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创新发展之行与思—《人民政协报》头版刊发国家大剧院王宁院长署名文章

文化   2024-08-29 15:19   北京  


国家大剧院创新发展之行与思

——国家大剧院院长 王宁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文艺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作为国家文化平台、首都文化金名片、百姓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发展理念,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四高要求,不断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书写国家大剧院篇章。



思想眼界之新:“六大平台”书写行业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眼界决定胸怀,胸怀决定高度。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眼界要宽,胸怀要广,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眼界要宽,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养分。前不久,“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万民欢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大剧院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京剧《赤壁》、歌剧《赵氏孤儿》、话剧《样式雷》等一系列聚焦于民族文化的精品力作。近期,我们还在筹备一部以“雨燕”为切入点,展现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剧目。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北京800年建都史“三部曲”,以胡同为主题的特色展览等,讲述壮美中轴的前世今生、大美京城的风雨砥砺,再现不同朝代鼎盛繁华。


胸怀要广,就是要守正创新,用新思路、新模式定义剧院、运营剧院。剧院不仅是表演艺术的殿堂,更应该是一座综合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建院以来,我们通过海量演出、艺术展览、歌剧电影展、线上演出、艺术餐饮、艺术文创……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多元艺术之美,为观众创造更多文化服务新场景。


在17年的创新发展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六大平台”,即表演艺术中心平台、主题原创艺术平台、艺术普及教育平台、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数字文化传播平台,不仅在国内推动了艺术创新、繁荣了演艺市场,更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艺术创作之新:“三精”创作锚定新高峰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意识为引领,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努力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文艺作品,助力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是国家大剧院始终秉承的艺术生产理念。


建院17年来,我们从中华文脉中汲取力量,创作了一批既能体现历史厚重感、又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优秀原创剧目。比如民族舞剧《天路》,民族歌剧《青春之歌》《金沙江畔》《方志敏》《长征》,话剧《林则徐》《邓世昌》等。2022年,我们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创造了民族歌剧的“样板”。在选题上,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讲述了发生在宁夏西海固的温暖故事;在创作中,传承民族音乐风格,特别是加入当地方言,让该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舞美上,运用“诗化”的空间语态,两块冰屏与实景的转换、叠加,给观众们带来了更深的想象力和沉浸感。


民族歌剧《山海情》剧照

话剧《邓世昌》剧照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不仅面向民族,更放眼世界,将世界经典作品制作成更具现代性、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大剧院版本”,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国家大剧院制作”成为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我们向歌剧领域的“高峰”——瓦格纳歌剧《指环》之《莱茵的黄金》发起挑战。8月底,这部史诗歌剧将和广大观众见面。


歌剧《莱茵的黄金》剧照


为民惠民之新:“人民殿堂”构筑新艺苑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人民群众既是艺术作品的接受者,也是艺术氛围的营造者、艺术发展的推动者。


国家大剧院作为“人民的艺术殿堂”,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探索题材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化,打造了涵盖歌剧、话剧、舞剧、戏曲、音乐戏剧等多艺术门类的百余部剧目,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普及教育,充分发挥剧院在推动全民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周末音乐会”“春华秋实”“经典艺术讲堂”等一系列公益演出活动贯穿全年;“百场公益演出”走进社区、医院、学校、部队、科研院所等地,艺术普及“滴灌工程”做到全面覆盖、润物无声;每逢节日举办的“公益座”感谢为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专门为亲子家庭打造的歌剧《没头脑与不高兴》《阿凡提》系列不仅深受孩子们喜爱,也适合全家老少共同欣赏……


“五月音乐节”走进慕田峪长城


国家大剧院公益演出走进密云区不老屯中学


全民美育,需要全方位的艺术滴灌,观演礼仪培养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做好“台上”功夫,也将提升“台下”观众素质作为己任。今年7月,国家大剧院倡导发起“文明观演在行动”,凝聚起多方力量,营造文明观演氛围,且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作为综合艺术展示平台,我们每年推出近40个跨界融合的主题艺术展览,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绘画、摄影、雕塑、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广大观众在“音画交融”中品味艺韵悠长。


天工京作—北京燕京八绝非遗艺术精品特展

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展


交流融合之新:“你来我往”广结新艺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促进和谐共存。


剧院作为各个国家文明的展示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在文化交流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建院以来,我们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一直推动全球不同表演艺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互鉴。尤其是由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的世界剧院联盟,截至目前,已有21个国家、32家著名艺术机构成为联盟成员。


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时指出:“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借助世界剧院联盟这座“桥梁”,我们常态化举办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创新论坛模式及议题设置,创造性应用及转化论坛成果,三大论坛已成为中外表演艺术机构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建院至今,国家大剧院广邀国际知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登上剧院舞台,我们创新策划节目安排,更多元、更多维地将世界经典传播给中国观众。而每逢国际大师到访,我们还会精心安排行程,请他们感受中国文化,通过他们向世界传播大美中国,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今年1月,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大剧院举行;5月,“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大剧院举行;8月,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受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邀请,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的“北京青年交响乐团”赴美参加“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下半年,我们还有多个海外巡演项目,希望用高品质的演出,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北京青年交响乐团”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奏

科技赋能之新:“云端艺术”铺展新图景

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自古至今,文化与科技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推进文化艺术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


2020年4月起,国家大剧院首创“线上演播”并持续坚持至今。300余位艺术家、主持人、专家学者受邀在演出前导赏环节详解作品内涵,迄今累计播出250余场,累计点击量达60亿。



我们还通过建设智慧剧院、数字剧场等数字化文化阵地,运用XR、AR、VR、全景声等前瞻科技丰富艺术表达,通过“5G+4K、8K”传输技术优化传播品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投放的精准度,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数字文化产品。


运营管理之新:“一院三址”开拓新格局

剧院是人类文明重要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承担着引领艺术传承创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提升剧院运营水平,创新剧院管理模式,不仅是剧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文化艺术繁荣、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


去年年底,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正式启用,国家大剧院开启“一院三址”新格局,我们积极谋划,革故鼎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形成“差异化定位、一体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布局差异化定位,围绕国家大剧院的“综合性”、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专业性”、北京艺术中心的“现代性”,多元呈现中外艺术,多维策划品牌活动,多重设置场馆功能,形成三址既各具特色又同源共流的良好局面。创新一体化管理,将“统筹管理、垂直管理、协调管理、属地管理”四种管理相结合,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观众需求,以改革为动力,向管理要效益。


宁在新中失败,不在旧中成功。因为创新,文化被注入全新的能量,绽放出巨大的活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秉承开放包容,在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交融中,谱写新时代文艺事业创新发展之崭新乐章。



内容转自人民政协报8月27日01版

编辑:李子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