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世界精神卫生日

健康   2024-10-09 22:09   新疆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元化宣传渠道,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究竟什么是“精神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精神卫生是一种健康状态,能让我们认识自身潜力、适应生活压力、有效工作并为社区做出贡献。然而,全球约有4.5亿人受到精神发育障碍的困扰,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令人震惊的是,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离世。

许多人对精神健康存在误解,认为心理问题是无法治愈的。然而,心理健康问题就像“情绪感冒”,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是可以改善的。各地卫生部门正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


误解一:精神病就是“神经病”

事实上,精神疾病的范畴极其广泛,它涵盖了从轻微的情绪波动到严重的心理障碍,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类型。这些疾病并非患者个人意志所能控制,而是由遗传、环境、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失去了理智,他们同样拥有感知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扰。这些困扰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思维混乱、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这幅漫画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人试图寻求帮助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无关痛痒的安慰,而不是实际的帮助。图中溺水的人象征着需要帮助的人,而伸出手的人则代表那些提供无效安慰的人。漫画讽刺了在面对他人心理健康问题时,缺乏实质性支持的现象。

第一格:一个人正在溺水,举手求救,说“我是精神残障者”。他在表达自己的心理困境或疾病,希望得到帮助。第二格:另外一个人看到他的求救,似乎有点惊讶或不明所以,只简单回应了“啊……”,这象征着对问题的轻视或不理解。第三格:求救的人依旧在挣扎,而回应者却伸出一只手,好像要帮忙,但实际并没有。与此同时,他轻描淡写地说:“你看起来很正常,不要自己吓自己”,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认为精神疾病患者“看起来没问题”,从而忽略他们的实际痛苦。第四格:溺水者由于没有得到真正的帮助,开始沉入水中,而回应者的态度让他更加无助和困惑。

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疗手段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的。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成功地缓解了症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误解二:心理问题是“矫情”

这一误解深深根植于部分人的观念之中,他们将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轻率地归结为“想太多”、“过于敏感”或是“情绪脆弱”的表现。

    这种看法不仅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刻理解,也忽视了这些状况对个人造成的深远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当个体遭遇持续的压力、挑战或创伤时,心理反应并非简单的“矫情”,而是身心在应对复杂环境时的一种自然反馈机制。

事实上,心理问题不仅仅是情绪上的波动,它们是身体与心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产物。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能力以及社交互动的质量。当心理问题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严重干扰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

因此,将心理问题简单归为“矫情”,不仅是对患者感受的漠视,也是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忽视。



误解三:精神病是无法治愈的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许多精神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心理治疗等手段有效控制的。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和长期的健康管理,可以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忽视治疗反而会让问题恶化。

这幅图通过幽默的方式批评了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图中,精神疾病患者被民间偏方关注,而心理医生在水中挣扎,象征着他们的帮助被忽视或不够有效。与此同时,精神科医生则被描绘成在水底的骷髅,暗示他们的作用被完全忽略或无法及时提供帮助。这幅图讽刺了在精神健康问题上,专业帮助往往得不到重视,而非专业的建议却被过度关注。

这些误解不仅让患者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也让更多有心理问题的人因害怕被标签化而不敢寻求帮助。正视精神健康问题,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为什么精神卫生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有超过4.5亿人受到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精神卫生不仅关乎个人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甚至是人际关系。

保持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抗压能力,让我们在困难面前能够灵活应对,而不是被压力击垮。心理健康让我们更能够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积极的社会联系。精神状态的平衡能够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促进个人成长。



图文 | 公共卫生科 古丽米热·阿布里孜 

编辑 | 阿依努·乃斯吐拉

初审 | 鄢原蜜

审核 | 黎萍

 最新文章