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术已经无缝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它在求职面试中的使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招聘官和面试官们现在不得不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摸索前进:求职者借助 ChatGPT 等 AI 工具来增强甚至伪造他们的面试回答。虽然 AI 可以作为研究和头脑风暴的有用工具,但在面试中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它,会让人啼笑皆非,今天分享一个我看到的一些深井冰怎么用AI来面试的。
一位用户分享了一个引起广泛共鸣的故事:
“我今天面试了一个人,他明显在用 ChatGPT 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会让我们重复问题,估计是为了给自己更多时间输入和读答案。一次两次这样做可能还行,但如果不断这样下去,只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傻子。”
这位用户强调了一个常见的迹象——回答延迟和过于泛泛的答案,显然与问题的上下文不符。
Synai 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我面试了一个应聘系统开发职位的人,全程都在用 AI……我问他在 ACME 使用 vCenter 的经历,结果 ChatGPT 跑出来给我科普 vCenter 是什么。真是荒唐的时代啊。”
这种 AI 驱动的回答常常充满了教科书式的知识,虽然准确,但无法体现个人经验或深入理解。
用户 red_tree 分享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策略:
“我开始把代码片段放成图片,还故意加了一些小错误。错误不影响基本内容,但足以让编译器识别出错。一个人拼命敲键盘(机械键盘,欢迎光临),结果毫无进展。面试很快就结束了。”
这个方法在技术领域尤其有效,因为图片中的代码无法被复制粘贴或直接输入到 AI 工具中进行处理。
PlaM 描述了一种场景:
“我遇到一个人,明显在读 GPT 提供的答案,眼睛左右来回。另一个人耳朵里似乎塞着什么装置。还有一个人在视频面试时表现不错,但一到现场就完全不行。”
这凸显了虚拟面试和面对面面试之间的明显差异,外部辅助设备在后者中更难隐藏。
面试中的“小技巧”和“画蛇添足”
用户 TecvvyJane 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
“我有一个候选人回答得非常流畅,但他开始给我解释一个 JavaScript 问题时,直接背出了 Mozilla 开发者网络(MDN)上的定义!这不仅听起来太书面化,而且他用了一些业内不太会用的术语。感觉更像是读文档而不是分享自己的看法。”
这表明,即便是知识丰富的答案,如果没有个人色彩或相关经验,仍然会让面试官感到疑惑。
另一个常见的 AI 使用信号是过于完美的语言。Dessed 回忆道:“我遇到一个应聘者,回答时语言非常优美,没有任何犹豫或自我修正。这种完美让我怀疑了,我在继续问了一些非技术问题后,发现他的回答明显没有一开始那么流畅。” 面试官们已经了解到,真实的人类会有些许停顿和不完美的表达,而 AI 则往往过于流畅和一致。
有的面试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测试候选人是否依赖 AI。用户 caf_code 写道:“我故意设置了一些需要即兴发挥的开放性问题,比如‘你如何处理一个你无权访问的数据库’或‘如何在一个已经崩溃的项目中重新建立信任?’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候选人分享个人经验和情境,而 AI 工具提供的答案往往过于笼统或‘正确’。”
AI 与人性化面试的对抗
juwer 提供了一些实际见解:“我面试的候选人越来越多地尝试在回答中插入一些典型的‘AI 理念’——比如‘为了确保全面性,我们可以应用机器学习模型’之类的话,听起来很高级,但缺乏具体细节。一旦你追问技术实现或案例,他们就会露馅。” 这进一步表明,虽然 AI 能够快速提供理论知识,但在人类面试中,真正的技术细节和人性化表达是无法轻易伪造的。
一些用户还指出,面对面交流中的非语言行为也是识别 AI 辅助的关键。hiriro 写道:“候选人有时会在听到问题时抬头,像是在看屏幕,然后低头念回答。这种行为在虚拟面试中很常见,但在现场面试中不可能藏得住。我们看着这些细节时,就能发现是否有外部帮助。”
用户 coob 补充说:“我最近发现,如果我在面试中插入一些幽默或无关的评论,候选人如果只用‘哈哈,是的’来回答,很可能是因为在处理 AI 回复。人类会自然地用不同方式回应幽默,比如补充笑话或表现出某种情感反应。”
应对未来的招聘策略
随着“面试助手”类应用程序的出现——这些 AI 工具能实时转录并回答问题——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根据 redwirems 的说法:“已经有完整的 AI 工具,可以通过监控用户浏览器、Zoom 和 Teams 的音频来听取网络面试的问题……海外的求职者用得特别多。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最近也在学习如何识别这些工具。” 面试官不得不更新自己的方法以跟上技术的步伐。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些招聘官报告说,远程面试中出现的候选人与上班第一天来报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人。用户 rubner 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我们最近遇到了两个惊悚的情况……第二个想要所有面试都在线上进行(针对一个混合工作的职位),结果第一天来上班的人,根本不是做面试的那位。当新员工入职培训还没开始,就被请出去了。”
有意使用与滥用之间的界限
尽管使用 AI 增强自信或提高面试表现可能很有诱惑力,但对于招聘官来说,关键结论显而易见:情境意识和直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用户 denofyy 的评论在这里很有共鸣:“我规定面试中‘我必须在场’,主管也同意了。” 展望未来,现场评估和无法轻易被 AI 做弊的测试可能会成为维护诚信的标准做法。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AI 并不是坏事。用户 Datreak 指出:“有个敢用 AI 的技术人员其实是好事。我常用 AI 来编写 SQL 查询,但我也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基本原理……我用 AI 来加速过程,而不是让它替我做。” 这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区别:AI 应该是补充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面试官和应聘者的共生
使用 AI 工具并不完全等同于作弊,而是如何在招聘环境中使用它,决定了候选人的职业道德和能力。coderer 提出了一个观点:“AI 是未来的一部分,我们不应完全排斥它,而是要确保面试中的透明度。合适的做法是,招聘官可以询问候选人是否在准备过程中使用了 AI 以及如何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