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自我介绍
TWO
双非保研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01.
盲目追从不可取 走最适合自己的路
2020年那个特别的盛夏,我参与了罕见的推迟了一个月的高考。当年我们是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届,并不是选科制度。虽然我是理科选手考的是理科综合,但是理综却是我中学时代最不擅长的,自己也对学科并无很强的热情和兴趣。
于是,高考结束后我坚定了大学不选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决心。由于高考分数略显尴尬,考虑到院校位置、校园条件和自己以后大概率会选择南方发展,我最后放弃了部分末9和211,选择了深大,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大一入学后,我其实是非常茫然的,没有加入学生工作组织,学习状态也不温不火。直到大二上学期我在跟学长学姐聊天时发现,自己的绩点按照往年的情况其实有机会争取保研,我才开始真正了解“保研”是什么,“保研”应该怎么做。同时,考虑到除了保研还有留学等方向后,我开始全方位考虑评估自己的情况。
留学方面,自己曾经考虑过港新的Mphil和Master项目。Mphil方面,竞争激烈(92高校集中地),往年本院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把握不大。Master方面,往年case较多,但近年各学校学费年趋上涨,同时当时的我Master方向软背景极为缺乏。尽管沉没成本不能作为重大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但是这会影响本科阶段的时间约束。
当时我所积累的一些素质和经历更适合保研赛道,且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后认为“保研”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并将其定成了目标,不遗余力地开始为之努力。虽然开始决定保研时,本专业能参考的案例去向比较有限,但是后来不断地学长学姐在突破去往985、两财一贸高校,这也不断地激励着我继续努力。
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我开始投递夏令营和预推免项目,开始正面以双非的身份加入保研战场。我曾经一边在图书馆复习专业课一边看着自己被若干所中等211连续拒绝,信心一度遭到重创,但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收到了厦大的入营,而这恰恰是我所投递项目中我最不抱有希望的那个。
此后,预推免阶段我亦接连收到多个985/211高校的复试通知,一个人拖着箱子走南闯北。其中印象很深的一段记忆是,我为了参与某高校的考核,在一间不带窗户的酒店房间里复习了3天专业课,每天只往返房间和酒店门口拿外卖,现在回想起来也颇为感慨。
【Timeline】
3月-5月:主要仍在参与竞赛,为保研名额做充分的争取
5月底-6月底:开始投递夏令营
7月-8月:参营
8月底-9月中下旬:预推免投递及复试考核
(在北京酒店3天极限学新知识)
(凌晨飞机落地奔波)
NOTICE:保研tips
🚩保研是一场巨大的信息差训练。
建议有志于保研的同学们及早建立起打破信息差的意识,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大学跟中学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学习生活上的各种信息不会以一个被打包好的姿态喂到大家嘴边)。
举例:校内要尽早了解本校的保研名额评选细则,咨询本校保研同学的去向和经验,有规划地去提升自己的各个方面;校外要广泛了解相关学科竞赛、保研相关案例,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etc.
🚩经管外保素质重要性排序(个人观点):
院校背景>绩点排名>英语成绩>科研>竞赛/综合素质/实习
🚩充分考虑其他赛道
如留学赛道、考研赛道等再做选择。关于保研,并不是学长学姐们都选择保研这就是最好的选择,大家应该客观审慎地评估自己的情况,包括发展规划、地域偏好、学制偏好、资金预算等等。盲从永远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选择逻辑,不仅仅是在保研选择上,在任何其他工作生活上亦是如此。
02.
误打误撞 0实习勇闯大厂
保研结束后休息了大概半个多月,但是周围的同学都是在最忙的时候,考研和留学都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我一时间休息下来居然有点无所适从。由于前三年都all in了保研,并没有额外的假期时间尝试实习,于是在10月中下旬的时候开始着手投递我的第一份实习。幸运的是,我的投递过程只持续了大概半个月,前后总共了面试了两个岗位。
第一个岗位:某基金渠道销售,这个面试就是纯去交流学习了。Leader明确指出如果是第一份实习不会录用,但欢迎积累了经验后再来,前台岗很注重录用即上手的能力。Leader说跟我同批来的另一个面试者是Top2硕士,两段研究员实习,但他比较看重实习带来的进步,如果有多段研究实习经历仍然觉得不能独立开展研究的话,他并不是很认可。虽然研究岗和渠道销售岗位差异较大,但是当我第一次从从业者口中听到这样的判断标准的时候,也明白了职位的契合度并不是单单看候选人在特定方面的表现仅此而已。
第二个岗位:腾讯财经线培训生-分析类 。这个岗位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某JD群里看到的HR直发,于是在看到JD的10min内即投递了简历,当天收到了HR电话跟进。约面之前仔细读了一些提前提供的材料并总结了一些可以展开聊的部分,并且对自己简历背景和岗位的契合度做了提前的总结。幸运的是,面试流程很顺利,我前后只用了8天时间获得了这份日常实习的offer,至此开始大四的一个新阶段。由于这个岗位相对比较小众和特殊,在此就不做过多展开,主要工作内容类似战略岗,协助Leader做一些行业信息追踪、特定主题的方案分析等等。
(很幸运第一份实习获得了鹅厂offer)
(忙完以后看看窗外的夜景 颇为感慨)
NOTICE:实习小建议
🚩学会主动提问寻求反馈
在面试流程中,一般最后一个环节都是反问。建议充分利用其这个机会,寻求面试官对面试表现的反馈以及对相关岗位中一名优秀实习生的期望表现。如果面试失败,可以获得一份宝贵的实战反馈,重新打磨面试的技巧;如果面试成功,可以提前了解相关岗位上所需要的素质(鹅厂的部门非常多,有时候单看JD是无法很好剖析这个职位的,这个时候提问就是最具效率的方式)
常见通用反问问题:
1、您认为这个岗位上的实习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您认为这次面试过程中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3、对于这份工作,您认为我还需要提前学习一些什么技能呢?
4、请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团队架构吗?
5、请问接下来一段时间团队工作的大致重心方向是什么?
6、求教领导对于考核涉及业务问题的观点
🚩多与同龄人交流,拓宽认知
我作为一个没有正式实习的职场小白,初入鹅厂确实非常惶恐。后来认识了一些实习生朋友们,通过交流了解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信息,这是在学校里很难接触到的一部分宝贵资源。
03.
多重挑战 初尝国际竞赛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挑战的人。加入鹅厂实习以后,我留意到CFA协会全球投资分析大赛(CFA Institute Research Challenge)开赛,该赛在投资研究领域具备较高的含金量,于是我便毅然决定参赛并担任了本科院校队长。最终队伍获得了东亚冠军、亚太四强的好成绩,追平了中国高校在此项赛事上的历史最佳成绩。
【为什么在实习中依然决定参赛?】
当时主要考虑的原因有三。第一:这项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学科实践的机会,且具有一定含金量。同时,能代表学校比赛本身是一种荣幸(最终成绩也算是为本科院校争了光,自己也是非常开心的)第二:我提前预估了一下未来几年的时间规划,几乎只有大四这一年gap year时间相对适合参与比赛。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没有参赛,或许未来也就没有机会参赛了,所以选择参赛也有一定后悔厌恶的因素。
【摸爬滚打,极限备赛】
比赛开始以后,我的日程安排就进入了上班+打比赛的双重模式,其中备赛的时间主要集中于晚上下班后和周末。因为公司的办公区域很舒适而且有茶水供应,下班后我便选择留在工位备赛和组织队友开会推进赛程,然后坐公司最晚一班接驳车回学校,第二天又早起赶接驳车上班,日复一日持续了蛮长一段时间。由于自己并没有任何关于公司估值相关的实操经验,很多内容都必须在短时间之内现学现用,虽然自己那段时间很累,但是作品做出来以后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意外突破,全力争取】
在中国地区赛结束以后,我们获得了东亚赛的晋级资格,同时也发现了我们队伍和其他队伍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我们决定推翻原有范式,几乎从头开始重新构思作品表达逻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请教了许许多多业界的专业人士,受益匪浅。东亚赛上我们意外背靠背对上了国内top5高校。本以为可以就此收官,我们却又意外地不断晋级,最后又连进两轮,距离世界决赛仅一步之遥。现在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我与队员们无论是在专业实践还是在团队协作上,都收获了更深的理解与进步。
(东亚赛晋级亚太赛)
NOTICE:RC比赛小Tips
🚩模仿世界冠军的报告和路演范式。在RC官网上有历届冠军的作品展示,整体的表达思路和排版都非常专业化,这是最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数据预测必须有根据,top-down或者down-top逻辑需要自洽。
🚩在报告各个要求部分能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一些锦上添花的创新。我们组一个比较主要的创新是融入了投资者情绪因子对估值进行了一个范围调整。
(朋友拍的下班后在公司打比赛精神状态be like)
(在一个寒冬天和队友们通宵赶作品)
04.
时间管理 适应长投资回报期的努力
对于保研人来说,我们好像都习惯于各种短投资回报期的项目。我们用一两周的准备换取一个不错的课堂Pre展示,一两个月的付出换取一项竞赛成绩,一个学期的努力换取一个还不错的绩点,但是这些习惯在大四被彻底打破。
回顾大四一整年,我总共其实只做了三件事,实习、竞赛、毕业论文。在这期间,我也慢慢意识到,从此以后的努力,已经不会像本科时代那样快速地能看到反馈,可能是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
这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像在大海巨浪中远航一样,灯塔的距离变远了,迷失的几率也增加了。至此,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开始为投资未来若干年后的自己而寻找方向。
NOTICE:关于校园生活的小建议
🚩真诚、友善待人
《论语 学而》有曰:“礼之用,和为贵”。在象牙塔的生活相较走出社会后是最能遇见志同道合朋友并且交心的。切勿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己”是人们的本能,但“损人利己”则并不能走的长远。
🚩学会合作
校园中还是有非常多场景需要主动合作的,无论是跨年级、跨学科、跨部门,都能大大提升学习工作的效率,且团队协作的素质和责任感是需要及早培养的。或许有许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更愿意“单打独斗”,但我个人更加建议多多通过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内耗的克星,是钝感力
曾经我有几个月的时间被各种琐事而困扰,太过于在乎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太执着于别人口中的“Yes or No”,久而久之这就演化成了内耗,成为了生活的绊脚石。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钝感力”这个词语我才茅塞顿开。如果把我们的一生比作在阳光中行走,则影子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或许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偏倚、时而怪异。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们一直是我们,影子可以是参照,但并不是全部,我们只需要坚定地朝前看,往前走就可以了。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我是一个运动爱好者,即使学习生活很繁忙也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通过多巴胺缓解精神压力,还能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强烈推荐!
THREE
写在最后
如今我已经开始硕士学习生活,双非本从来不是我难以开口的经历。相反,我很热爱我的本科母校,并以此为荣,至今我依然深信当初报考志愿的选择是最适合我的。我在本科母校度过了很幸福的四年也结识了非常非常多优秀的朋友们,我非常感激并且珍惜。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原意指的是每个人都会对《哈姆雷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也想借此多赋予一些新的小观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独属的故事。所以,请不必为了琐事而焦虑,很多东西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行人。
保研的时候我利用小红书获取了非常多有用的信息。《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有句歌词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人人不服输。网络让世界距离缩短,能人都浮出。”
在不断向各位优秀前辈学习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产生更多的思考,与世界产生更多的连接。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一样,由于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太过于较真,所以我给自己起了“吴所谓”这个网名,也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加豁达。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一个普通人,很开心与你相遇。
FOUR
联系我们
如果你喜欢 吴所谓 的分享
欢迎关注他的自媒体账号
○ ○ ○
想要获取嘉宾联系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 ○ ○
来我青年聚集众多优质导师
如有升学求职问题咨询可扫码查看导师信息
按要求联系小助手
想了解更多关于保研&实习发展路径,请戳下方链接看往期活动与好文分享精华路透
对0实习拿下第一份实习的建议
来听我说 | 财经211专业第1保研清北:在日复一日里看到坚持的意义
如果您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影响更多人
欢迎向我们投稿
若想获得更多实习资讯,请添加微信小助手,备注【院校+年级+姓名+来意】,我们将拉你进入实习资讯共享群,每日更新实习JD!更多活动通知将在公众号/小红书/微信群同步更新,欢迎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