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OTECH | 华南农业大学王孝林课题组综述乙烯信号传导与植物胁迫响应在植物-微生物组全息生物体系中的调控机制

学术   2024-12-11 16:28   英国  

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促进果实成熟的同时,还扮演着调控细胞分裂、种子休眠、开花进程以及逆境响应等多种生长发育环节的核心角色。通过遗传筛选技术,科研人员成功鉴定出一系列对乙烯信号不敏感的水稻突变体,它们因根部展现出独特的“猫胡须”状形态,而被形象地命名为“猫胡子(mao hu zi, mhz)”突变体。这些突变体体内缺失了乙烯信号传导路径中的几个关键组件,具体包括OsEIN2(又称MHZ7)和OsEIL1(又称MHZ6),以及一些新近发现的乙烯信号调控因子。这些开创性的发现为我们深入剖析并构建更为详尽的水稻乙烯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王孝林课题组在aBIOTECH 发表了题为MHZ3: a key regulator of ethylene signaling in rice的综述

MHZ3在乙烯信号传递中扮演双重角色

乙烯受体在乙烯存在与否的条件下,会在激活、失活及中间状态间灵活转换,然而,乙烯分子与受体构象变化之间精确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近期,有研究利用水稻乙烯信号负调控组分OsCTR2 在响应乙烯时快速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之间的转变作为信号激活和衰退的灵敏指标,发现膜蛋白MHZ3在调控OsCTR2磷酸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点击文字了解研究内容)

图1 MHZ3是水稻乙烯信号的关键调控因子

通过深入探究MHZ3与乙烯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阐明了MHZ3在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双重角色,即在没有乙烯情况下MHZ3与乙烯受体互作维持OsCTR2磷酸化,OsCTR2处于激活状态,关闭乙烯信号;而在乙烯存在下,MHZ3与受体互作减弱,OsCTR2失活,MHZ3重定向OsEIN2,稳定OsEIN2使乙烯信号转导处于激活状态。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植物在响应环境信号和发育信号时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也为深入理解乙烯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乙烯信号传导与植物胁迫响应在全息生物体系中的调控机制

植物与复杂的微生物群(包括原生生物、细菌和真菌)密切协作,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免疫、代谢和激素平衡至关重要。尤其是微生物群能够调控乙烯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的胁迫响应机制。微生物不仅能感知乙烯并作出响应,还通过协同调控乙烯信号,与植物形成互利关系。这种互作扩展了植物的遗传潜力,丰富了乙烯信号传递的调控能力,大幅提升了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因此,乙烯信号通路成为连接植物与微生物组的关键纽带,共同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生命系统。

植物乙烯的合成起始于甲硫氨酸,经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由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催化为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最终在ACC氧化酶(ACO)的作用下转化为乙烯,激活多种生理响应。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通过分泌相关酶类(如ACS和ACO)间接提高乙烯生成,或直接合成乙烯。此外,微生物还能分泌生长素和茉莉酸等激素,与乙烯信号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部分微生物则利用ACC脱氨酶分解ACC,减少乙烯生成,展现出精细的调控能力(图2)。

图2 共生功能体水平上的乙烯信号调控与植物胁迫响应

鉴于MHZ3在乙烯信号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及其作为乙烯受体开关的独特功能,作者提出了全息生物调控模型。在这一模型中,MHZ3作为植物与微生物组的核心连接点,协调双方应对胁迫的响应,通过精准调控乙烯信号显著提升植物的抗胁迫能力。该模型揭示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协作的深层机制,为农业改良和生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孝林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Arif Ali Khattak为第一作者,本科生黄颖珊参与了部分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华南农业大学-拉多美集团产业学院的资助。

引用本文:
Khattak, A.A., Huang, Y., Afzal, M. et al. MHZ3: a key regulator of ethylene signaling in rice. aBIOTECH (2024). 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4-00189-x


E
N
D

本公众号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和宣传科研成果

已推送文献可提供PDF,如有需要,文章后留言即可

欢迎联系微信:506911145 或邮箱506911145@qq.com

植物科学SCI
持续关注植物科学研究进展,每天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