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瓷浅议

文摘   2024-05-10 10:28   北京  

薄胎这个概念最早见于蛋壳陶,因胎壁薄如蛋壳故名。出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
还有人认为宋代影青是薄胎瓷的起始,影青其名的来源就是因为它的胎体较薄,所以在胎体上刻划的纹样在烧制后迎光后内外都可以看得见,所以被称为“影青”。
但比较永乐朝严格意义上的“薄胎瓷”,宋代影青称不上是“薄胎瓷”,隶属于“胎体较薄”。
见于瓷器,则最早始于元代,只听说有属元款薄胎瓷器,稀少未见,也有可能只是个传说。
文献记载,薄胎瓷始于永乐朝,但只是个传说,因为没有见过实物遗存。
文献记载,历史上让薄胎瓷真正有了姓名的是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制瓷大家——昊十九。据史料记载十九是景德镇浮梁人,他出生于制瓷世家,一生都致力于陶瓷事业,他所做的瓷器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他所做的“卵幕杯”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薄胎瓷。《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一枚才重半铢,四方不惜重价求之”。
但“昊十九”的薄胎瓷—卵幕杯,稀见传世之作,我手上有一碟一小杯,怀疑是“昊十九”的作品,还有待于检测仪来证实断代。
真正薄胎瓷,见于明代永乐朝。
改开四十年,大批窖藏涌现于世,永乐朝薄胎瓷终于得见天日。
让传统的说教变成了胡说八道。

我们来看看书本流传下来薄胎瓷的制作工艺:

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   

以上所谓传统意义上薄胎瓷的制作方法,都是胡说八道。不能说根本就不存在,只存在一种可能,是纯手工制造需要这么多的程序!

 为什么?很简单,没有必要。

我前几天写过一篇,“以瓷证瓷史——“澄泥为范”与模具注浆成型工艺”,文章阐述了中国制瓷业从五代十国便开始使用注浆成型工艺制造瓷器,为瓷器的批量生产和造型奇特繁复难于用手工制造的瓷器制造打开了方便之门。
既然有简单易行的“模具注浆成型工艺”,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去追求那四十多道工序?
也因为如此,应该说,中国严格意义上薄胎瓷的制造,始于明代永乐朝,也成熟于明代永乐朝,我们从现今永乐朝遗存中,以物证史,可以说明永乐朝中国薄胎瓷的制造已经创造了历史,从遗存中感受到了它工艺制造的登峰造极。
早期永乐朝的薄胎瓷,还可于胎体上见刮削痕迹,可见,此类薄胎瓷完完全全为手工制造。
当然,手工制造,整个过程要几十道工艺,可见制作难度之大,尤其是大口径的薄胎瓷,制造工艺难上加难(纯手工现遗存有最大口径45公分。)。
但现在所见遗存30公分以上,见过最大直径61.4公分的永乐薄胎瓷,则于胎体上不见刮削痕迹,可见成熟于注浆工艺。
到成化朝,薄胎瓷注浆工艺的成熟度更是达到了巅峰,一个是成化彩小件薄胎瓷已然成为了常态,尤其制作难度极高的大口径薄胎瓷,40公分以上的也多见遗存。
明代薄胎瓷多见永乐朝,宣德朝,永乐朝、成化朝均可以称登峰造极,弘治朝极少见,万历朝只见昊十九薄胎瓷(卵幕杯)有极少量遗存。
有一点奇怪的是,皇家制瓷业极度发达的清三代,则薄胎瓷极为罕见。
雍正、乾隆朝可见,不多,康熙朝未见薄胎瓷。
民国时间短,加之战乱,没有见薄胎瓷的烧造。
贯穿整个明代,薄胎瓷我们也只见永乐朝和成化两朝登峰造极的生产制造,宣德朝少见,弘治朝也有遗存,其他朝代不见。
永乐朝薄胎瓷遗存最大口径61.4厘米,成化朝遗存最大口径60厘米。
品种最多,当属永乐朝,永乐朝生产的薄胎瓷有青花瓷,甜白釉,玲珑瓷,白釉暗刻,夜光瓷。还有稀见的红釉夜光瓷,绿釉夜光瓷,黄釉薄胎瓷。
宣德朝薄胎瓷只见青花瓷一种。
成化朝薄胎瓷品种有青花,珐琅彩玲珑瓷多见,且达到登峰造极之巅峰,尚有甜白釉,斗彩,五彩,夜光瓷。
弘治朝以黄釉闻名天下,薄胎瓷也只见黄釉薄胎瓷一种。
清代只有雍正乾隆朝见薄胎瓷,且极为稀见。
多为素胎暗刻,口径最大也不过30公分。
乾隆朝稀见珐琅彩薄胎瓷小杯,绘画西洋人物。

永乐朝青花龙凤云纹薄胎瓷

口径:46.3厘米,高17厘米,底径:15厘米

永乐朝遗存现今发现最大口径青花瓷

永乐朝青花龙凤云纹薄胎瓷

口径:46.3厘米,高17厘米,底径:15厘米

永乐朝遗存现今发现最大口径青花瓷

关注链接:

1.约克先生明代瓷器集萃

2.约克先生元代瓷器集萃

3.我的收藏:介绍一款开片传世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4.我的收藏: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成化彩残器修补件21种,完整器都在这里!

5.我的收藏:在台湾邮票上

6.高贵范儿的典范--雍正珐琅彩“黄金万两(粮)卧足杯”!

7.雍正粉彩“花卉果实”浅碗解

8.《成化彩鉴赏》之三十八 斗彩蝶恋花小碗

9.再谈人养玉和玉养人

10.以物证史:我解三星堆纵目者

11.《文艺报》:朱奎 在想象力中放飞

12.《文艺报》:朱奎的动物童话世界

13.《文艺报》:大熊猫温任给我们带来什么?

14.1989年,我的第一桶金(修订)

15.人类起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

16.中文汉语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语言文字(修订版)

17.《论说经典——大童话家朱奎童话评论集萃》

18.狼王教我吃螃蟹 吃蟹的优雅与从容

19.一个特异功能者如何理解大童话家朱奎的童话创作

20.朱奎和他的“智慧流动” (德国 饶家畅)

21.我的收藏故事 (载于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论文集)

22.改变你的三观,震撼你的心灵!我们的上古文明!(修订版)

2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我来了!(东学西渐)

24.致中国“红学会”和所有《红楼梦》的研究者!(中国民藏颠覆《红楼梦》研究之六)

25.以物证史:三星堆纵目人表现的是华夏民族骨子里的皇权崇拜!

朱奎和你聊
人生百汇,国际视野、社会热点、奇点、时评、美与生活、收藏鉴赏、文学、智能开启,以物证史——华夏上古文明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