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交界部肿瘤的手术处理技术
李好,王明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明松
王明松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胸外科行政主任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颈胸交界部肿瘤临床上并不罕见,手术操作过程中,肿瘤的暴露成了最大的问题,即使应用头灯照明,胸腔镜照明,多位助手的牵拉协助,肿瘤的暴露仍成为很大的难题。由于肿瘤往往过大,且颈胸交界部空间相对狭小,肿瘤的后方或者说背侧难于探查或游离,因此术者进一步操作将变得非常棘手,如若强行分离极易造成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一些重大并发症。因此笔者提出了两种较为创新和代表性的手术处理技术。相关内容于2024年5月发表在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上(李好,王明松. 颈胸交界部肿瘤的手术策略[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24,11(2):85-90. DOI:10.3877/cma.j.issn.2095-8773.)图1。
图1
颈胸交界部肿瘤发生位置多变,形态各异,病理类型多样。造成手术方式的多样化。总体来说分为微创及开放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少数病例需结合颈部切口联合胸部开放或微创切口入路。根据肿瘤生长位置的不同,导致手术入路方式各异。
01
微创手术入路
微创手术入路分为颈部微创小切口(包括胸骨上窝小切口、锁骨上小切口等)、腔镜微创、达芬奇机器人微创。
部分类型肿瘤不但处在颈胸交界部,而且其颈部部分或胸部部分范围均较大,对于活动性好,边界清晰的肿瘤,此时可行联合切口切除肿瘤。如颈部小切口联合腔镜切口或颈部小切口联合达芬奇机器人切口,颈部和胸部分别游离,避免一侧游离过深,以致暴露困难、增加损伤、出血等风险。
02
开放手术入路
开放手术入路包括胸骨正中切口、Grunenwald切口和”L”型切口、PauIson切口等。
对于肿块较大,不适合微创手术的患者,常采用开放手术入路。或者微创手术进行当中出现大出血或者切除困难等情况,常也需中转成为开放手术入路。
还有其他一些开放手术切口,基本是上述几个切口的延伸或者改良,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切除范围的肿瘤采用不同的入路方法。总的治疗原则是显露充分、保留功能,减少创伤,确保安全,平衡利弊,让患者的健康利益最大化。
01
分块处理技术
颈胸交界部肿瘤部分病理为良性,有的处在良恶性之间的,肿瘤较大,影响暴露的,可分块处理,即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分块处理,在不影响切除效果的前提下,暴露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对于良性肿瘤来说,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或大出血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肿瘤分块处理,在不影响完整切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还能够提高切除效率,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02
膜内处理技术
大部分良性肿瘤,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晰,侵袭性不强,对于此类型肿瘤,包膜内处理不但是有效的处理方式,更是安全的处理方式。很多颈胸交界部肿瘤呈现良性特征,如膨胀性生长,包膜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组织疏松。此种类型可予以包膜内逐步游离肿块,避免游离过程中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包膜内除了肿瘤的滋养血管外,无其余粗大血管,也极少有神经生长入包膜内。因此,包膜内处理肿块不但能够完整游离肿块,而且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此两种方法优势明显,可安全有效地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对良性肿瘤尤为适用,对于恶性肿瘤,在根治性完整切除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如发生不可挽救的大出血、脏器破裂等情况),此两项处理技术也推荐采用,在主体肿瘤切除后、暴露改善的情况下,再逐步切除残余的肿瘤,再跟进后续肿瘤的综合治疗,如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达到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肿瘤的目的。
图2 膜内处理
图3 分块切除
更多丰富内容,敬请关注后续系列连载...
009122-241023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参考
推荐 • 阅读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