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城市非遗之光
坚定青年文化自信
人文教育学院开展了
非遗主题系列分享活动
第一期分享会如期展开
主讲人韩函育带我们了解傩戏的故事
请紧跟小厦的步伐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分享开始,韩函育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傩戏的由来。傩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舞蹈,它是用来祭神跳鬼、驱瘟避疫的,也是一种向神灵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的历史悠久,能一直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从那时候开始,它就有了自己的雏形。后来到了汉代,傩戏就有了新变化,逐渐发展成了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受到了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就开始变成了专门用来酬神还愿的傩戏。这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变迁。
大家了解到傩戏剧目可分三类:一类是正本戏,多属巫师作法事必须唱的;二是傩堂小戏,在傩坛和高台均能演出;三是一些称为“外台戏”的戏,这类剧目戏曲化程度较高。主要的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
通过主讲人韩函育的讲解,同学们都被傩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就像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最后,主讲人韩函育向大家介绍了傩戏的主要传承人。谭学朝先生,谭学朝是三岔傩戏的传承人,他将傩戏逐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他的引导下,三岔傩戏声誉越来越高,三岔乡因此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谓,谭学朝先生也被命名为恩施州首届民间艺术大师。
古老而神秘的艺术
宛如岁月长河里的明珠
它那色彩斑斓的面具
似有灵魂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带着古朴韵律的舞步
走进我们的世界
每一步都像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它们那别具一格的唱腔
高亢处如穿云裂帛
低回处如潺潺流水
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
萦绕在古老的戏台之上
【END】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刘强 赵米茹
图片|人文教育学院
排版|闫慧绮 李佳书
指导教师|赵睿鑫 宋金泽
图文校对|贾若楠 吴甜甜 王雨桐 朱婉茹
责任编辑|阚捷
审核|王莫楠 赵云龙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