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不少人存在肩胛骨疼,尤其是脊柱和肩胛骨中间的缝,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按两下可以缓解,但一会儿又开始疼,去医院检查吧,又没有找到有什么问题。
那么肩胛骨缝疼痛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治疗?
一、认识肩胛骨
肩胛骨附着在我们的胸廓上,与胸廓构成肩胛胸壁关节,是肩关节复合体重要的一部分。
肩胛骨的位置是在第2到第7胸椎之间,内侧肩胛骨距离脊柱棘突约5cm左右。
肩胛骨位于身体后侧,连接手臂与锁骨,紧贴在肋骨上,主要功能是让肩关节进行运动以及保持稳定,而肩胛背神经通常是从第五节颈椎下椎间孔发出,向下穿行前、中斜角肌的间隙,直至抵达肩胛骨的边缘。
由于肩胛背神经在生理解剖上容易卡压,致使肩胛背神经分布处疼痛难受。
二、肩胛骨缝疼痛的 4 点原因
1.菱形肌劳损
菱形肌,起自颈6、颈7、1-4节胸椎的棘突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受肩胛背神经支配,可以让我们肩胛骨向内、向上、并向脊柱靠拢。
菱形肌对于肩胛骨的稳定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肩关节做任何运动时都需要它的参与,因此会过度使用,形成扳机点,主要表现在休息或活动时感觉表层不适。
2.旋转筋膜链失衡
肌肉与肌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一些筋膜连接,其肌纤维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层次深度上是一致的;在功能上可以协同或互为拮抗。如图:
颈肩部的筋膜链:颈部对侧的夹肌、同侧的前锯肌、同侧的腹外斜肌、对侧的腹内斜肌,它们的肌纤维方法、层次深度及功能协同或拮抗与菱形肌相连接。
若菱形肌出现损伤,形成扳机点,其原因可能是菱形肌本身,也可能是这条筋膜链上的其他肌肉出现了问题。
3.拮抗肌——胸肌的短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低头看手机、久坐办公/学习或错误的坐姿(含胸驼背),这很容易造成胸大肌、胸小肌的适应性短缩,进而导致这两块肌肉出现隐性扳机点。
虽然它损伤了,但疼痛等不适症状多不在前方,多在后上背区(肩胛骨缝区域),往往只有用手去深触按压才会表现在前方疼痛。
而当胸大肌、胸小肌适应性短缩后,会逐渐形成对菱形肌的拉伸而出现劳损、疼痛扳机点。
4.肩胛背神经卡压
在我们的肩胛骨至脊柱中间的区域疼痛,不要忽视菱形肌附着于此,它是由肩胛背神经支配的,也有可能是此神经受卡压。
肩胛背神经从脖子前侧方的斜角肌间隙穿出,穿过中斜角肌往后背走行支配菱形肌。因为我们经常低头,斜角肌就会紧张短缩,容易造成肩胛背神经卡压而引发疼痛。
5.颈椎病
大家都知道,颈椎病可引发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或者手指麻木,但较少知道它也可以导致肩胛骨缝疼痛。
在颈椎出现小关节紊乱时,比如最常见的落枕、关节移位,特别是在C4~5或C5~6这两个节段异常,会造成这个位置的关节囊张力增加,卡压从此处发出的肩胛背神经。
这个颈椎病引发的神经卡压,主要是关节突关节位置不正所致,同时还有很大一部人伴随手指的麻木、肩膀外侧缘区域的疼痛或颈部的活动受限。
6.内脏疾病
比如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等可引起右侧肩胛骨疼痛。
三、肩胛骨缝疼痛对人体的影响
1.疼痛
当肩胛骨长期处于前伸、前倾、内旋、下回旋时,肩峰下间隙减少,肱骨前移等,肩肱节律失常,极易引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撞击、肩关节弹响伴随疼痛问题。
2.体态异常
肩胛骨长期被动处于前倾、上提、下回旋状态,胸小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被动紧张短缩,肱骨处于内旋,造成圆肩驼背体态。
3.胸闷气短
排除内科疾病外,由于胸椎曲度变直,导致吸气时后胸腔进气能力变差,呼吸效率降低,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
四、肩胛骨的动作锻炼
(一)一个动作缓解肩胛骨不适
方法
身体侧靠墙,双手交叉轻覆于头顶,身体向墙的相反方向弯曲,坚持10秒,再做另一侧。这样左右交替,做3组,每组做10次。
(二)5个动作稳定肩胛骨
只有肩胛骨足够稳定,才能更好的适应上肢的各种活动。
1.弹力带肩内外旋
将弹力带固定在与腹部平齐的位置,右肘与上肢之间夹一条毛巾,保持手臂放松但保证毛巾不掉落。右手抓住弹力带做小臂抗阻内旋和外旋,然后换另一侧做同样动作。
每边做10~15次/组,3~5组/天。
2.推墙压肩
面对墙挺胸收腹站立,与墙距离一臂,双臂伸直将手掌放在墙上,屈肘并伸展肩胛骨,身体向墙靠过去,当到达最大限度后保持15秒。
做3次/组,3组/天。
3.跪姿开肩
跪姿,呈四足支撑位,双手分开两个肩宽。吸气,肩胛骨向左侧方向顶高,右臂伸直,左臂屈肘,感受左侧胸腔拉伸,呼气换另一侧做同样动作。
左右交替为1次,重复做10~12次/组,2~3组/天。
4.松解肩胛提肌
头向右旋转45度,眼往下看,右手拉住头部,左手屈肘举高并贴住颈椎,保持20~30秒。
5.松解胸小肌
找一个墙角位置,双臂打开,屈肘靠墙,胸腔往前慢慢靠,到最大点时保持5~8个呼吸,慢慢还原。
提示:训练前做好热身,避免肌肉拉伤。上述后两个动作可松解肩胛骨周围肌肉。
五、治疗
针对肩胛骨缝区疼痛不适的问题,可以先从整体考虑体态问题,再进行局部处理,具体的治疗措施要根据专业医生的诊断来定。
来源:生命时报、孔佑象物理治疗师、百度百科
9.9元系列课程
支持试听,永久复看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锁定精彩!
点“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专业课程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