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辍 浑然为一 |《格物知中华》第十一集《翰墨典籍》

时事   2024-12-11 16:21   云南  
「去博物馆格物,在中华史致知」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活起来


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12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纪录片《格物知中华》-文物里的交往交流交融(云南篇),今晚21:12播出第十一集《翰墨典籍》

在文字尚未诞生的岁月里,人们将故事和经验口耳相传,也在木头上刻画下长短不一的痕迹,用绳子打出大大小小的绳结,在崖壁上画下线条简单的图案,用树叶、果实、针线等物品的组合传情达意,这些人类早期的沟通手段简朴而有效。随着文明进步,人们有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和思想需要记忆和交流,于是从图形演变出了符号,不同的族群运用各自的智慧和逻辑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和汉字一样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壮族坡芽歌书

这块土布上绘制着81个神秘而奇特的图案,包含星月、鸟虫、鱼犁。每个图案,都代表着一首壮族情歌,情歌背后的一个个故事,勾勒出壮族青年男女相识、相恋、相知直至白头的浪漫旅程。这些符号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形态、音节、意义固定不变,表现的内容有始有终。


坡芽歌书的发现,填补了壮族没有自源性古老文字的空白,而且印证了从图到字的人类文字发展过程,在人类学、文字学、民族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 

东巴古籍

东巴文是纳西族先民创制的一种古老文字,由被称为“东巴”的纳西族祭司用于书写经书,因此称为东巴文。东巴文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仍在“活态”使用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纳西族的语言和社会生活,包含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对家庭和睦、国家富强的祈愿。


贝叶经 

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传入云南的傣族地区,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文的内容,不仅限于佛教经典,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哲学、法律、医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佛教历史、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原始资料,堪称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董永与七仙女》彝文抄本

在卷帙浩繁的云南少数民族典籍中,有一批汉族题材内容被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代表着边疆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董永舆七仙女》是在云南新平发现的清代彝文古籍,它是由汉族传说故事翻译而来的彝文版本,其间融入了许多彝族民风民俗和叙事元素,作为研究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宝贵资源,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古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以其无声却深邃的语言,记录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实,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宝库。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如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收看《格物知中华》第十一集《翰墨典籍》。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云南广播电视台
联合制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纪录片

《格物知中华》——文物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云南篇)

第十一集《翰墨典籍》

云南卫视 今晚21:12播出

敬请期待


撰稿:张  磊

辑:郗  溪

责任编辑:周 权

监制:杨 霞

频道总监:朵 翔

总编审:李晓风

总编辑:孔维华

出品人/总监制:和亚宁


云南卫视
云南卫视节目发布和观众沟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