和智慧的普通人,就是内心神通的一种体现。

而对于净土天宫等概念,虽然带有宗教色彩,但从心灵的角度来看,它象征着一种内心的美好境界。

当我们内心纯净、平和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如同在净土中的自在和快乐。

这让我们相信自己的内心力量,积极挖掘和开发内心的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心灵家园。

【12】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

熟处若生,生处自熟。

【译义】

不需要向外去追寻真理,因为内心本身就是佛性的所在。对于我们熟悉的世俗习性要让其变得生疏,而对于那些有助于心灵成长的陌生境界和修行方法要逐渐熟悉起来。

【心得感悟】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外界寻找各种真理和答案,追求功名利禄、物质享受等,却忽略了内心的佛性。

其实,真正的智慧和安宁就在我们内心深处。例如,我们习惯了追逐欲望的满足,这是我们的熟处,但这种习惯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我们要学会对这种世俗习性产生陌生感,不再盲目追求。

而对于冥想、内省等有助于心灵成长的方法,虽然一开始我们可能不熟悉,但要逐渐去尝试和习惯,从而让内心回归本真,实现心灵的觉醒和成长。

【13】

二六时中,头头尽妙。

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译义】

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物和境遇,都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微妙和美好。在任何接触到的情境中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本心,这就是修行观心的关键要点。

【心得感悟】

从清晨睁开眼看到第一缕阳光,到夜晚入睡时听到的虫鸣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和美好。

如果我们能够以一颗不迷失的心去感受,那么即使是平淡无奇的琐事也能变得充满意义。

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人间的烟火气和众生相;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喜悦。

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左右,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让每一个经历都成为心灵成长的滋养,实现内心的自在和解脱。
图 I 更多精选诗词 请关注“诗词情感”
 I 诗词情感 期待与你交流分享
推荐阅读
佛陀证悟后的第一句话,点醍无数梦中人,若能参悟,福泽提升!
佛学经典《心经》8句智慧精髓,一念即悟,一念即转。
《吉祥经》最精辟 8句偈语!句句吉祥,读懂吉祥常伴
《六祖坛经》:最有力量的 6句偈语,一念了悟,受福无尽
《无量寿经》经典5句,培养清净心,悟透功德无量!
《六祖坛经》最经典的5句话,悟透受益一生!
《楞严经》4 句精华,破除迷雾,悟透受益一生!
《心经》中最经典的五句话,读懂一句胜读书十年
弘一法师这段话,可以救你千千万万次!一定要背下来!
102岁的“药王”孙思邈留下长寿养生13法,很简单,做起来就能健康长寿(给家人看)
弘一法师:你目前的苦,不是苦,是福 ,不是大福之人,连受苦的资格都没有!

《金刚经》:"无我,无常,无自性"蕴含的哲理,读完大悟!

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儒、道、佛三家》的核心: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
 防止失联,点击关注


诗词情感
诗词,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一种智慧表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