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厦的非遗研读笔记|掐丝珐琅

文摘   2024-10-27 18:08   黑龙江  

小厦的非遗

研读笔记

掐丝珐琅

在历史的长河中

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请紧跟小厦的步伐一起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沿着历史的脚印

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感受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技艺与智慧

让我们与非遗共舞

共同回顾中华民族非遗文化的魅力吧!


历史渊源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这种工艺技术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被称为“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掐丝珐琅工艺在明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制品开始广泛流行,并以蓝色釉料为主,因此得名“景泰蓝”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作品多为宫廷御用,制作技艺成熟,釉色丰富,造型多样。




主要形式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主要传承人

及保护单位

掐丝珐琅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传承人为李海明,李华。李海明是甘肃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曾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李华,新疆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掐丝珐琅技艺传承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



色彩斑斓的珐琅釉料

如同宝石般璀璨

被精心填充于铜丝之间

经过高温的洗礼

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左手金丝,右手镊子

一弯一绕

一点一掐间

非遗之美流动于手间

穿越百年跃然于眼前



END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赵米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渠桂霞 李佳书

指导教师|赵睿鑫 宋金泽

图文校对|贾若楠 王雨桐 李菲菲 朱婉茹 吴甜甜

责任编辑|阚捷

审核|王莫楠 赵云龙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

哈尔滨广厦学院
哈尔滨广厦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