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人们通常认为《红楼梦》作者是清代曹雪芹。
以物证史,此书与他没有分毫关系。
本人曾收藏“大明成化年制”的《红楼梦》人物图谱鸡缸杯一套,清代曹雪芹不可能画到明代瓷器上去。杯子上的曹雪芹以照片比对,应该是北宋名臣曹勋,他曾是宋徽宗的心腹近臣。
但曹勋也不是《红楼梦》作者,他只是此书的整理编纂者。
那作者终究是谁?
书中虽然隐藏没有露面,但是于字里行间已经展露无遗,作者应该是宋徽宗赵佶。
《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卷首语,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用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那么作者隐去的真事是什么事呢?
书中所写的四大家族“贾、王、薛、史”,岂不正是“家亡血史”的谐音吗?
以此不难看出,隐去的真事很明显就是一个家亡国破的血泪史。
再看作者又于开卷悲痛欲绝的再次自云:
“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沃甘厌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劝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
从此段自云中,我们试想,究竟什么样身份的人才敢口称仕途是“赖天恩祖德”?
又是什么样身份的人犯错之后须告罪天下?
除了一国帝王还能有谁可配?
文中描述作者写此书时的情景:
“今日之茅橼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
此时作者由之前的锦衣玉食到穷困潦倒,且具有高深艺术造诣的古代帝王中只能是宋徽宗赵佶莫属了。
1126 年靖康之耻,金兵将宋徽宗、钦宗、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及无数珍宝押送北方,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囚禁。从此天堂地狱,悲欢离合对于宋徽宗来说犹如“梦幻”。
此时天已经塌了,自己却“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自辱自己就是一个有点背景之顽石。此时身陷囹圄,也只能含恨用血泪将“自己半世亲睹亲闻”的一段故事写下来,取名《石头记》,其内心之悲痛亦非常人所能容。
《石头记》写到一半时,交与空空道人(或化名)抄去。
空空道人建议改文题为《情僧录》或以障眼目,躲避金兵查封,助其传世。但作者又恐世人难懂其隐去之家仇国恨,固又化名东鲁孔梅溪改文题为《风月宝鉴》,以效古人《资治通鉴》之用;因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招致败家亡国。
第五回“擅风情,秉月貌,须是败家之根本…宿孽总因情”。
在暗中还有一个得力助手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帮助作者,这个人就是宋徽宗的近臣曹勋(别名或化名曹雪芹)。
“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改名为《金陵十二钗》”,并提上作者最后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试想什么样的文人会把自己的文章说成是“荒唐言?”又是在“心酸泪”中写出的?
此时的曹勋也不便用实名昭世,用别名或化名曹雪芹实为时势所迫。
书中多次提到大观园,“大观”即是宋徽宗年号,反复提及也应隐藏深意。再看史实中的宋徽宗,1126 年遭金兵北虏,1135 年含恨离世,整整十年,与曹雪芹“批阅十载”完全对应。
宋徽宗应是书中贾宝玉的原型。书中多次提及生于末世,应是北宋末年。
第五回写到警幻仙子对宝玉说“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事,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何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略可望成”。
此段印正了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始,至宋徽宗时正是一百余年。
第五回中,具写宋徽宗被囚禁时思念家乡亲人之悲痛: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与宋徽宗在被囚禁时写的诗句“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完全意合。
1127 年宋徽宗派近臣曹勋带着血书偷逃到南宋杭州,转告康王赵构,要求派兵来救他,但康王未救。
第五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悲愤:
“劝人生,济困扶贫,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第一百二十回中写了宋徽宗遭北虏时的悲惨情景:
“…贾政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不是别人,却是宝玉…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夹住宝玉登岸而去…”,口中作歌曰:“…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书中记述空空道人先后两次抄去《石头记》的上下文,交与曹雪芹(曹勋化名)整理,说明曹勋当时没有和作者在一起(1127 年曹勋偷逃到南宋),也说明此书全部都是宋徽宗一人所写,并不存在后四十回由別人补写之事。
书中还有太多的蛛丝与宋徽宗及曹勋有牵扯,限于水平我只能写出这么点,聊作抛砖引玉,谨盼红楼爱好者们能挣脱羁绊,勇敢探索,以还历史之原貌。
20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