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用AI做作业,不关你是家长,还是老师,我想这都不是初衷。
当然,你的孩子如果被要求抄书抄500遍,我建议你可以花300块钱买个这玩意
各种AI工具像ChatGPT、AI研究助手和学习类App,纷纷跑进了课堂。它们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提供个性化支持、激发创意、让学习更有趣……不过,这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太依赖AI,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本来该学的知识没学到,反而让AI包揽一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需要制定策略,巧妙地将AI工具融入传统教学方法中,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被AI牵着鼻子走。以下是几种实用的“平衡术”,帮老师和家长们搞定这事儿。
1. 教学生“AI扫盲”:搞清楚AI到底是个啥东西
想把AI工具用得好,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搞明白AI的本质。AI能干啥,不能干啥?它能提供信息、出点子、还会模仿人类对话,但它没有真正的“智慧”。AI能把答案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是基于数据模式生成的,而不是对知识有真正的理解。
老师们可以让学生用AI聊聊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比如最爱的游戏、喜欢的综艺、业余爱好啥的,再让他们评估AI的回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AI固然好用,但不能完全替代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2. 把AI当辅助,别让它成主角
AI工具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小助手,而不是唱独角戏的主角。举个例子,学生可以用AI来头脑风暴、探讨新话题、或者看看AI对自己作业的反馈,但最终还是得自己上阵思考、分析、应用这些知识。
老师们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用AI做初步研究,再用自己的话呈现结果,或者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明白:AI是一个加速工具,但真正的学习和提升只能靠自己努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会批判性地看待AI提供的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老师们可以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评估AI的内容,识别潜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这样既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能教会学生不要盲信AI输出的内容。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比如描述他们是如何使用AI的,学到了什么,又是如何将AI作为学习辅助的。这种反思练习不仅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还进一步强化了AI只是工具而非答案的观念。
4. 设计那些AI帮不上忙的项目
为了避免学生把思考的工作全甩给AI,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式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都是AI无法全面代替的部分。
比如,学生可以进行跨学科项目,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如设计环保产品、策划社区服务项目、或者开发营销方案。这些项目要求学生整合各种信息、与同学合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些是AI无法复制的技能。
5. 透明化AI使用,让学生不迷失方向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AI,直接和学生说清楚,设定好预期和边界。这能让学生理解AI是支持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绕过艰苦学习的捷径。通过这种透明化操作,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比如用来写初稿或做研究,但不能用来包办整个作业。
另外,要求学生在提交作业时说明是否使用了AI,以及如何使用的,也能确保学习过程的真实可信。这不仅让老师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强化了AI的辅助角色定位。
6. 鼓励合作学习
AI在小组学习中也能起到不小的辅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AI提供背景信息、提出想法或者生成方案供小组评估和完善。通过将AI融入到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平衡AI的输入、自身的推理和同学的见解。
合作学习还能培养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世界中尤为重要。通过利用AI支持而非主导小组活动,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多方视角融合的学习环境。
7. 引入线下考核和课堂讨论
为了防止学生过度依赖AI,老师可以引入线下的考核,比如口试、演讲和辩论。这些形式要求学生现场表达自己的理解,辩护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时的批判性思考,是AI无法代替的。通过这些环节,老师能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并给出针对性的反馈。
AI融入教育的正确姿势
AI工具为提升教育质量带来了新机遇,但在融入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确保它们是帮助而非阻碍。通过教会学生AI的局限性、鼓励批判性思考、保持透明化以及设计超出AI能力的学习体验,教师们可以让AI成为课堂中的有力助手,而不是让学生躺平的借口。
归根结底,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在AI增强的世界中前行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包括使用AI,更重要的是在更广泛的学习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理解AI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