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这片多彩的土地上,音乐不单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生活的精髓。高山流水、天籁悠扬、琴瑟和鸣、相得益彰,我们以金石丝竹为乐器,将平凡岁月编织成不朽的诗篇,于天地间奏响交往交流交融的华章。
鎏金八人乐舞扣饰
这件精美的扣饰反映了古滇国时期音乐歌舞的生动场面,扣饰上排的四个人均做歌舞状。下排其中一人持长勺酌酒,一人击鼓,一人做饮酒状,最后一人正在用曲管葫芦笙吹奏着动听音乐。
立牛曲管铜葫芦笙
这件战国时期的铜葫芦笙,是古代滇人使用的一种吹奏乐器。在中国古代,乐器根据制作材料被分为八类,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铜葫芦笙造型,逼真地再现了“八音”之一的“匏”音。这也充分体现了早在战国时期,云南与中原地区在音乐上就有交流交往,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王铜编钟
在古代的宫廷乐器中,钟以其清脆悠扬的声响,象征着天的清明与秩序,常用于祭祀和朝会,以示庄重与神圣;而鼓则以其沉浑有力的节奏,代表着地的包容与活力,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和民间节庆。钟鼓齐鸣,相互呼应,共同奏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华章。
滇王铜编钟
滇王铜编钟上的龙纹及其它纹饰,明显带有汉文化风格,是滇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产物。当时,滇国贵族因追慕汉风而攀附龙纹,他们墓葬中所见的种种龙形图像,生动地展现了滇国上层社会对汉文化的追随脚步。钟、磬类乐器从汉代开始在中原逐渐衰落。而滇国直到西汉晚期仍在使用编钟,直到东汉中期以后才逐渐销声匿迹。
汉代羽人划舟纹铜鼓
云南被认为是铜鼓的起源地之一。史学界有“中原地区以鼎为尊,南方则以铜鼓为贵”的说法。铜鼓不仅是乐器,也曾作为祭祀礼器、权力象征和军事号令使用。
文山 铜鼓舞
铜鼓文物的出土位置分布广泛,包含中国南方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这说明铜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多个民族共享,这是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形成了被称为“铜鼓文化圈”的特殊现象。
材质多样、形制丰富、音色各异的民族民间乐器演奏出缤纷的旋律和音乐,其中饱含各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彝族月琴
“怒族琵琶”达比亚
佤族木鼓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如今,中国民族器乐在当代创作中展现了鲜明的“族性音调”特征和独特的中国气质。各民族乐器经过千百年的演奏和传唱,通过多维度的文化表达,在彼此交响中达到了平衡与和谐,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华美乐章。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收看《格物知中华》第十集《八音合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纪录片
《格物知中华》——文物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云南篇)
第十集《八音合奏》
云南卫视 今晚21:12播出
敬请期待
撰稿:姚 柳
编辑:郗 溪
责任编辑:周 权
监制:杨 霞
频道总监:朵 翔
总编审:李晓风
总编辑:孔维华
出品人/总监制:和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