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足部的轻微不适,然而,有一种疾病却能悄然无息地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这就是 Freiberg 病。
Freiberg 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上特别容易漏诊、误诊。
一、什么是 Freiberg 病
Freiberg 病又称跖骨头骨软骨病,由 Freiberg于1914年首次报道6例第二跖骨头“梗死”的病例后命名。
Freiberg 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跖骨头缺血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前足痛,第二跖骨头最易受累,其次是第三跖骨头,第四、五跖骨头很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跖骨。
多见于需要多走或久站工作的人群,如护士、教师、舞蹈演员、运动员等。
术前X光片显示跖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变形
二、发病因素
1.解剖因素
第二跖骨头由于其长度较长且相对固定,在正常活动中也容易受到反复应力作用,因此是最容易发生 Freiberg 病的部位。
2.性别与年龄
Freiberg 病常见于青少年女性,文献显示其女男比例为 5:1。这可能与青少年女性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穿着高跟鞋,可能导致跖骨头反复受到强迫背屈损伤。
3.创伤与重复损伤
微创伤、重复损伤被认为是 Freiberg 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跖骨头长期受到反复应力作用,可能导致局部血运受损,进而引发骨软骨坏死。
4.血管功能不全
血管功能不全也可能在 Freiberg 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三、病理分期
经典的Smillie分期(1966年由Smillie教授提出)——基于跖骨头结构变化的分期
I 期
跖骨头骨骺缺血,局部发生细小的裂隙骨折;可伴有骨松质硬化。
II 期
病灶近侧出现松质骨吸收,中央部分开始沉入头部,关节面轮廓发生改变。
III 期
病灶近侧松质骨进一步吸收,中央部沉入头部,导致两侧骨质突出;跖侧软骨保持完整。
IV 期
跖骨头完全塌陷,部分关节软骨脱落形成游离体、背侧及外侧的骨质凸起发生骨折;此时解剖结构已无法恢复;骨骺可能在此阶段闭合。
V 期
呈骨关节炎改变,跖骨头变扁平、畸形;仅跖侧部分软骨保留原始轮廓,游离体缩小或消失,跖骨干增粗且致密。
四、临床症状
跖趾关节疼痛、肿胀,长期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早期跖趾关节压痛可能是唯一症状)
受累跖趾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背伸活动受限
跖骨头下方可出现胼胝体
晚期出现爪形趾或叠趾畸形
四、影像学检查
(一)freiberg病X线表现
基于smillie分期的X线诊断
I期:X线多为正常表现。
II期:X线跖骨头密度不均匀,可见囊性变,跖骨头有变扁平趋势。
III期:X线跖骨头增大、增宽,关节面不光整,可见中央凹陷,边缘模糊。
IV期:X线出现骨关节炎改变,关节间隙增宽,跖骨干增粗近节趾骨近端扁平、增宽,可出现跖趾关节半脱位,关节腔内游离体形成。
V期:X线跖骨头增大扁平,骨质致密,关节面轮廓可部分恢复,关节间隙变窄。
上图为第二跖骨头 Freiberg 病行闭合楔形截骨术前后 X 线片图像
(二)freiberg 病 CT表现
早期:能发现骨小梁微骨折,表现为骨小梁中断,还可看到跖骨头内部坏死区域的范围和位置。
进展期和晚期:清晰显示跖骨头塌陷程度、形态变化、关节面缺损和骨质增生情况。通过三维重建,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跖趾关节结构,包括跖骨头畸形形态和与周围骨骼的关系。
(三)MRI 表现
早期: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发现跖骨头软骨病变,如软骨表面高信号区(代表水肿或早期损伤),还能显示软骨下骨的骨髓水肿(骨髓腔内高信号)。
全病程:可以全面评估病变累及范围,包括骨组织病变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如关节囊增厚、滑膜炎症等。
MRI 证实存在 Smillie I 期疾病(C-F)
五、治疗
Freiberg 病非手术治疗的重点在于如何降低足部压力和减轻受累跖骨头的负荷。
保守治疗方式包括使用口服消炎镇痛药,避免高强度的活动(如跑步和跳跃)、改变穿鞋习惯、应用前足减压鞋以及跖骨垫等。
有研究报道指出大多数 Smillie I 至 III 期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逐渐加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
关节清理术、微骨折手术、髓芯减压、跖骨截骨术、关节置换术、关节成形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等。
下图为第二跖骨头背侧 Freiberg 病变,切除病变后行背侧楔形截骨治疗。
9.9元系列课程
支持试听,永久复看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锁定精彩!
点“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专业课程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