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篇巨制的前夜先声 |《莱茵的黄金》明晚即将闪耀国家大剧院

文化   2024-08-27 22:28   北京  



“谁若从莱茵的黄金中,

铸造出魔力非凡的指环

便可收天下于囊中。”


相较于其他歌剧创作者,瓦格纳的艺术创作是具备系统思维的。瓦格纳的艺术观念有完整的闭环,更有明确的艺术创作路线图。瓦格纳不满足于写出几部畅销的歌剧商品,更鄙视为迎合大众而提供几首流行的“口水咏叹调”。他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山之巅,构建以艺术为核心的教化体系,而《尼伯龙人的指环》则是瓦格纳伟大理想的实现物。

为了上演《指环》,瓦格纳考虑打造再现古希腊节日的大庆典。他曾考虑在琉森湖上搭建一座临时的歌剧院,观众是有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来到临时的歌剧院中享受免费的“主菜”(瓦格纳语)。最后通过熊熊的“大火”毁掉剧院,更要将歌剧总谱付之一炬,如同《指环》末尾吞没一切的火焰。水与火的交融正寓意着时间的循环往替。观众在乐剧中读懂了世界,了解了时代使命,更深谙人性的真谛。



在水面上修建歌剧院在19世纪无异于天方夜谭,但21世纪的北京就已经实现了。更有趣的是,我们将要在国家大剧院的湖面剧院中再次见证《指环》的到来。历史就是如此充满了戏剧性,在德国拜罗伊特安眠的瓦格纳是否能想到,是北京的艺术家完成了他“疯狂”的梦想。而在19世纪,路德维希二世国王真正为瓦格纳的“灵感”插上了翅膀,大量经费的投入帮助瓦格纳在巴伐利亚建立歌剧艺术的“瓦尔哈拉神殿”,拜罗伊特的节日歌剧院在瓦格纳的精心设计下拔地而起。瓦格纳将心中所有的基本要素集合起来:木质结构、扇形观众席、下沉(带遮盖板)的乐池。剧院设计的目的是要将乐队演奏员隐藏到乐池中,创造“神秘的深渊”,产生“幽灵般的音乐音响”,去“模拟最真实的生命本身”。瓦格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指环》搭建一个“家”,更是世界歌剧迷朝觐并接受教化的高地。



“只有拒绝爱情的诱惑,

只有摒弃爱情的欢愉,

唯此才可获得魔力,

从黄金中铸成指环。”


前往拜罗伊特,观看《指环》,是娱乐活动吗?是音乐之旅吗?恐怕这些都不符合瓦格纳的初衷。瓦格纳很明确,为了回报路德维希二世国王不惜血本的投入,他考虑构筑一座精神的高地,一座教育世世代代青年人的圣殿。他的歌剧理念强调音乐、戏剧、视觉全方位的统合,创造出“整体艺术品”[Gesamtkunstwerk],达到一种美学和艺术标准,不再是追求商业利益和社会虚荣。《指环》的戏剧轮廓根植于论文《尼伯龙人的神话:作为戏剧的草稿》[Der Nibelungen-Mythus: Als Entwurf zu einem Drama] ,创作时间可追溯至1848年10月。瓦格纳在结构上借鉴了古希腊节日盛典的三联剧模式,再加上前夜(“序篇”[Prologue]),形成了“四部曲”[tetralogies]。歌剧写成了连续剧,这并非破天荒的创造,更多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四日观剧,非同小可,瓦格纳也希望所有阶层的人都能抽出时间沉浸在戏剧中,而不是在一天辛苦的有偿工作之后精疲力竭地走进剧院。因为这一切不是简单娱乐,而是接受世界观的重塑。


国家大剧院版《莱茵的黄金》

指挥吕嘉与导演斯特法诺·波达


《指环》结合了北欧的神话故事,瓦格纳将其中故事进行了删选、精炼、重构,在原有人物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戏剧内核“指环”的地位,并且与其他所有要素紧密关联。可以说,是瓦格纳赋予了指环可怕的法力。而整部戏剧的创作过程则是通过倒叙的方式,剧情逆流而上,寻觅本源。瓦格纳在1848年10开始创作《齐格弗里德之死》(《众神的黄昏》),符合了他一贯坚持的戏剧话题:英雄之难与殉道的痴女。在此基础上,瓦格纳再创作《青年齐格弗里德》,交代了故事的前传。不止于此,瓦格纳又倒叙创作了《女武神》和《莱茵的黄金》,一部言说齐格弗里德的离奇身世,一部则交代那充满神秘感的指环的来源。到最后完成《莱茵的黄金》的脚本时已是四年之后的1853年。在构架出四部歌剧的情节后,瓦格纳开始顺序进行音乐创作,最终于1874年完成全部谱曲内容,并在1876年拜罗伊特节日歌剧院落成后,上演了整套的《指环》。这部非凡的作品的确是瓦格纳最为重视的创世杰作,瓦格纳坦言:“我的全部人生哲学在《指环》得到了最完美的表达。”



“莱茵的黄金!

最纯洁的黄金!”


《莱茵的黄金》是《指环》中篇幅最短的。而作为整部故事的开篇,《黄金》奠定了四部联剧的思想、戏剧以及音乐的基底。这部歌剧的音乐逻辑关乎整套作品。瓦格纳称这部作品是“世界的摇篮曲”。整部悲剧情节曲折,充满了对人性的拷问,音符展现了戏剧情节,更无时无刻地透露着哲思理想。

“指环”神话始于爱情与权力的对立。尼伯龙族的侏儒阿尔贝里希弃绝爱情,得到了莱茵河底的黄金。为神族修建了瓦尔哈拉宫殿的巨人,听闻指环的魔力,果断放弃了青春女神弗莱娅,以黄金作为自己的酬劳。神族首领沃坦极不情愿地放弃了骗来的指环,但内心始终心有不甘,这也为后情进行了铺垫。



《黄金》是神话体系中,众神亮相最多的一部,也是不同神种全部亮相的一部。巨人族、神族、尼伯龙族、仙女族的世界都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族群不同,但却拥有相同的“人性”(或“神性”)弱点——对权力的贪欲。争夺权力所带来的现世报(巨人族为了争抢黄金而自相残杀)依然无法浇灭所有角色抢夺指环的欲望。但剧中也有清醒的角色——火神,他是关键先生,也是看透一切的智者。他与众神若即若离,他的悲惨预言在后情中也都应验了。看似宿命的剧情设计透露出瓦格纳对世界万物的反思。

《黄金》在艺术历史中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瓦格纳将歌剧前辈使用的音乐戏剧关联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形成了主导动机体系。他为歌剧中的人物、物件、思想等都构造了独特的音乐。我们可以听到黄金动机放射的万丈光芒;听到瓦尔哈拉宫殿动机中宏大的铜管音效;听到火神动机中灵动的火苗;听到巨人动机中阔步的节奏。标签式的音乐伴随着戏剧共同前行,贯穿四部歌剧,为观众建立了可以聆听的情节表达,“闭眼听戏”成为现实。


国家大剧院版《莱茵的黄金》排练用乐谱


瓦格纳是贝多芬的超级迷弟,自称是贝多芬精神的继承者(虽然也有他人如此自称)。瓦格纳关注贝多芬以来的德奥器乐传统,在歌剧中使用了大型的管弦乐队,器乐语言成为瓦格纳戏剧表现的重要手段。瓦格纳甚至认为人声也是他乐队的一部分,如此观念令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深刻反思“歌唱主义至上”的道路。瓦格纳在《黄金》的前奏曲中通过无与伦比的器乐效果,展现混沌初开的神奇效果。主和弦被执着地演奏了5分钟(136小节),加上层层叠入的流畅旋律,表现了河水自深层的暗涌到表层浪花的妙境,也拖着所有的观众沉入魔幻水世界中。此外,在沃坦进入尼伯龙海姆的换场音乐中,瓦格纳呈现出一段长大的打击乐段落,其中敲奏十八个铁砧的鸣响让观众听到了未来主义的音响。瓦格纳作为步入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作曲家,探索了西方调性音乐的边缘。《黄金》如同超大篇幅、不间断的乐句,绵延不断的旋律,搭配着悬而不决的和声,构造出无间断的戏剧表达,这也是瓦格纳歌剧的标志特征。

我们更不能忽视《黄金》中舞台方面的革命。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歌剧导演,瓦格纳为了达到神话魔幻的舞台效果,主导的舞台设计创造了很多奇迹。如舞台上可移动的托举小车,配合布景的遮挡,完美营造出莱茵河鱼美人游动的效果。瓦格纳作为歌剧历史上的“未来的同时代人”,审视时代,更远眺未来,身前身后的模仿者不计其数,他也真正建立了新的歌剧传统。


国家大剧院版《莱茵的黄金》舞美概念图


让我们欢庆吧,《指环》来了,你看那黄金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我们将再次见证瓦格纳的湖面剧院的理想照进现实。我们携手步入水火构造的时空挪移中,在戏剧中幻想,在音乐中翱翔。借用巴黎歌剧院设计者加尼叶的名言:“你走进这里,东南西北,我说了算”。而梦醒之后,萦绕在我们思维之中的恐怕是对人性、对世界的重新勾画。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4.8.28 /8.30 /9.1 /9.3 19:00 

演出地点: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制作

瓦格纳歌剧《指环》之《莱茵的黄金》


作曲/脚本:理查德·瓦格纳

世界首演:1869 年 9 月 22 日于慕尼黑宫廷剧院

演出时长(无中场):约2小时40分钟


主创

指挥:吕嘉

导 演/编 舞/舞美&服装&灯光&多媒体设计:斯特法诺·波达

戏剧指导:保罗·贾尼·切伊


角色演员

沃坦 | 男中音:埃吉尔·西林斯

多纳 | 男中音:罗伯特·博克

弗罗 | 男高音:王川

洛戈 | 男高音:克里斯蒂安·弗朗茨 

弗里卡 | 女中音:贝蒂娜·兰奇 

弗莱娅 | 女高音:塔尼娅·库恩 

埃尔达 | 女中音:牛莎莎

阿尔贝里希 | 男中音:托马斯·托马森 

米梅 | 男高音:阿诺德·贝祖延 

法索尔特 | 男低音:安德烈埃·西尔维斯特雷利 

法弗纳 | 男低音:关致京*

水仙子沃克琳德 | 女高音:秦侃如

水仙子薇昆德 | 女高音:徐晓英

水仙子弗洛丝希德 | 女中音:张亚洁


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滑动浏览演出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票~


往期回顾:

重磅开票 | 国家大剧院即将开启瓦格纳歌剧《指环》篇章

“六边形战士”斯特法诺·波达带你走进《指环》前

《指环》前夜:故事要从莱茵河底的黄金讲起......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指环》之《莱茵的黄金》即将强势登陆

走,一起寻找黄金~《莱茵的黄金》火热进行中


撰稿:康啸(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排练照摄影:高尚、肖一

关系图设计:侯思言、孙小小

编辑:陈暮寒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