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物日|来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认识家门口的珍禽异兽!

文摘   2024-10-04 21:30   湖北  

👆长江文明馆走进长江厅大熊猫标本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熊,也是现存熊科动物中最古老的一种。从化石中发现,熊科动物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曾分化出至少7个分支,其中4个分支已经灭绝。现存的3个分支为大熊猫亚科、眼镜熊亚科(现仅存眼镜熊一个种)和熊亚科(包括北极熊、棕熊、美洲黑熊、亚洲黑熊、马来熊和懒熊共6个种)。

大熊猫为大熊猫亚科的唯一现存种,其祖先在大约1900万年前开始变得和其他熊不一样,逐渐演化成独立的分支,之后熊科动物又演化出眼镜熊,最后出现的是北极熊等其他熊。

👆熊科的演化关系

由于分化时间较早,大熊猫在形态结构上与其他7种熊有明显的差异,而和小熊猫则比较像,分类地位曾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有的认为应属于浣熊科(和大熊猫比较像的小熊猫曾属于浣熊科),有的认为大熊猫应独立成为大熊猫科。随着分子技术的应用,分类学家发现大熊猫在遗传上和熊科动物比较接近。现在国际上普遍认同大熊猫是一种特化的熊科动物,至于生理上和小熊猫比较像,是由于生活环境相似导致趋同进化的结果。


大熊猫现状

第一次全国大熊猫普查(1974—1977年)发现野外大熊猫数量为2459只,但是第二次普查(1985—1988年)发现只有1114只,数量明显下降,推测原因可能是竹子大面积开花。


自此,国家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保护大熊猫。第三次普查(1999—2003年)发现有1596只,虽然数量略有增长,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栖息地破碎化可能是大熊猫主要的生存威胁。最近一次普查(2011—2014年)发现有野生大熊猫1864只,比上次调查增加了268只。这是在国家实施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之后,大熊猫种群数量维持的稳定状态。

自然条件下大熊猫的种群数量难以有明显的增长,因为它们在野外繁殖缓慢,雌性发情时间短,独居的习性使它们很容易错过雄性,错过就要再等一年。此外,胎儿非常弱小,仅为母体体重的1/933(约100克),容易夭折,繁殖成功率很低。四川野生雌性大熊猫7岁半开始首次繁殖,一般两年繁殖一次,每胎产一崽,20岁繁殖结束。理想情况下,一只雌性大熊猫一生可以繁殖6~8只幼崽,但幼体死亡率较高,最多只有5只可以存活下来。

作为一个“活化石”物种,大熊猫似乎正在走向灭绝的道路,但在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之后,深受人们喜爱的大熊猫又可以繁衍生息了。

👆长江文明馆走进长江厅第八单元

生命长江生生不息展区中华鲟标本

中华鲟是鲟鱼的一种。全世界现生的鲟形目鱼类有27种,还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栖息于东亚、欧洲和北美等地的淡水、咸水和海水中,是淡水鱼类中寿命最长且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我国有现生种2科4属9种,其中鲟科2属、长吻鲟科2属。鲟科包含鲟属6种、鳇属1种:中华鲟、小体鲟、达氏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裸腹鲟和达氏鳇。长吻鲟科包含白鲟属1种和长吻鲟属1种,分别是白鲟和长吻鲟。

中华鲟曾在我国广泛分布,南抵珠江及海南省万宁市近海,沿珠江水系可达浔江;北起黄海北部海洋岛,溯河洄游至长江水系的金沙江下游产卵。文献上记载,中华鲟曾见于朝鲜西南部和日本九州西部。目前,中华鲟仅见于长江流域。

长江边上有句古话“千斤腊子万斤象”,这里的“腊子”指的是中华鲟。中华鲟是长江流域的珍稀名贵鱼类,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与白鲟、白鱀豚和江豚一同被列为长江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有“长江鱼王”之称的中华鲟,体型仅次于白鲟,最大体重可达600公斤,最大体长可达5米。

👆全世界最大的中华鲟标本,全长4.4米

(藏于长江三峡中华鲟研究所)

中华鲟的头呈长三角形,口位于腹面;身体延长呈梭形,两端尖细;尾鳍上下不对称,是歪型尾;5行纵向排列的骨板,犹如盔甲;它在水中遨游的时候,宛如一条“巨龙”。这条“巨龙”是白垩纪残留的种类,曾与恐龙同时代生存,至今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约1.4亿年,被誉为“水中的活化石”。


中华鲟现状

在长江修建的大型水利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得亲鱼无法溯河至金沙江产卵。中华鲟产卵场的数量由原来的20个减少至现在仅有的1个。产卵场的位置由金沙江下游至长江上游600公里的区域变为葛洲坝至庙咀约4公里的范围。有研究表明,中华鲟自然繁殖规模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亲鱼的性腺出现了退化现象,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后代种群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长此以往,中华鲟种群将会持续衰退。除此之外,长江航运、渔业捕捞和水体污染等因素也对中华鲟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也是其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

👆中华鲟幼体

目前,中华鲟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度濒危物种。为了保护中华鲟物种资源,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移养和放流等研究工作。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在长江中游、长江口、珠江和闽江等水域共放流不同年龄、不同规格的中华鲟鱼苗700万尾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华鲟的自然资源。


👆长江文明馆走进长江厅大鲵标本

中国大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两栖动物,虽然被称为“娃娃鱼”,但它并不属于鱼类,而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有尾两栖类。化石纪录显示,3亿5千万年前大鲵就在地球上出现了,中国大鲵约在1亿6千万年出现,那时候的大鲵和现在的大鲵形态差异不大。它们有着像肺鱼一样的体型,但是进化出了四肢,能够登陆。肺鱼家族是在3亿8千万年前出现的,1亿多年前的肺鱼已经能够用鳍行走,可以短暂地脱离水环境。

👆中国大鲵

👆肺鱼

简单地说,肺鱼是鱼类中进化得比较高级的一个类群,而大鲵是两栖类中进化得比较原始低等的一个类群,从肺鱼到大鲵,展现了脊椎动物从鱼类到两栖类、从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程,二者均是生物演化史上的活证据。

大鲵是有尾两栖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类,而中国大鲵又是大鲵中最大的一种,也是全球现存的8000多种两栖类动物(包括以蛙为代表的无尾类、以蝾螈为代表的有尾类和以蚓螈为代表的无足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1.8米,体重可达50千克。

👆中国大鲵

👆日本大鲵

👆美国大鲵

世界上现存有三种大鲵,分别是中国特有的中国大鲵、日本特有的日本大鲵和美国特有的美国大鲵。它们同属于隐鳃鲵科,但是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亲缘关系更近,都为大鲵属,而美国大鲵为隐鳃鲵属。研究发现,亚洲是大鲵的起源地,美国大鲵的祖先通过陆桥(如白令陆桥)扩散到美洲。

中国大鲵在我国分布广泛,过去被认为是一个种,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野生的中国大鲵至少分化出了5个种(广西大鲵、贵州大鲵、四川大鲵、陕西大鲵、安徽大鲵),分化物种的确定对大鲵的保护非常有意义。



中国大鲵生存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大鲵在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包括青藏高原)的很多山间溪流、河流、地下溶洞中可见到,野外资源丰富。近年来,野生大鲵物种数量锐减,野外考察已很难发现大鲵踪迹,几近灭绝。我国于1988年将中国大鲵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收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极危物种。2008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公布的“全球最奇特濒危两栖动物”名单中,中国大鲵排在第一位。

究其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栖息地遭到破坏,中国大鲵和很多两栖类动物一样,对栖息地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不喜被打扰,一旦人类活动密集,它将很难生存;二是盗猎严重,夸大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使其在黑市上价格极高,有些人冒着坐牢的风险也要捕杀它;三是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养殖场的种苗大部分来自野外捕捉,子二代变成可以合法买卖的商品。

👆养殖的中国大鲵

目前,中国大鲵的人工养殖比较成功,也有养殖后放归野外的情况,但是,这对物种保护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中国大鲵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不同的种之间虽然具有基因上的差异,但是可以杂交。人们在养殖、放归的时候并不会对其进行遗传上的鉴定,导致野生种群的基因被污染,造成分类上的困难,反而不利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所以,对物种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去破坏它的栖息环境,不进行过度的人为干扰。



👆长江文明馆走进长江厅扬子鳄标本

扬子鳄古称鼍(tuó)或中华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爬行类动物,历史上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从上海到新疆准噶尔盆地、从海南到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有扬子鳄的足迹。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少数地区,主要在安徽,呈点状分布,曾经野外个体数量不足200条,不过人工繁育的数量相对较多。

在世界上现存的近30种鳄鱼中,扬子鳄是体型较小的一种,体长1.5~2.1米,体重36~45千克。和其他鳄鱼最明显的区别是头和脚。全球的鳄目动物共分为三个科:头部最细长的长吻鳄科(也叫食鱼鳄科,包括印度鳄和马来长吻鳄)、头部较长的真鳄科(包括约18种鳄鱼)和头部较短的短吻鳄科(包括扬子鳄、美国的密西西比鳄、中南美洲的约7种凯门鳄)。这三个科的鳄鱼头部区别比较明显。

扬子鳄所在的短吻鳄属仅有两种,另一种为体型较大的密西西比鳄(体长2.6~4. 6米)。除了体型不同之外,二者最典型的区别是扬子鳄的前肢趾间无蹼,而密西西比鳄的前肢趾间有蹼。所以,识别扬子鳄可以从产地、头型、趾型三方面综合判断。

👆短吻鳄属的两个种


对扬子鳄的保护

扬子鳄是中国仅有的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本土鳄类,因其数量稀少,1972年被列入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为附录Ⅰ禁止国际贸易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定为极危种。

👆保护区的扬子鳄

为了使这种珍稀动物能够延续下去,中国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人工养殖场和扬子鳄繁殖中心,目前大约圈养了15000条扬子鳄。虽然扬子鳄种群的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呈现出回升势头,但是保护工作仍需加强。



👆长江文明馆走进长江厅川金丝猴标本

川金丝猴是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的一种,仅分布在我国,除了四川外,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地区、东到湖北的神农架地区也有分布。目前总的种群数量约为16000只,其中四川分布有10000只左右。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川金丝猴的栖息地严重碎片化,目前仍处于濒危状态,在我国为一级保护动物。

川金丝猴与我们常见的猕猴都属于猴科动物,却代表猴科的两个不同亚科,后者属于猴亚科。它们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疣猴没有颊囊(面部储存食物的地方)。疣猴亚科共有30多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川金丝猴是疣猴中分布纬度最高的一种。作为一种森林树栖动物,它们多生活在温带针阔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中。

金丝猴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的嘴唇和鼻子,嘴唇格外膨大而厚实;鼻子退化,鼻梁凹陷、鼻尖向上倾斜,像在仰头,因此又叫仰鼻猴。川金丝猴多分布在海拔1500~3400米的高原,氧气相对稀薄。这种 “朝天鼻”是对高原缺氧环境适应的结果,有利于减少呼吸的阻力。


川金丝猴的残酷生存竞争

川金丝猴的婚配制度是一夫多妻制,这也是灵长类动物中最常见的婚配形式。一个主雄和多个雌性配偶,再加上它们的婴猴、幼猴,组成一个基本的社会单元,然后多个社会单元组成一个族群,层层嵌套,组成分队、群组。除了繁殖的社会单元,还有未繁殖的全雄性单元,多是由刚成年的雄性猴子组成。

这些单元组合在一起,既相互合作,又存在残酷的竞争。平常它们一起觅食,共同防御天敌,但是为了繁殖,又会不停地斗争。全雄性群的个体要想获得繁殖机会,只能通过打败主雄的方式获得。

一个社会单元内的主雄一旦被打败,他的婴猴也会被新来的主雄杀死,这种行为叫作“杀婴”,在狮子、狐猴等多种哺乳动物中存在,因为雌性的哺乳期通常较长,杀婴是为了迫使雌性再次繁殖,尽快生下新主雄的后代。

👆川金丝猴母子

然而,母猴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杀死。为了保护婴猴,母猴会伺机与不同的雄猴(包括邻居主雄、全雄群的个体)交配,模糊父权。这样不管未来谁当了主雄,都不会轻易杀掉它的孩子。




文字来源

《河畔珍灵——家门口的珍禽异兽》


关于《河畔珍灵》丛书


由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典藏研究部编撰。该系列以馆藏中最有特点、最有故事性的动植物标本为选题,以世界著名大河流域的天然地理联系为线索,从尼罗河出发,沿着人类走出非洲的足迹,分七本讲述大河流域的动植物故事。

书籍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内容忠实于生物的本性,不虚构、不神化。同时,它们还是帮助家长回答孩子花式提问的参考书,是动植物研究爱好者深入探究生命背后故事的趣味科普读物。



标星我们



按以上步骤将武汉自然博物馆标星置顶

就不担心会迷路哟

免责申明

本微信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关于我们

  怎么去?


园博园东门

公交车:乘坐336/342/790/792到园博园东门站
地铁:乘坐地铁7号线到园博园站b站口出站
自驾车:驾车导航“汉口里地下停车场”
武汉园博园东门入园后向右侧沿路往北走约800米

武汉自然博物馆
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常设展览“大河之旅,生命之歌”以大河为背景、以生命为主题、以贝林捐赠标本为基础,着眼于世界主要大河流域的地质生态环境,重点展示其地质生命史、生物多样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