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社火,有什么好看的?

社会   2024-02-25 22:50   青海  



01



如果不曾有过喧闹,

那寂静也无从由来。

随着今天故乡的高台结束,

这个年算是圆满收了尾。


今年的年,

相较近几年而言热闹了许多。
我也看了有生以来第一场从头到尾的社火。


许是年龄的缘故,

开始喜欢关于故乡的热闹:

花儿、花灯、社火、高台、火把,

那些曾经嗤之以鼻认为充满土气的场面,

竟也觉得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才开始慢慢爱上了故乡,

爱上了这个种不出浪漫玫瑰却人情浓郁的地方。


和母亲去了小时候每年必去的庐儿,这是村里的至高点,十几年后再次站上这里,跟母亲确认着丁家巷、火巷道、庙渠、大泉儿的位置,寒风里,母亲的眼睛亮亮的,跟我讲着她的以前,讲着村里的变化,眺望着我们的家。


这个村庄,

充满着母亲的童年记忆,

也充满着我的。


母亲在这里出生、长大、嫁人、老去

庐儿是她小时候每年过年会来的地方

也是我记忆里逢年必去之处。


那个2000年读过的无数次出现在梦里的小学,已经被分割成了一块一块,面目全非,再找不到一丝曾经的痕迹。


走在陌生又熟悉的巷子里,

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曾经的脚印上。

那时候的丁家巷子泥泞不堪

那些在雨中的孩子们却开心不已。


场面上跳着藏舞的孩子们中,

早已找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只有在高跷的队伍里,

还能勉强辨认出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艺人:

他佝偻着身子,

在前面引领着今年新扮的王麻婆,

薪火相传的民间文化,

就这样生生不息,

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西堡儿女。


我曾问爷爷,

绑高台的那些老人们都去世地差不多了,

那现在还有年轻人会那些手艺吗?

爷爷很欣慰地告诉我,

新的一代已经接手了,

这样的老手艺,

总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四百多个身子近一半的人每天早上都需要化妆,而村子里会画戏妆的那些手艺人,早早便在自己家中等候,不怕打搅,不惧喧闹。这种对社火文化的无悔付出,才是青海社火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原因吧!


一向忙碌着照顾孙儿的母亲,昨天竟然向我求助,让我帮忙带一天孩子,原来她自请去火神会帮忙做饭,将近五百人的饭,十五六个妇女做了整整两天,头一天下午便去准备,忙到今天五点多才回家,回来的时候母亲都冻僵了,却没有一句怨言。


是啊,

那些大街上锣鼓喧天热闹景象的背后,

真是有无数人在默默无言无怨无悔地付出。


十五那天哥哥忙着航拍,

我打开他的直播间替他直播,

一台台节目精彩纷呈,

而我在要张口讲解时,

除了惊叹,却词穷不已。

我们这一代,

我们后面的一代又一代,

对于非物质文化有过误解和不屑,

但终究,

我们会被这些文化折服,

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我想起我那个在抖音上爆火的同学

他在今年的社火中当“报子”

语言流畅吐字清晰

夸张的装扮的妆容

让谁都无法把他

和平日里那个文质彬彬的男老师联系在一起


羡慕,

更多的是敬重。


此刻窗外偶尔还能听到烟花绽放的声音,

我的心里却无比沉静。

这新的一年,已然到来。


执着坚定地迈步

没有怨言地付出

积极地接受和传承

是这场社火教会我的,

希望自己也能践行下去。


                                         2024年2月25日晚

愿你在热辣滚烫的人生里熠熠生辉

圆梦北京 与你重逢



向西以宁
找到热爱,保持热爱,勇敢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